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玉 李 淼 周金翰 張子威
淋巴瘤是犬常見的淋巴組織惡性腫瘤之一。淋巴瘤可發生于各年齡及品種的犬,但更易發生在6~12 歲的中老年犬,拳師犬、金毛尋回獵犬、德國牧羊犬發病率高。根據解剖位置可分為多中心型、消化道型、皮膚型、結節外型等。現將臨床中診治的1 例德國牧羊犬淋巴瘤病例進行介紹。
某犬基地德國牧羊犬,7 歲,公(未去勢),常規免疫。主訴:8 月份發現患犬下頜腫大,食欲減退,服用消炎藥后癥狀好轉。11 月份,該犬開始精神不佳,喜臥,食欲明顯下降。近日該犬拒絕進食,消瘦。
患犬精神沉郁,體溫39.5℃,呼吸28 次/min,心率115 次/min。觸診雙側下頜淋巴結腫大,雙側肩前淋巴結腫大,雙側腘窩淋巴結腫大,腋下與腹股溝淋巴結未見異常。觸診所有淋巴結均呈游離狀態且無疼痛感。
患犬血常規檢查可見紅細胞總數減少,血紅蛋白下降。其他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檢測結果表略)。
生化檢查可見堿性磷酸酶(ALKP)、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膽固醇(CHOL)高于正常范圍,其他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檢測結果表略)。
超聲檢查(犬仰臥位)腹腔中可見一明顯腫大,形狀不規則的淋巴結(見圖1)。淋巴結邊緣回聲減弱,內部表現為均勻的低回聲,其長軸長為2.44cm。掃查髂內淋巴結可見一界限清晰,呈現橢圓形的淋巴結(見圖2),邊緣回聲增強,腔內表現為不均勻的低回聲,大小約為3.55×1.48cm。

圖1 腹內淋巴結

圖2 髂內淋巴結
選擇雙側肩前淋巴結和雙側腘淋巴結進行穿刺采樣。制作細胞學涂片,使用Diff-Quik 染色方法,進行顯微鏡檢查。細胞學可見高密度淋巴細胞,以中大淋巴細胞為主,淋巴母細胞數目明顯升高,偶見小淋巴細胞,可見嗜堿性淋巴小體。某些淋巴細胞內可見明顯核仁,細胞核表現為大小不一、數目不等,可見異常的有絲分裂象。
結合臨床資料、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淋巴細胞瘤。

圖3 患犬肩前淋巴結細胞學檢查(Diff-Quik 400×)

圖4 患犬腘淋巴結細胞學檢查(Diff-Quik 400×)
由于該犬體況太差,無法承受常規化療方案的藥物毒性。經商議后治療以緩解臨床癥狀為主,口服潑尼松2mg/kg,每日1 次。治療半個月后,進行復查,發現患犬出現了藥物抵抗反應,已經無法控制病情,考慮到動物福利,對患犬實施安樂死。
在此病例中,起初病犬淋巴結增大,僅對癥治療。隨后多處淺表淋巴結腫大,觸診無熱無痛邊緣游離,并且出現食欲減退、廢絕,慢性消瘦的情況。血常規檢測結果顯示紅細胞總數減少,血紅蛋白下降,出現了貧血癥狀。血液生化結果顯示堿性磷酸酶(ALKP)、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以及膽固醇(CHOL)升高提示肝功能可能出現異常。B 超顯示體內多處淋巴結腫大,疑似淋巴瘤但不能確診,因此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淋巴瘤。
淋巴結的組織結構、細胞成分和功能均較復雜,而且病變各不相同,因此對淋巴結增大的病例需進行鑒別診斷。不同病因所致的淋巴結增大,其癥狀和體征略有差別。根據犬體表淋巴結腫脹、慢性消瘦、貧血可做出初步診斷為犬淋巴瘤。血液學、胸膜水和組織活檢有助于確診。當常規臨床檢查不能確診時,應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若組織形態學檢查仍有爭議,可進一步用免疫組織化學及細胞遺傳學的檢查加以確診。
犬淋巴瘤的治療多采用持續化療的方法,現在臨床常用的化療方案為CHOP 方案(即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和潑尼松)。治療后,患犬的平均存活期為8~13個月,效果理想。但是,化療方案有效與否還受淋巴瘤免疫分型結果的影響,B 細胞淋巴瘤通過化療會有較高的緩解率,生存時間較長;而T 細胞淋巴瘤對化療藥物多柔比星的敏感性差,會更快地產生耐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在治療T 細胞淋巴瘤時會選擇LOPP 方案(即洛莫司汀、長春新堿、普魯巴嗪和潑尼松)。犬淋巴瘤多預后不良,但通過合理的化療方案,可以有效地延長病犬的生存時間,并提高病犬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