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同,徐五琴,王亞兵
WHO(2019)乳腺腫瘤分類對乳腺惡性葉狀腫瘤(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MPT)的診斷標準進行了調整,除了繼續強調間質細胞核的多形性、間質過度增生、核分裂象計數、間質細胞豐富、浸潤性邊緣等參數外,將含有異源性成分的種類做了修改,廢除了將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WDLS)作為判斷MPT的組織學標準,而稱之為伴高分化脂肪肉瘤分化葉狀腫瘤(differentiation of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in phyllodes tumor, DWLSPT)。因為已有證據表明,這些葉狀腫瘤內的異常脂肪細胞并不存在其它部位WDLS特有的MDM2和CDK4基因突變。根據共識意見,這種異源性成分無轉移潛能,所以一致認為,除非有其它惡性的組織學改變,否則僅有這種異源性成分存在不足以診斷MPT,這就顛覆了以往對MPT的認識。本文通過對2例DWLSPT進行臨床病理分析,以提高對這類腫瘤的認識,從而掌握新的診斷標準。
1.1 臨床資料收集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甲乳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診治的乳腺葉狀腫瘤76例,占同期所有乳腺腫瘤的4.94%(76/1 538),其中DWLSPT有2例(2/1 538,0.13%),占葉狀腫瘤的2.63%(2/76)。收集患者年齡、腫瘤直徑、超聲檢查、鉬靶檢查、手術方式、臨床分期、隨訪結果(電話隨訪)等臨床病理資料。
1.2 標本處理所有標本均經10%中性緩沖福爾馬林固定,Leica-300S全自動脫水機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Leica RM2235石蠟切片機上3 μm厚切片、Leica ST5020全封閉染色機中HE染色;所有切片均由兩位乳腺專科病理醫師閱片,組織學類型按照WHO(2012)乳腺腫瘤分類標準診斷[1],臨床分期則依據第8版AJCC乳腺癌分期系統[2]。
1.3 方法
1.3.1免疫組化 用涂膠的防脫載玻片撈取3 μm厚蠟片。免疫組化采用EnVision兩步法在徠卡(Leica BOND-MAX)自動免疫組化儀進行標記,免疫組化所用一抗包括S-100蛋白(15E2E2+4C4.9)、MDM2(SMP14)、CDK4(EP180)、p16(16P04/JC2)、CD117(EP11)、CD34(EP88)、Ki-67(MIB1)試劑盒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以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結果判讀:S-100蛋白和p16胞核/胞質著色,MDM2、CDK4和Ki-67均為胞核著色,CD34胞膜著色,CD117為胞膜/胞質著色。選用2例纖維腺瘤作為對照。
1.3.2FISH 選取2例DWLSPT組織固定充分的蠟塊進行FISH檢測,以其它部位WDLS蠟塊作為陽性對照。制作4 μm厚切片,經脫蠟、乙醇沖洗及蛋白酶消化等預處理,滴加已變性的MDM2和CDK4探針(購自廣州安必平醫藥公司),雜交過夜。MDM2和CDK4 FISH結果的判讀參考文獻[3]:評估至少100個細胞,計數胞核內的紅色、綠色信號,超過20%的細胞核內出現擴增(2個綠色信號,≥3個紅色信號)或單個細胞核內出現成簇的紅色信號判讀為陽性。
2例患者年齡分別為58歲和62歲,腫塊直徑分別為5.3 cm和6.9 cm;B超檢查和鉬靶檢查的BI-RADS評分均為4B。2例均行單純乳腺切除+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低倍鏡下2例DWLSPT均觀察到分葉狀結構;上皮成分可見腺上皮和肌上皮排列的雙層結構,腺上皮呈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例1見葉狀結構,間質成分稍豐富(圖1),中度異型,核分裂象9個/10 HPF,出現透明變性和黏液變性;部分區域有分帶現象;局部區域見WDLS成分,約占整個病變的70%,其內含有分化成熟的脂肪組織,間隔內見印戒樣和蜘蛛樣脂母細胞。例2也見葉狀結構,間質細胞較為豐富,細胞異型明顯,核分裂象18個/10 HPF,分帶現象明顯,WDLS成分約占10%(圖2)。2例腫瘤中均未見壞死和神經侵犯;腫瘤大多區域與周圍乳腺組織境界清楚,局部區域呈浸潤性生長。均無前哨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征象。免疫表型:WDLS成分S-100蛋白、p16陽性,MDM2(圖3)和CDK4陰性(圖4);其它成分CD117陽性,CD34弱陽性,Ki-67總增殖指數分別為20%和50%。臨床分期均為ⅡB期。FISH檢測均未發現MDM2基因(圖5)和CDK4基因擴增(圖6)。例1如除去WDLS,僅能診斷為交界性葉狀腫瘤(borderline phyllodes tumor, BoPT),電話隨訪例1術后無瘤生存35個月,無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例2于術后40個月時出現局部復發,行復發病灶切除術,其內僅見纖維肉瘤樣成分,無上皮性成分,未見WDLS成分;電話隨訪時無遠處轉移。
葉狀腫瘤屬于乳腺纖維上皮性腫瘤的一種,其診斷、生物學行為、預后和治療一直備受爭議。WHO(2012)乳腺腫瘤分類[1]中,MPT的診斷標準有間質細胞核明顯多形性、間質成分過度增生(即一個低倍鏡視野下未見上皮性成分)、間質細胞核分裂象增多(≥10個/10 HPF)、間質細胞豐富常為彌漫性的、有浸潤性邊緣。如缺乏上述組織學改變,而間質出現惡性異質性成分,如脂肪肉瘤、軟骨肉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即可診斷為MPT。WHO(2019)乳腺腫瘤分類中對MPT診斷標準除了在將核分裂象數計數方法以≥5個/mm2替代了≥10個/10 HPF外,就是在葉狀腫瘤中出現WDLS,不再作為診斷MPT的依據。本組例1在間質細胞核的多形性、間質過度增生、核分裂象計數、間質細胞豐富、浸潤性邊緣等指標上僅達到診斷BoPT的標準,由于存在WDLS,才診斷為MPT;例2中,除了含有WDLS外,其它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診斷MPT的標準。由此可見惡性異源性成分在WHO(2012)中診斷MPT的重要價值。

圖1 例1見葉狀結構,局部間質成分稍豐富,多數區域為WDLS成分 圖2 例2見葉狀結構,間質細胞較為豐富,細胞異型明顯,見少量脂肪肉瘤成分 圖3 例1:WDLS細胞MDM2陰性,EnVision法 圖4 例1:WDLS細胞CDK4陰性,EnVision法 圖5 例1:MDM2擴增探針:計數100個細胞,紅色160,綠色155,紅綠比例為1.03,紅色平均值為1.6;未見MDM2基因擴增 圖6 例2:CDK4擴增探針計數100個細胞,紅色185,綠色160,紅綠比例為1.15,紅色平均值為1.85,未顯示CDK4基因擴增
脂肪肉瘤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軟組織腫瘤,包含多種類型,如WDLS/不典型脂肪腫瘤(atypical lipomatous tumour, ALT)、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 PLS)、黏液型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 MLS)、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PS)等。Warrier等[4]報道了2例含有異質性成分的MPT,僅1例含有脂肪肉瘤成分。Zujic等[5]報道1例35歲年輕女性含有脂肪肉瘤成分的MPT。Kim等[6]從影像學角度報道了1例含有脂肪肉瘤成分的MPT,在磁共振上能夠觀察到脂肪影,這3組報道均為WDLS。Sancheti等[7]報道的1例MPT則含有PLS成分。Polat等[8]則報道了1例BoPT含有PLS成分,之所以將其診斷為BoPT,是因為觀察到間質細胞核分裂象僅為2個/10 HPF,未采納WHO(2012)乳腺腫瘤分類的觀點。典型的WDLS/ALT主要由成熟的脂肪構成,同時伴有數量不等的細胞核深染的梭形細胞和多泡狀脂母細胞,而PLS則具有非常顯著的細胞多形性,包括奇異型巨細胞,許多細胞含有強嗜酸性胞質和嗜伊紅的透明小滴,缺乏特征性的單泡狀或多泡狀脂母細胞。含有PLS的MPT一定要與化生性癌相鑒別,化生性癌與MPT鑒別較為有用的標志物包括CKpan、p63、CD34、CD117和BCL-2,CKpan與p63在MPT中通常陰性,在化生性癌則陽性,CD34和BCL-2的表達與之相反。肖曉嵐等[9]報道1例間質過度生長伴p63異常表達的MPT,說明免疫組化的局限性。廣泛取材并觀察有無浸潤性癌和間葉雙向分化成分存在至關重要。合理使用并解讀免疫組化標記,為尋找不易觀察到的上皮性成分可提供有效的幫助[10]。
MDM2是一種鼠雙微體2基因,CDK4即為周期蛋白依賴激酶,是與細胞周期進程相對應的一套Ser/Thr激酶系統。MDM2和CDK4位于染色體12q13-15區段,調控細胞周期進程,在細胞由G1期向S期過渡中起限速作用[10]。目前,利用免疫組化和(或)FISH檢測MDM2和CDK4已經成為診斷脂肪肉瘤[11]和骨肉瘤[12]的常規輔助手段。Hallin等[13]報道1例伴有脂肪肉瘤分化的葉狀腫瘤,其含異質性成分包括WDLS和PLS,利用免疫組化和FISH手段,未見MDM2和CDK4蛋白表達,僅表達p16蛋白;也無位于12q13-15的MDM2和CDK4基因擴增。其它學者也未在含有WDLS和PLS成分的葉狀腫瘤中未發現MDM2和CDK4蛋白表達及基因擴增。本組2例中均未檢測出MDM2和CDK4的表達和擴增,是否預示著DWLSPT中的脂肪成分是非腫瘤性的,而是一種化生,因為雖然觀察到脂母細胞的存在,但多為分化成熟的脂肪組織,故WHO(2019)乳腺腫瘤分類中提出DWLSPT的概念。p16基因又稱MTS基因,是一種細胞周期中的基本基因,直接參與細胞周期的調控,負調節細胞的增殖。李寧等[14]研究發現p16在脂肪肉瘤中的表達與腫瘤分化呈負相關,隨著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達也呈下降趨勢。本組2例中的WDLS成分表達p16也印證了上述觀點。
綜上,葉狀腫瘤中僅含有的WDLS成分不再作為診斷MPT的依據,必須結合其它指標。但因病例數較少,還有待積累更多病例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