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

人類戰爭總是不斷地增加空間維度。實踐表明,每增加一個作戰空間,就足以使戰爭發生一場革命,而當多個新作戰空間開辟,戰爭將發生歷史性的轉向。
自從盤古開天地,人類戰爭一直處于陸海空三維物理空間。20世紀以來的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戰爭,未來的智能化戰爭,都屬于低維度戰爭。高維度戰爭,是地球物理空間之外的新型戰爭。高維度是指三維物理空間之外的新空間,包括網絡空間、太空、電磁空間、心理空間、生物空間、腦空間等,高維度戰爭指網絡戰爭、太空戰爭、電磁戰、心理戰、生物戰和腦控戰爭等新空間戰爭。如今,它們已經發展到可以不從屬于信息化戰爭,而是獨立空間的戰爭,或是以新型空間主導傳統空間的新型戰爭。
高維度戰爭直擊國家和社會“命門”,逼迫對手屈服。當前階段,高維度戰爭以網絡戰、太空戰主導,電磁戰、心理戰協同,主要以干擾、破壞、癱瘓戰略基礎設施、公共交通和城市為目標。正如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南聯盟軍隊在戰場上沒有被打垮,但國家電力系統卻被美軍用石墨炸彈癱瘓,城市陷入死亡,政府不得不妥協。高維度戰爭將更高明,它把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基礎設施和經濟系統作為主要打擊目標,而不是消滅敵人軍隊,甚至不需要打擊敵人軍隊。2010年,震驚全球的伊朗核反應堆離心機失控事件,就是因伊朗核工業控制程序被植入了“震網”病毒,造成核反應堆癱瘓。這是預示高維度戰爭來臨的里程碑事件。從伊朗核設施遭“震網”攻擊事件到2019年委內瑞拉宣稱遭受網絡攻擊,致使全國大面積突發性停電事件,讓世界認識到,國家電網、核電站、衛星、水壩等關鍵基礎設施和飛機、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一旦遭受網絡攻擊,便會造成“鬼子沒進村,也沒扔炸彈,但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還是被癱瘓”的惡果。這樣的打擊,既可以不死一人而取勝,也可以造成重大傷亡,是寬譜系的全新戰爭。
每一種新的戰爭樣式的出現,必然具有超越已有戰爭樣式的過人之處,這就是在效能、效率、效益上的飛躍,產生新的戰爭形態。相比機械化戰爭以火力、機動力主導的戰爭形態,信息化戰爭是信息主導、體系對抗的戰爭形態,超越前者,而高維度戰爭則是滲透-坍塌的戰爭形態,超越信息化戰爭。
攻敵所不防,一招制敵。高維度戰爭攻擊不設防的國家核心目標,使以物理空間熱兵器攻防為機理的陸海空三軍、導彈力量陷入無能為力之境地,使現有防御失效,形同虛設。雖然已有國家對網絡和太空做了一些防御準備,但這些防御準備是局部的,新型空間總體上處于不設防或半設防狀態,是國家防御的軟肋。
空間傳導,級聯反應,瞬時坍塌。探究機理,高維度空間幾乎都是無人戰場。計算機病毒、電磁信號具有急速傳播性,一旦啟動,將產生鏈式反應,從一個點急速傳播到廣闊地域。由于高維度空間連通物理空間,好比時空隧道,因此,網絡攻擊、太空攻擊帶來“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將產生大規模破壞力,行動過程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從而具有瞬間達成戰略目的的特性。
時空無界,全球進攻。高維度空間具有開放性,網絡、太空、電磁、心理,不受領土空間限制,可以在任何地點發動攻擊,既可在本國國土上,也可在敵國國土上,或是地球上任何一個有網絡節點、衛星地面站、衛星通信節點發動攻擊。高維度進攻,既沒有前方和后方之分,更不受國界限制。在網絡、太空等新型空間,進攻是高于防御的作戰方式,令人防不勝防。
滲透潛伏,隨時進攻。相比人類已有的戰爭,需要臨戰動員,需要向前沿調動和部署兵力,需要戰爭準備時間,這在預警探測發達的信息時代,幾乎取消了戰略突然性。網絡空間、太空,都是平時滲透到敵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內部長期潛伏,像定時炸彈那樣隨時接收千里之外的起爆指令,這不僅使戰略和戰術突然性回歸,而且隨時可以發動戰爭,幾乎取消一切戰爭準備時間。2020年,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指出,美國每年控制中國境內300萬臺電腦主機,向中國境內3600多個網站植入木馬。由此,不難理解美國2018年《國防部網絡空間戰略》提出,網絡空間“向前防御,持久交戰”的方針,說明高維度戰爭正在路上。
成本低廉,效費比高。網絡戰、生物戰和低端太空戰,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點。傳統戰爭研制和生產硬殺傷性武器,如坦克、軍艦、戰斗機,尤其是航母這樣的戰略性裝備,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動輒幾十億美元。而研發計算機病毒、干擾衛星的攻擊技術和裝備,只要具備信息系統的專業技能和少量資金就能進行,低到幾百塊就夠,窮國也打得起。尤其是網絡攻擊,甚至通過智能手機就可實施,以致有人說,“網絡病毒是窮國原子彈”。
行動隱匿,震懾性強。高維度戰爭還有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可以做到不為人知。像網絡戰運用病毒和黑客手段,具有天然的隱蔽性和匿名性。由于潛在的攻擊行為主體眾多,有的是國家,有的是恐怖組織和犯罪集團,還有各種不同動機的個人,所以遭受攻擊方在被病毒或黑客攻擊時,不容易識別攻擊者的身份,從2010年“震網”病毒癱瘓伊朗核設施到2019年委內瑞拉電網被攻陷,全球都一致懷疑是美國所為,但沒有證據。
打什么樣的戰爭,并不是單由技術進步決定的,技術進步只是提供了新型戰爭的選項,最終仍是政治斗爭的工具,要看新的戰爭樣式是否比傳統戰爭更符合現實政治斗爭的要求,更好地達成國家政治目標,實現國家戰略利益,而不只是作戰效益。
就此而言,當前,戰爭演進的軌道正在走向多樣化,須大力發掘新型空間非常規戰的戰爭價值。在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智能化戰爭邁進的同時,高維度戰爭橫空出世,從一個新空間向多個新空間綜合的形態發展。
高維度士兵是高智商的勇士,要求比信息化戰爭的硬漢更聰明。正如高維度生命對低維度生命具有食物鏈的優勢,樹上飛的鳥對地上爬的螞蟻一目了然,反過來,螞蟻卻看不到鳥。同理,高維度兵力加入常規戰爭,在新型空間單向打低維度的常規兵力,而低維度兵力卻夠不著高維度軍隊,甚至無從還手。所以,美軍培養一名優秀戰斗機飛行員需要千里挑一,訓練5年,花費幾百萬美元,培養一名優秀的艦長需要萬里挑一,訓練10年,花費上千萬美元,而培養一名高維度戰爭的黑客、太空勇士,則是十萬里挑一,不只是砸錢和砸訓練的事,還需要被培訓者具備天賦。因為,一名密碼算法藍帶高手,一名操控互聯網的黑客,一名游弋太空的摘星手,抵得上十萬甲兵。
需要關注的是,全球已進入戰略競爭期,大國之間戰爭選擇更注重贏得有利競爭態勢,即便霸權國家也不會輕易發動常規戰爭,不再追求物理空間的多殺傷,反倒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高維度戰爭的模糊性、可控性、軟摧毀性,無疑成為大國之間斗而不破,打灰色戰爭的有利工具。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常人總是從自己熟知的戰場和擅長的知識出發去構想戰爭,因而,對戰爭新領域的出現做出敏捷反應,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為了搶占高維度戰爭的先機,需要指揮員們跳出把新型力量作為對常規戰爭錦上添花的補充修飾的思維模式,轉變思維,主動開發新領域新空間的戰爭新概念、新機理,從而高屋建瓴地打開制勝視野。
(摘自《世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