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釧 甘馥銘 馬 亮
犬心絲蟲病又名犬惡絲蟲,屬于人犬共患病。犬心絲蟲病是經蚊蟲叮咬傳播的血液寄生蟲病,所有年齡的犬都可感染。四川盆地為我國濕熱地帶,跳蚤、蚊子較多,動物血液寄生蟲病相對較多,過去20年四川省就有數篇犬心絲蟲病病例報道。筆者查閱大量的資料,結合本地實際,對犬心絲蟲病總結如下,與同行分享。
犬心絲蟲的中間寄主為中華按蚊、白紋伊蚊、淡色庫蚊等多種蚊,犬類由于被含有感染性幼蟲的蚊叮咬而感染。心絲蟲之成蟲寄生于犬心臟與肺動脈處,成蟲會產下幼蟲,在血液中循環,蚊子叮咬感染心絲蟲癥的犬后即攜帶心絲蟲之幼蟲,幼蟲在蚊子唾液腺蛻變成為具感染力的幼絲蟲,再經由蚊子叮咬其他犬和人類而感染。犬可重復感染本病。
2000 年,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對其在農村地區購買的50 頭家養犬觀察,先后有26 頭犬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加快等癥狀,并相繼死亡。解剖顯示:在22 頭病犬的右心室和肺動脈檢出心絲蟲,長度12.35±7.42cm,最長達22cm,其中16 頭病犬檢出的心絲蟲在6 條以上,蟲體在犬體內纏攪成團;其余的24 頭犬,采用股動脈放血處死后解剖,發現18頭犬體內有心絲蟲,平均每頭犬檢出4 條心絲蟲。該結果顯示農村家養犬心絲蟲病的感染率達80.00%。
2012 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葉青華等采用ELISA 快速檢測試劑盒,對四川省的成都、綿陽、宜賓、樂山、阿壩等地區128 頭工作犬進行檢查,結果顯示:犬心絲蟲病在成都、德陽、綿陽、宜賓、樂山等地區工作犬中的感染率為18.75%~21.86%(2004 年何宏全報道陜西省西安地區警犬的犬心絲蟲感染率為31.2%),阿壩地區的感染率為0。可能的原因為阿壩州氣溫低而日照強烈,氣溫最高的7月平均溫度僅為11~17℃,全年無霜期少于90 天,不適合蚊蟲等傳播媒介的生存;而成都、德陽、綿陽、宜賓、樂山等地區,具有冬暖、春早、夏熱,以及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少、霜雪少、晝夜溫差小等特點,全年無霜期達280~340 天,年降水量800~1200mm,適合蚊蟲等傳播媒介生存繁衍。同時該研究結果與以往調查數據相比較,四川盆地農村家犬感染率高于非農村家犬,提示犬通過傳播媒介相互感染是四川境內犬心絲蟲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主要呈現循環障礙、呼吸困難和貧血等癥狀。初期癥狀較輕,偶見慢性咳嗽,運動時咳嗽加劇,易疲勞,漸瘦。如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病犬心悸亢進,脈細弱并有間歇,心內雜音,肝腫大,觸診痛。胸、腹腔積水,全身浮腫,呼吸困難。重癥病例,肺源性心臟病十分明顯。繼發腎炎、膀胱炎和血尿。往往出現嘔吐,四肢麻痹,胸腔積液及腹水,最后死于衰竭與惡性貧血。如1992 年夏季,四川廣元市公安局警犬“威凜”(昆明犬,公,草黃,6 歲)死于犬舍內,死前有上述諸癥候,尸檢胸、腹臟器肉眼變化不明顯,右心室內發現43 條心絲蟲相互纏攪呈蟲栓狀。2006 年綿陽市公安局2 頭死亡德國牧羊犬尸檢心臟及肺動脈內均發現蟲體。同時病犬常伴發結節性皮膚病。胸部X 射線攝影可見右心室、右心房、肺動脈和主動脈擴張。心電圖檢查可見右軸變位和肺性P 波:右心室擴張時,ST 波降低和T 波增高。
本病常被誤診為氣管炎或普通心臟病,應根據病史調查和臨床癥狀觀察仔細進行判斷,最后確診可通過檢查血液中的絲幼蟲確定。
應于夜晚采外周血液鏡檢,可用直接涂片法,從皮下較大血管采取血液1 滴,滴到載玻片上,加蓋片鏡檢;或采血制作厚膜涂片標本,待其充分干燥后,用常水溶血,干燥后甲醇固定,姬母氏液染色鏡檢。也可采血離心沉淀染色鏡檢查蟲或心絲蟲快速檢驗套組(Kit)來確診。影像學檢查(X 光、CT 掃描和MRI 掃描)、心電圖檢查對犬心絲蟲病診斷有幫助。亦有學者研究將ELISA 和PCR 用于犬心絲蟲病的診斷。
發現病犬立即隔離,采用強心、利尿、驅蟲等手段對癥治療。除采用上述方法外,驅蟲手段應先驅成蟲,再驅幼蟲,最后用藥預防,消滅中間宿主,以防再度感染。預防措施包括:
(一)口服方式:在每年春秋季節給犬口服驅蟲藥物,驅蟲后及時清理、消毒犬的排泄物與犬舍及其周圍環境。當犬出現類似心絲蟲病的癥狀后,可堅持每月驅蟲1 次。
(二)皮膚滴劑方式:每月在犬的頸背皮膚滴福來恩,此滴劑除預防心絲蟲外,尚能預防跳蚤、耳疥蟲、部分胃腸道寄生蟲與部分壁虱。
(三)皮下注射方式:在犬6~9 月齡時皮下注射通滅或伊維菌素1 次,以后每年定期注射1 次。對于疑似患犬,可每周注射1 次,連續注射3 次。
(四)滅殺蚊子、跳蚤等中間宿主,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使用無味電熱驅蚊液有較好的驅蚊效果,對犬的嗅覺無影響。也有人建議在犬舍附近發展池塘養魚,通過魚吞食蚊子幼蟲減少蚊子繁殖,可減少犬心絲蟲病。
(五)定期清理犬舍及其周圍的雜草,并進行環境消毒。
(六)減少工作犬與流浪犬、農村散養犬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