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
“飯局”這一詞匯起源于宋代,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局”是下棋術語,引申出“情勢、處境”的意思,后來再引申出“賭博、聚會、圈套”的意思。“飯”與“局”的組合,是宋代文人對漢語及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因為飯局上的圈套實在太多了。正因如此,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飯局才有了青史留名的機會。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很多事情,在別的地方辦不成,而在飯局上就能辦成。飯局之妙,不在“飯”,而在“局”,“飯”僅關系著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而“局”則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前景。懂得飯局中的奧妙,方可步步為營、招招取勝。
飯局在中國,已經變成了男人的戰場。事實上,想玩轉中國式飯局并不容易。你經歷過的人生,你的教養和你的脾氣秉性,在你對菜的選擇、你吃飯的姿勢、對服務員的態度中,都會在飯局中一點點暴露出來。
所謂人脈、機會、圈子、資源、感情、生意等,都是在飯局上聊出來的。入座、點菜、敬酒、遞煙等要把握得恰到好處。吃得好,那就是“煮酒論英雄”,吃不好,那就是“鴻門宴”。所謂“飯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匆粋€人在飯局中的表現,幾乎可以洞悉其人品、人脈、財富、地位與格局。所以說,飯局上,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
千萬別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不管你能不能喝酒,都不要把不會喝酒作為擋箭牌,免得別人罵你虛偽不夠誠心,免得以后被趕出朋友圈。
飯局的座位有講究,一般領導或年長的坐桌子最里面中間位置,第二位坐左邊位置,第三位坐右邊位置,然后依次分坐兩邊。原則上,座位從尊到卑順序為里面、左邊、右邊、外邊。對門的座位為里面,為主客位。
飯局上敬酒也很有講究,要先敬最里面中間那位,然后以這位為中心,左邊一個,右邊一個,輪流敬酒。敬不好,客人會有意見。敬酒時不能喧賓奪主,只有領導們相互敬完才可以輪到自己去敬。
場面上應酬一定要記得保護領導。跟領導出去應酬一定要記得少給領導添酒,不要隨意給領導代酒,如果得到領導代酒的指令,則要拿出“蹚地雷”的勇氣。
假如領導不勝酒力,則一定要想方設法巧妙地把準備敬領導酒的人攔下;或者擋在領導前面跟敬酒者先干幾杯,要知道你多喝幾杯領導就可以少喝幾杯。如果酒桌上是按瓶喝酒的,則未經允許千萬別從領導的酒瓶中倒酒,以免酒瓶中的玄機被別人發現。
關于請客,從你什么時間接到吃飯的通知可以看出其中玄妙。提前一天預約是真的請你,提前半天約你是想讓你作陪,到點了才通知你則完全是請你去湊數的。雖然很多人喜歡一請就來的人,但這種人往往會成為別人眼里的超級替補;必須三請才有可能來的人,別人才會尊重你。而怎么請都不來的那種很有原則的人,別人才會敬重你。當然,假如是屬于不請自來蹭飯的人,絕對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一請就來叫爽快,三請才來叫擺譜,怎么請都不來叫原則,不請自來叫蹭飯。幾乎每個飯局高手都情商極高,他們對氛圍、說話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懂得隨機應變,能把想說的事拐著彎談,話里藏鋒、步步為營,在嘻嘻哈哈間把對方摸清楚。
無格局的人飯局失態、酒后妄言,讓人看清原來是個草包或是人品不佳,使人心生鄙夷;小格局的人畏首畏尾、支支吾吾,永遠坐在角落里,埋頭苦干只知吃飯;大格局的人用飯局成就人生,說話永遠得體,肚里有貨,心里有分寸,用飯局打通人脈,贏得敬仰與青睞。
如何能做到這些呢?
你需擅長察言觀色,具有極高的談話技巧,還要深諳人性,看懂每個言行背后的動機;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能夠接住任何話題。
如果你讀書少肚里沒貨,藏是藏不住的,飯桌上,高手一眼就能看穿了你所有的內涵和人品。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讀書,只能讀書。讀書可以提升你的情商,拓展你的格局。讓你在飯桌上永遠不會無話可講,陷入尷尬;讓你智慧增長、內斂城府,一舉一動更加老練通透……
酒桌上不要多說話、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唾沫橫飛、不要手指亂指、不要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了可以上廁所,絕對不能酒后失態。
飯局不結束,一般情況下沒有很特殊的事,最好不要提前離開,這是禮貌。飯局結束后還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就是要讓里邊的領導或長者先走。自己站在門旁,等他們走后自己再走,千萬不要搶著走,不然會讓人覺得你不懂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