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奧地利、捷克和保加利亞等歐盟6國總理3月17日一致要求歐盟建立疫苗分配“修正機制”,這進一步暴露出新冠疫情沖擊下歐盟內部的矛盾和問題。去年3月歐洲第一波疫情暴發以來,歐盟及其成員國深受其害。據歐洲疾控中心統計,截止到3月中旬,歐洲30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2325.55萬例,其中死亡56.24萬例。歐洲社會的短板在百年未有之大流行病面前暴露無遺,從疫苗分配危機中就能感知到當前歐盟面臨的困境。
鑒于歐洲社會高發的疫情,今年年初歐盟委員會制定了歐盟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擬到今年夏天讓70%的歐盟成員國公民完成接種,并向英國阿斯利康制藥公司訂購大批疫苗。然而,1月22日阿斯利康公司突然告知歐盟,因生產環節出問題,該公司被迫減產60%。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歐盟27個成員國既定的新冠疫苗分配方案大打折扣,引發歐盟一些中小成員國對西歐國家占有更多疫苗的不滿。中東歐6國總理要求歐盟建立疫苗分配“修正機制”,恰恰表現出歐盟內部“新歐洲”和“老歐洲”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
更令歐盟雪上加霜的是,阿斯利康公司提供的新冠疫苗還接二連三地出問題。該公司疫苗在法國的接種后不適比例為0.66%,遠高于美國輝瑞公司新冠疫苗的0.19%。最近,歐洲多國出現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引發血栓栓塞事件,僅荷蘭就收到10起疫苗接種事件報告。盡管該公司強調其生產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并無問題,但目前已有20個歐洲國家宣布暫停使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這樣一來,歐洲不但出現了疫苗短缺危機,而且還存在疫苗風險危機。
到目前為止,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只批準接種4家藥企的新冠疫苗,除阿斯利康外,還包括美國莫德納疫苗、強生疫苗和美德合資輝瑞疫苗。相比之下,阿斯利康疫苗成本低、易貯存、產量大,受到歐盟青睞。而這次阿斯利康疫苗遭多國停用,觸發了歐洲疫苗危機的另一個問題——歐盟自身研發的疫苗十分有限,阿斯利康疫苗又存在較高風險,如何尋找替代疫苗?當歐盟把期望的目光轉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時,遭到美國的無情拒絕,“美國優先”和“疫苗民族主義”讓歐盟感到心寒。這也暴露出美歐在新冠疫苗供應問題上的矛盾沖突。
在歐盟疫苗危機出現后,一些中東歐成員國對歐盟的短板十分無奈。為穩定國內局勢、有效控制疫情,他們只好另辟蹊徑。奧地利和捷克等國領導人在指望不上歐盟疫苗的背景下,主動尋求中俄疫苗。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稱,只要中俄疫苗公司提出申請,EMA就應該考慮審批。1月29日,匈牙利政府批準采購使用中國疫苗,為歐盟成員國跟進開了先例。對歐盟和歐洲社會而言,這本應該是件好事,歐盟委員會也應因勢利導,加大與中俄的聯合抗疫力度。然而,歐盟在應對疫苗危機的關鍵時刻,再次錯失良機。
近日,歐洲媒體頻頻爆料稱,歐盟有可能提出一項“疫苗護照”提案,其宗旨是只認可EMA批準的幾種新冠疫苗,不認可中俄研發生產的疫苗。歐盟個別領導人甚至呼吁歐盟成員國“不要受中國和俄羅斯新冠疫苗的誘惑”。按照歐盟“疫苗護照”的邏輯,歐洲公民只有接種了美歐公司的疫苗,才會產生抗體,才可以被允許進出歐洲。反之,歐洲公民接種了中俄新冠疫苗,就可能無效或存在隱患,就不允許進出歐洲。
分析歐盟“疫苗護照”提案的動機,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對中國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持懷疑態度,認為歐盟國家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完成疫苗研發生產,中國或俄羅斯憑什么就能超越歐洲,制造“抗疫神話”;二是對中國疫苗采取“敵視”態度,認為中國研制新冠疫苗的成功既有損美歐藥企的權威性,更會同西方國家爭奪疫苗大市場;三是戴著有色眼鏡或意識形態偏見來看待中國新冠疫苗,擔心中國搞所謂的“疫苗外交”、制造國際影響力。
假如歐盟真要出臺并實施具有歧視性的“疫苗護照”,那只能說明歐盟領導人缺乏戰略遠見,治理能力陷入困局。試問:如果中國的新冠疫苗不行,怎么還有幾千萬中國公民接種,怎么還有六七十個國家采購中國疫苗,其中也包括一些歐洲國家?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歐盟不認可中國疫苗,就意味著中國公民不能自由進入歐洲。同樣,中國也可以不認可歐盟的疫苗,歐洲公民也就無法進入中國。真要出現這種情況,中歐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將嚴重受挫。
歐盟疫苗危機暴露出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新冠疫情對當今資本主義制度、生產方式、價值觀以及治國理政等造成的沖擊,難道不值得歐洲當政者認真思考和反思?▲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國際論壇版文章除社評外,均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電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
環球時報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