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珊,樸東明
患者女性,60歲。胸痛5天,無咳嗽、咳痰,無發熱。既往高血壓20年,慢性腎病1年。外院CT示左肺上葉結節影,雙肺見條索影及鈣化灶。本院CT示左肺上葉結節,硬化性血管瘤可能,不完全除外惡性占位,雙肺多發陳舊性病變,臨床診斷左肺上葉占位性質待查,慢性腎病2期,腦梗死。胸腔鏡下行左肺上葉楔形切除術,行術中快速冷凍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眼觀:(1)左肺上葉標本1,楔形肺組織,大小6 cm×3 cm×2 cm,臨床已切開,有縫線標記,其周圍見直徑0.2 cm的質略韌區,取標記處及質韌區行冷凍病理檢查。(2)左肺上葉標本2,楔形肺組織,大小7 cm×3 cm×2 cm,臨床已切開,切面見直徑1.3 cm灰褐色的鈣化結節,取其周圍肺組織行冷凍病理檢查,鈣化區待常規進一步明確。鏡檢:(1)左肺上葉標本1,肺氣腫改變,肺內多處纖維組織呈條索或片狀不規則增生,伴玻璃樣變。(2)左肺上葉標本2,肺組織內多處纖維組織結節狀增生,多處骨化(圖1、2),支氣管周圍慢性炎癥細胞浸潤,血管壁不規則增厚(圖3、4)。
病理診斷:左肺上葉標本2病理形態符合纖維間質性肺疾病——肺骨化癥。
討論肺彌漫性骨化癥(diffuse pulmonary ossification, DPO)是以雙肺廣泛出現成熟的骨組織為特點的疾病[1],目前病因仍不清楚,可能與肺組織慢性炎癥、肺間質纖維化、反復肺損傷、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使用抗腫瘤藥物有關。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尸檢報告分析顯示患者以老年男性發病較多,平均年齡72歲,男女比約7.5 ∶1[2]。DPO可分為2個亞型:結節型及樹突型,其中樹突型更為罕見。結節型DPO常繼發于有類似二尖瓣狹窄等慢性充血性疾病,而樹突型DPO則較常發生于肺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后,如特發性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炎等[3]。影像學檢查無特異性,X線一般表現為肺內有粟粒狀的鈣化結節,彌漫分布,邊界清晰,因為密度不均勻可呈分支狀、中空狀等形態。CT顯示為彌漫分布的高密度結節,直徑1~8 mm,可見“珊瑚礁狀”影[4]。DPO診斷以病理檢查為主,鏡下可見肺間質內有骨化結節形成,呈彌漫分布,骨化的細胞為分化成熟的板層骨。病灶直徑大多<1 cm,骨小梁周圍可有骨母或破骨細胞伴隨。結節型多位于肺周圍組織及胸膜下,而樹突型多沿終末細支氣管延伸,兩者鑒別點:結節型骨化灶內較少有骨髓以及脂肪組織,而樹突型則較常見[5]。DPO應與以下疾病鑒別:(1)粟粒性肺結核;(2)肺塵埃沉著病;(3)肺泡微小結石癥;(4)肺錯構瘤;(5)肺轉移瘤;(6)骨化性氣管支氣管病:氣管支氣管黏膜下有多發性骨或軟骨組織結節狀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變,結節表面覆蓋薄層正常氣管黏膜。DPO臨床罕見,對身體影響較小,無需特殊治療,對已確診的患者,建議定期隨診,以免氣胸等并發癥的發生。

圖1 肺組織內多處纖維組織增生,多處形成不規則的骨化灶 圖2 不規則的骨化灶,其內可見骨細胞、骨陷窩及骨小梁,中心可見脂肪化的骨髓島 圖3 可見骨細胞、骨陷窩及骨小梁,骨化組織周圍纖維組織增多 圖4 骨化組織周圍纖維組織增生,血管壁不規則增厚,纖維組織間見炭末顆粒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