【摘 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能讓人變得智慧,讓人自信滿懷、勇往直前。家校主題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教師和家長一起在閱讀中修養身心、錘煉品質。班主任以家校共讀創建有道德的班級生活,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統一、讀書與運用相結合,實現家校的共生共長,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助力。
【關鍵詞】協同育人;家校共讀;班級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92-0058-02
【作者簡介】張艷芳,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江蘇徐州,221003)教師,一級教師。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是開闊眼界、豁達胸懷、陶冶情操、自我觀照、修身養性的最好方式。閱讀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靈魂,班級家校主題共讀是班主任做好建班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班主任以家校共讀構建和諧向上的班級氛圍,以主題閱讀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讓班集體中每一個人都能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叩問心靈、深入反思、積極提升。
一、家校主題共讀的意義與價值
班級家校主題共讀活動,對每一個參與者的影響都是深遠且長久的。在主題的引領下,家校雙方通過閱讀理解教育的真諦,同時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行動,家校育人理念上的一致和育人行動上的同步,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搭建生命共生的“腳手架”。在教師和家長的陪伴下,閱讀和分享成為師生、親子情感交流和精神對話的重要窗口。在閱讀分享中,師生、親子就成長中的困惑進行討論,分享感悟。家校主題共讀讓閱讀成為班級成員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大家在閱讀中和先賢對話,體味先賢智慧,體驗人生真諦,浸潤品性,滋養心靈。
二是奏響學生成長的“新樂章”。學生思維的發展往往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通過主題共讀和分享,引導學生從經典書籍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三是凝聚“強國有我”的正能量。家校主題共讀讓班級和家庭充滿書香,當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學生在正能量主題的共讀中產生共鳴、學會感恩,從小樹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堅定信念。
二、家校主題共讀的實施原則
1.把握學生發展關鍵時期。
相關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的主題引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素養。我們倡導的主題共讀,是根據學生某一個階段存在的問題或發展的需求,選擇同主題的書籍,師生、親子共同閱讀,共談感悟。此外,我們倡導家庭的生活化閱讀,如“親子同逛書城”“跟著書本旅行”等,以生活化的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教師要結合教材,分年段探索不同的共讀方式。低年級共讀以“愛”和“陪伴”為主題,強調閱讀分享和親子記錄,突出興趣培養。中高年級共讀可采用微論壇、畫思維導圖等方式,突出對話,在對話中進行頭腦風暴,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家校主題共讀的實施路徑
1.多角度分享,在共讀中明確責任。
教師要立足學生成長目標,優化推薦書目。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及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教師示范引領,家校攜手優化。
家校定期開展分享活動,多角度分享閱讀中獲得的力量和智慧,尤其突出父母的分享,如《愛的教育》和《窗邊的小豆豆》中對愛的理解、《小王子》中對愛與責任的感受、兒童詩《挑媽媽》中對被遺忘幸福的補全。父母們通過閱讀,對愛和陪伴有了全新的理解,他們的理解在殷切目光里閃爍,在會意一笑的對視中跳躍,在不經意間撫摸孩子的手指間流露。通過多角度的閱讀分享,全職媽媽蛻變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再缺席,做一個讓孩子驕傲的媽媽”,甩手掌柜式的爸爸也成長為“樹立孩子榜樣,參與孩子成長”的模范家長,他們在讀書中明確自己的責任。
2.多層次開啟,在共讀中學會感恩。
教師可根據班情,組織班級主題共讀活動。例如:我們開展“小手和大腦”主題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有關手的各種文體的主題文章,了解手的構造與重要性,領會“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的道理;我們組織“春天與音樂”主題閱讀,學生分組收集分享有關春天的歌曲,誦讀與春天有關的經典詩詞,在吟唱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我們開展“聲樂傳情,獻給媽媽的音樂”主題閱讀,學生們用琴聲傳遞媽媽的溫暖,用詩歌朗誦表達自己對母愛的理解。
3.多方位優化,在研讀中厚植家國情懷。
我們通過家校聯動,優化班級和家庭的閱讀環境,除了閱讀區域和閱讀書目的配備,還突出主題文化的營造,以文化引領厚植家國情懷。我們積極開展“跟著書本旅行”活動,結合課文內容,選擇孩子想去的地方,在“旅行中閱讀”。例如:六年級我們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后,組織學生去魯迅故居實地走訪,真實感受魯迅先生偉大的民族氣節,觸摸文字背后強大的民族力量。我們開展新聞時事拓展閱讀,在學生觀看“神十二”相關的新聞報道后,繼續閱讀拓展,深入了解“神十二”到底有多神、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在火星著陸,深刻領悟“北斗”“嫦娥”“悟空”等浪漫衛星名字背后的文化傳承,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鏗鏘誓言中體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班主任通過班級主題共讀,引導家長和學生主動反思自己的行為,提升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家校雙方在共讀共享中共情共賞,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班級和家庭都成為有效的“德育場”,激勵學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3517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