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

文章介紹BIM 技術支持下的混凝土生產全過程技術管理,從傳統混凝土生產過程出發,分析在傳統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建立基于 BIM 支持的全過程技術管理模式,為施工企業、建筑材料企業、建筑管理軟件開發企業等鋼筋混凝土生產相關企業提供參考。
BIM 技術; 現澆混凝土; 生產技術; 信息管理
TU755.1B
[定稿日期]2021-10-25
本文研究在商品化混凝土供應模式下的現澆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并基于 BIM 技術進行改進,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對策,降低商品混凝土的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改善混凝土質量,完善現澆混凝土生產工藝。
1 現澆混凝土生產技術
現澆混凝土結構是工程項目施工的核心,對工期,成本,質量,安全方面的影響都很大,從根本上決定著工程項目的質量。應加強現澆混凝土的全過程生產技術管理,以現代化的手段對現澆混凝土的生產全過程進行管理優化,以改善現澆混凝土生產技術管理現狀,提高現澆混凝土質量。
(1)混凝土生產制備:混凝土生產廠商根據施工方的需求生產制備混凝土,即根據施工方的要求設計混凝土配合比,將粗集料、細集料、摻合料、水泥、外加劑、水等原材料通過專用的拌合設備使原材料成為滿足客戶需求的具有一定流動性的混凝土。
(2)混凝土運輸:混凝土生產廠商根據施工方的需求通過專業的運輸車輛將制備好的混凝土運送至施工現場的過程。在運輸前,混凝土生產廠商應選取最佳運輸線路,控制混凝土運輸時間,才能保證混凝土澆筑時的混凝土質量。
(3)模板及鋼筋制安:施工方根據工程進度安排,在混凝土進場前對擬澆筑混凝土構件進行模板及鋼筋的制作與安裝。在混凝土進場前要對已安裝的混凝土模板及鋼筋進行檢查復核,確保符合結構設計施工圖所明確的結構集合尺寸和鋼筋的配置質量。
(4)混凝土澆筑:施工方通過泵送等方式將混凝土壓送至模板內并振搗,完成結構初期塑型。混凝土的澆筑應該是連續的,如果澆筑過程中有中斷,應在上盤混凝土達到初凝前完成本盤混凝土的澆筑。
(5)混凝土成型養護:混凝土的成型主要靠混凝土入模后的振搗實現。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要注意不能過振、漏振,確保混凝土的密實,保障成型后的表觀質量。混凝土的養護是混凝土達到要求設計強度的關鍵過程,即采用一定手段保證混凝土水化反應,保證這一過程在要求的濕度、溫度等條件下實現。
(6)混凝土檢驗驗收:在混凝土的生產、運輸、成型及養護后均要進行一定的驗證性檢驗,確保混凝土的參數、強度、外觀等達到設計要求。
2 基于 BIM 支持的現澆混凝土生產管理
基于 BIM 技術信息化整合優勢,結合現澆混凝土生產實際需求,借助“三端一云”(混凝土生產商、運輸介質、施工方、信息云)平臺,建立一個信息共享、數據閉合的平臺,現澆混凝土生產參與方都加入到信息平臺,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質量,也讓各方相互監督。在基于 BIM5D 項目管理平臺的基礎上植入拌合站管理系統、車輛管理系統(圖1)。
(1)BIM5D 項目管理平臺:基于 BIM 應用及輕量化技術,實現工程項目全過程的多方協同管理平臺。平臺采用兩端一云的模式(包括 WEB 端、手機端、云協同及云存儲),利用 BIM 模型的數據集成能力,集成項目全過程資料、進度、質量、安全、設計、成本、物資等信息,并發揮 BIM、信息化、云技術的優勢,實現項目的可視化、過程化、精細化、規范化、檔案化管理,從而達到縮短工期、
控制成本、減少設計變更、提升工程質量、預防安全事故、達到項目數字資產的目的。
(2)拌合站管理系統:集商品訂購、產品生產、合同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管理信息一體的管理系統。對需要共享的產品數據對接項目上的 BIM5D 項目管理平臺,將拌合站管理系統收集的項目所需混凝土訂單用戶信息、物料信息、生產過程信息、運輸信息分享到本項目項目管理平臺上,并對相關信息自動更新、自動校驗產品信息。
(3)車輛管理系統:由于在拌合站購入原材料、出產混凝土過程中都需要相關的車輛。
利用這一系統就可以對車輛的狀況、進貨信息、出貨信息進行系統內部的信息共享,對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狀態信息、供貨量信息、供貨時間信息等上傳至對應項目的 BIM5D 項目管理平臺進行信息共享,以達到信息暢通和保障混凝土質量的目的。
3 結束語
目前,現澆混凝土生產工藝基本著眼于施工現場的組織與實施,缺乏從拌合站出發進行全面的系統化管理,基于 BIM 技術全過程管理的特點,可以彌補拌合站混凝土生產環節、混凝土運輸環節的監控,實現系統信息共享,通過對現澆混凝土全過程的質量信息管理,將極大提高現澆混凝土的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混凝土的浪費,對推進建筑業生產現代化,實現現澆混凝土的數字化綠色生產,對建筑參與各方而言,也是一次全方位、全過程、全透明合作的嘗試。
參考文獻
[1] 朱溢镕,焦明明.BIM 概論及 Revit 精講[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37215019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