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元

工作犬的育成通常是指從新生仔犬到成年犬這一階段(0~6月齡)的飼養工作,是工作犬繁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對工作犬繁育工作成果以及工作犬生長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在整個育成過程中,前6 個月的撫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這段期間,首先保證新生仔犬安全度過產后危險期,還有保證新生仔犬哺乳期生長良好,以及順利度過開食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盡力避免3~4月齡的幼犬出現消化道癥狀,并謹慎用藥,此階段更是建立幼犬高容受度的消化道以及完善的消化能力的關鍵階段。最后,在6 月齡時,要在投食量和進食制度方面實現從幼犬到成犬的完美過度。
導致新生仔犬危險期中高死亡率的具體原因不明。飼養人員要做好保暖、第一時間讓仔犬吃到初乳以及防止母犬踩壓等工作。
對于2 月齡以內的仔犬,體重是評價其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尤其在初生2 周齡以內,體增重以日計量為宜。實際工作表明,新生仔犬初期以日增重95±38 克為宜。
通過連續記錄體增重,著重關注體重低于平均體重和最小體重的仔犬,能夠充分反映哺乳質量,當日增重過低時,應該從仔犬哺乳活力、母犬泌乳量、母乳質量等方面調整。可適當增加體弱仔犬的哺乳次數,加強母犬的飲食量及營養,甚至通過中藥對母犬的泌乳狀況予以積極調節。當仔犬體增重較大時,應視母犬營養情況適當補充鈣劑。在這個過程中,母犬仍然是仔犬最重要的營養供給通道。
開食是指仔犬的營養供應形式從母乳向犬糧的過渡階段,應該注意的是,開食是一個飼喂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仔犬的進食方式將發生改變,逐漸從吮吸母乳,舔食,再到咀嚼。發生改變的還有仔犬的進食規律,從隨時隨意采食,逐漸適應定時定量采食。仔犬的消化能力也將在這個階段發生變化,仔犬從不經消化直接吸收母乳中的營養,逐漸形成主動消化后吸收犬糧營養的能力。為保證順利度過開食關,有3 個關鍵點需要被繁育員注意。
一是強調早期開食。當仔犬到了15 日齡左右或初步具備舔食能力時即可適時給予泡發軟犬糧,供其舔食,必要時也可人工將軟犬糧抹入仔犬口中實施誘導,直至仔犬表現出主動進食欲望,并能夠主動舔食和吞咽。
二是自然開食。當仔犬通過早期誘導后,具備主動尋找并采食的積極性的時候,即可每日定時定量給予泡發犬糧,供其主動舔食。此階段應該注意給予泡發犬糧的量宜由少到多,尤其是在開食初期可保持以母乳為主,少量泡發犬糧為輔,令仔犬隨意采食。此階段的重點在于逐漸縮短犬糧泡發的時間,調整投食犬糧的硬度,使仔犬逐漸適應犬糧由軟至硬的變化。有文獻介紹,在犬乳牙更換前,應注意給予軟犬糧。而筆者的實際工作表明,幼犬在45 天斷奶前后,完全可以適應硬犬糧。
三是及時調整投食量,做好足量飲食和消化能力的平衡。當仔犬能夠適應每日4 次定量投食時,即可視情況實施斷奶。早期斷奶有利于避免母犬營養透支,有助于母犬產后恢復。斷奶后幼犬的喂養可按照每日4 次投食飼養。筆者根據飼養規律,提出德國牧羊犬、馬里努阿犬和史賓格犬在育成期的投食量上限,實際投食量可結合飼養效果下浮10%予以調整,詳見表1~3。該投食量參考能夠保持幼犬在良好生長的基礎上,減少胃腸道癥狀的發生,同時有效地降低飼養難度和經驗依賴。其他犬種的投食量可結合生長需要和成年體重進行參考。

表1 馬里努阿犬投食量(g)

表2 德國牧羊犬投食量(g)

表3 史賓格犬投食量(g)

當幼犬具備自主進食和行動能力后,管理者應著重加強飼養環境管理和控制,筆者推薦平地飼養。在自然條件下,犬能夠天然地形成進食、便溺和休息三地分開的基本生活規則和習慣,而幼齡期的作息培養能夠令幼犬養成良好的飲食便溺習慣。在實際工作中,幼犬的哺乳、開食都在平面產床中進行,其高度適合幼犬自由出入,在生長過程中,幼犬能夠自主形成休息區域和便溺區域相分離的行為習慣。當幼犬能夠自主采食后,管理者的投食地點也應相對固定。在這樣的飼養環境下,幼犬將逐漸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而且在幼犬成長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在成年后依然能穩定地保持,這樣三地分開的行為習慣將為集約化飼養過程中環境控制和疾病防控提供極大便利。

仔犬飼養應全程注意環境控制,產房等育成環境應保持每日兩次清掃。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使用戊二醛類消毒劑,經稀釋、擴大容量后直接用于環境清潔,可以直接潑灑地面擦地和清洗抹布,在實際應用中使用方便,清潔消毒效果良好,對幼犬生長沒有任何不良影響。當幼犬具備一定運動能力后,可適時外出運動。
在驅蟲和免疫背景清晰的情況下,幼犬多因為環境衛生不佳、低溫應激以及過食等因素造成腹瀉。在飼養過程中,可適當給予益生菌、消化酶等調理藥物予以預防,尤其對輕癥軟便效果良好。當腹瀉癥狀明顯時,除排除或改善上述致病因素外,還應做到停食和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