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勍楠


眼前的這輛冰晶藍Taycan后驅版對于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從Taycan Turbo S到Taycan Turbo,我已經不止一次在不限速高速公路、城市擁堵路況以及保時捷體驗中心的賽道科目里開過了。Taycan跟我開過的其他電動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先是一輛保時捷,然后才是一輛電動車。這里不是我故意玩文字游戲,而是我之前開過的絕大多數電動車,開起來都或多或少跟燃油車不同,同時也沒有把“駕駛樂趣”作為車輛的開發重心。而Taycan不同,在它的研發目標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像任何一輛保時捷一樣好開”。而說不熟悉,是因為這是一輛只在后軸布置了一臺電動機的Taycan,而我之前開過的都是前后各有一個電機的版本。于是為了搞清楚Taycan后驅版是不是一輛真正的保時捷,我們做了一次極限測試。

瞬時爆發性能是電動車廠商們最熱衷于炫耀的賣點,得益于電動機的輸出性能,號稱自己0-100公里/小時加速在3秒級別的車型大概兩只手都數不完。但如果把這個跨度升級到0-200公里/小時呢?能達到200公里/小時極速的電動車屈指可數,而且就算是可以到200公里/小時,如果連續來幾次,電池因為持續高性能輸出,很快就會進入保護狀態而限制輸出功率。Taycan在發布之前曾經邀請歐洲電動車媒體做過一次連續彈射26次的測試,成績波動僅為0.8秒,當時的車型是Taycan Turbo S。這種持續的高性能輸出能力給所有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我們這次測試之所以說更加極限,是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次連續起步彈射測試,而且要把這輛Taycan后驅版從滿電開始,彈射到電量耗盡。說實話,這輛Taycan家族的入門級成員到底能不能達到這樣的持續高性能水平,在測試之前我們心里也不太有底。
為了讓這次測試在一個更加安全的狀況下進行,我們選擇了機場跑道來作為測試場地。這個機場跑道是全國范圍規格最高的通用機場跑道,長度1800米,寬度50米。測試的當天氣溫是9.4攝氏度,這是一個中部地區冬日內不太冷的溫度,但對于電動車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測試條件。電池在冬季由于化學物質活性降低,所以續航會打折扣,再加上為了將溫度保持在工作區間,需要額外的熱管理來為其加熱,兩者結合下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不會太好看。

對于911車系來說,基礎版的Carrera跟Turbo S可以說區別非常大了,不僅發動機排量、發動機聲浪、驅動形式這些看不見的地方有差別,在車體寬度、外觀套件、內飾材質上也有很明顯的差異。而就Taycan來說,后驅版跟Turbo S的差別就沒那么大了。雖然少了一個驅動電機,但它們外觀差別不大(最大的差異來自輪圈和剎車卡鉗),內飾材質有區別但你可以靠選裝補上,就連Taycan獨具特色的運動聲浪,后驅版經過選裝之后也可以達到跟Turbo S一樣的聲浪。最重要的是,它們都使用了同樣的保時捷800V電氣架構,都擁有265千瓦的動能回收能力。這對選擇后驅版的車主們來說,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隱性福利,除了加速和極速慢一些,續航有所不同外,它們的行駛質感、高性能耐久性都是相差無幾的,這些相同點,給我們這次測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當我把駕駛模式調至Sport Plus,同時踩下油門和剎車踏板,激活起步控制系統之后,Taycan獨特的電動運動音效在發車起點開始轟鳴,我心里其實是有一些緊張的,因為之前我從來沒在一個機場跑道上做過彈射起步測試。松開剎車踏板,盡管當時下著細雨,但Taycan后驅版在沒有一點后輪打滑的情況下開始向跑道盡頭沖刺,16.3秒之后它達到了200公里/小時——這比官方公布的數據還要快。隨后的一下午,我們一共進行了連續47次的彈射起步,才把這輛Taycan后驅版的電量榨干,比之前官方測試的26次多出了80%,而且最快成績與最慢的差值也僅為0.89秒。
保時捷Taycan后驅版用實際表現,打消了我們對它性能的一切質疑,證明了酣暢的駕駛體驗和持久的耐力,在電動車上可以完美融為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