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奐 譚輝 候濤

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在歷史上曾多次隱瞞重大病情。
喬治·蓬皮杜1969年6月20日出任法國總統。但在愛麗舍宮里,蓬皮杜經常得流感,人們懷疑他得了什么重病,從而對流感失去免疫力。不久后,他不斷出現暈眩、頭痛和鼻子出血等癥狀。家庭醫生建議他去做全面檢查。一個月后,在助手的安排下,他悄悄進入醫院檢查。三位醫學專家向他的兒子坦言,總統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白血病。
作為總統,蓬皮杜很怕民眾知道他的病情,他想支撐到任期屆滿,于是他不惜采取各種辦法隱瞞病情。
1973年2月,蓬皮杜感到疼痛難忍,無法主持內閣會議。盡管如此,他還是最大程度對自己的病情保密。蓬皮杜臉色越來越差,很多人在猜測總統的健康出了問題,但除了幾個親信和家人外,沒人知道他得了什么病。隨著病情發展,蓬皮杜的性格也在發生變化,他變得精神緊張、尖刻而且粗暴,容不得反對意見。他開始粗暴對待政府部長們,僅對總理保持一定程度的尊重。
法國著名揭丑報紙《鴨鳴報》從一些渠道獲悉總統健康狀況不佳,該報發表評論文章稱,蓬皮杜的健康是他個人問題,但作為共和國總統,他的健康狀況已經成為國家事務的一部分。6月7日,總理梅斯梅爾向前總理米歇爾·德勃雷表達對總統健康狀況的擔憂,尤其是總統越來越咄咄逼人,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蓬皮杜思考了患絕癥的國家元首應該怎么辦的問題,他決定像二戰時期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一樣堅持到最后一刻。1973年底,總統健康問題成為法國報紙的頭條新聞,一些報道猜測說,從總統面部明顯腫脹和步履沉重來看,他可能患上了癌癥,但愛麗舍宮的公報卻堅稱總統只是“流感復發”。1974年3月27日,蓬皮杜最后一次主持內閣會議,這場會議氣氛陰沉,部長們都在看著總統,總統告訴他們,他很疲乏,他將去休養直至4月中旬恢復工作,希望大家不要相信外面的謠言。沒幾天,蓬皮杜就臥床不起了。4月2日晚,蓬皮杜去世。
讓人沒想到的是,1981年密特朗出任法國總統后也遇到了蓬皮杜一樣的困境。
1981年5月,法國舉行總統大選,密特朗向選民許諾,如果他當選總統,他將公開自己的健康狀況,每半年就會發布一次總統身體狀況醫學公報。5月21日,大選勝利的密特朗出任總統。同年10月,密特朗在前往墨西哥參加南北首腦會談之前突然感到后背和腿疼痛。回國后,他的醫生們會診認為他可能患上了前列腺炎。之后,他用假名在巴黎一家軍隊醫院進行了癌癥檢測,檢測結果顯示他患上了前列腺癌,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這時,密特朗忘記了競選時的許諾,決心效仿蓬皮杜對外隱瞞病情。在整個兩屆14年任期內,密特朗接受放射治療和激素治療,這意味著他每天都需要注射,甚至在峰會和國事訪問期間也是如此。密特朗的私人醫生克勞德·居布萊后來披露,密特朗的病情對外保密了11年,這段時間總統身體狀況公報充斥著謊言。密特朗擔心美國中情局或蘇聯克格勃可能會發現他的這個秘密,為此采取了許多保密措施。而愛麗舍宮經常通過公布所謂的總統體檢結果來反擊“總統患病”謠言。密特朗對病情的隱瞞很成功,他在1988年大選中連任。
1992年9月,密特朗的病情急劇惡化,必須進行手術。他患癌癥的消息再也瞞不住了。醫生們宣布,總統患有前列腺癌,但他們同時又稱,這種病可以通過激素治療,不影響總統治國。1996年1月8日,他因前列腺癌病逝。
聯邦德國首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被譽為“國父”,他在73歲登上權力高峰,一直干到87歲退休。鮮為人知的是,阿登納實際上長期患有肺炎和精神疾病,一直對外隱瞞病情。
從年輕時代起,阿登納的肺部狀況就不太好。周期性的慢性氣管炎使他身體虛弱,很容易傷風感冒以及患上肺炎和支氣管炎。二戰后,73歲的阿登納復出,當選為西德首任總理。由于年事已高,他的助手們經常為他的健康狀況擔心,但他將這種關心視為干涉自己的私生活。為了不泄露自己的健康狀況,他還要求相關部門調查他的電話是否受到監控。
1953年,阿登納第二次當選總理時已經77歲,他表現出記憶方面的障礙,他經常做自相矛盾的事情,但他會把錯誤推給助手們。當他80歲時,他的手下發現他喪失了辨別能力。
1963年,最后一批忠于他的人也對他失望了,他們迫使這位偏執狂患者把總理職位移交給艾哈德。1967年4月19日,阿登納在家中去世。
1951年10月,77歲高齡的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出任首相。1953年6月23日晚,丘吉爾為來訪的意大利總理舉行了一場高規格的晚宴。晚宴結束后丘吉爾發表了講話,之后他感到身體嚴重不適,面色蒼白地癱倒在椅子上,他重度中風了,比以前幾次發作都要嚴重得多。
中風發作38小時之后,丘吉爾前往鄉間住所查特維爾莊園。他吩咐助手不要向外界透露他的病情。首相中風成了“國家機密”,除了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內閣一些重要大臣,幾乎沒有人知道。在丘吉爾病情最糟糕的時刻,他的口齒變得有些含糊,走路也只能搖搖晃晃地走上幾步。
8月中旬,初步康復的丘吉爾終于重新出現在內閣會議上。盡管他急于向全國證明他還是一名稱職的首相,但他的家人、同僚和健康顧問幾乎一致認為他不應該再在首相崗位上堅持下去。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心知肚明,但他還想坐在首相寶座上,連艾登后來也憤怒地聲稱,“不能再任由他這樣了!他已是老朽之人,連完整的話都講不了。”
直到1955年春季,丘吉爾才最終辭去首相之職。
繼丘吉爾擔任首相的艾登也是個老病號,他因一場切除膽結石的手術導致膽管受損,這使他經常反復感染、膽道阻塞和肝臟衰竭。1955年4月6日,艾登成了英國首相,他跟丘吉爾一樣不讓外界知道他的真實健康狀況。為保持形象,他偷偷服用一種中樞神經刺激劑,這種藥物的副作用包括失眠、情緒波動等。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艾登濫用藥物使他在許多事情上做出錯誤決定,尤其在處理蘇伊士運河危機上。
1956年10月出現蘇伊士運河危機,重病的艾登尋求前往加勒比地區療養。不久,他在牙買加過起了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蘇伊士運河危機推動英國在全球的龐大帝國加速瓦解,美國和蘇聯成為真正主宰中東的力量。不知實情的議員們紛紛抨擊艾登在危機緊要關頭到牙買加度假,媒體也對他口誅筆伐。12月14日,艾登返回英國,他希望繼續擔任首相。但沒過幾天,他又發燒了,醫生警告他,如果繼續擔任首相就會有生命危險。1957年1月,艾登宣布辭職。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