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強 魏波 陶龍云
近年來,在建筑地面工程的設計中,大量天然石材、木塊巖、人工石以及各種塑膠材料被廣泛采用。其中,經過多年的建筑工程實踐證明,采用現澆水磨石地面,施工完成后具有強度高,表面平整光滑、易于維護和保潔、易于體現美術裝飾效果且成本低等優勢。在諸如教室樓等公共建筑的地面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文章結合工程實例就水磨石地面施工要點進行討論。
水磨石; 施工要點; 原材料; 配合比; 水灰比
TU767.3B
[定稿日期]2021-09-03
[作者簡介]邵強(1995~),男,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房建施工與技術管理工作;魏波(1981~),男,本科,會計師,從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與技術管理工作;陶龍云(1992~),男,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與技術管理工作。
水磨石地面分為普通水磨石與彩色水磨石兩種,彩色水磨石色彩搭配由設計與建設方現場選樣確定,水磨石施工方式采用現場澆筑經磨光而成。
1 水磨石原材料的選擇
(1)水泥:選用白水泥作為淺色水磨石施工用膠凝材料;選用有機硅酸鹽堿性水泥作為深色水磨石施工用膠凝材料,深色水磨石施工用膠凝材料需要保證采用的堿性水泥中某些堿性物質含量必須完全符合規范的要求,其中優質堿性水泥含量等級不得低于42.5級,應選擇同一批同種材料顏色相同的水泥。
(2)礦物顏料:礦物色素顏料在水磨石中可以起到調色的作用,顏料的使用量一般是水泥總含量的3 %~6 %,或者是通過實際試驗方法來合理地確定其使用量,且顏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良好的耐堿性,同一種彩色面層,應該選擇同廠的顏料。
(3)石粒:水磨石粒骨料,一般粒徑為4~14 mm,且不透明,石粒的原材料一般選用花崗巖或大理石、白云石加工制成,石粒應質地堅硬干凈無雜物。
(4)分格條:常見的分格條有兩種,一種是玻璃條,玻璃條的長度根據水磨石分格尺寸來確定,寬度由水磨石面層厚度確定,玻璃厚度一般為3 mm;另一種是銅條,銅條的長度由工程分格尺寸確定、寬度由水平磨石面層厚度而定,一般為10 mm。本工程采用的銅條作為分格條,銅條的長度根據圖紙大約為1 m,寬度為10 mm,厚度為2 mm,現場分格條用八字形的水泥砂漿固定。
(5)砂:水磨石用砂子一般為中砂,不得包含任何雜質,且含泥量不能超過3 %,在使用過程中要求采用孔徑為8 mm的篩子進行篩分。
(6)草酸:草酸有毒且具腐蝕性,對人體有害,要用清水稀釋后使用。使用過程中要十分小心,避免接觸到皮膚且不能接觸食物飲用水等。
2 水泥石粒漿配制
水磨石面層的顏色必須滿足設計需求,因此其配合比的設計要經過多次計算、選樣,最終確定符合要求的配合比。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花色的設計,通過不同顏色的石粒搭配,背景與石粒之間調配,達到設計想要的裝飾色彩。同時在施工中應采用相互配合試驗的方法,使水磨石地面色彩更美觀。
水磨石以碎花料的做法居多,在進行施工之前,水泥石粒漿料需要進行多種配合比設計,做出多種樣板,從中挑選出最好的配合比。其中主要材料所包括的配合比有:水泥顏料色粉匹配設計、顏料色石粒徑匹配設計、水泥石粒顆粒匹配設計,通過多種材料配合比設計,并做成樣板,從中確定并選擇最符合要求的配套材料進行施工。
3 配合比控制
在水磨石地面的表面層中需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砂漿和石粒,一般宜以一種顏色相同的砂漿和石粒作為主導,其它顏色的砂漿和石粒作為輔助。另外,還要特別注意裝修材料的石粒顆粒徑和尺寸的搭配,即要求盡量達到較好的顆粒數量級配,使其密實性不低于60 %,這樣才能夠對室內進行較好的裝修設計。可以通過攪拌后進行觀察(規定塌落度范圍為2~3 cm)。彩色的水泥砂漿不能充分填塞砂漿中石粒的空隙,磨光時易把砂漿全部打磨掉,影響地面工程施工質量。如有太多的彩色水泥砂漿,石粒就會存在不易被擠緊的情況。彩色水泥砂漿正好填塞飽滿石子和石粒之間的間隙為最佳。
4 水灰比控制
含水量對水磨石的施工質量尤為重要,較大的含水量會降低水磨石強度,水磨石打磨時間會相對延長,從而影響工期。水泥石粒漿塌落度為60 mm時,此時水磨石含水量最佳,這時水的重量約占干料總重的11 %左右,或占色粉重的40 %(±2 %)。
5 施工過程控制
5.1 鋪水泥砂漿找平層
水磨石基層找平施工程序分別為放線抄平、安裝管線預埋、基層清理、涂刷水泥漿、做標筋、最后鋪找平砂漿找平。在水磨石的施工過程中,基層的處理非常重要,如果基層未處理好,就可能引起水磨石面層出現裂縫、空鼓、甚至造成局部塌陷。水磨石面層的施工基層找平處理方法和一般的地面水泥砂漿面層的找平處理相同。施工前應將基層上的各種雜物徹底清理干凈,避免影響面層和基礎的黏結。樓板出現裂縫,要進行處理,以防發生滲漏。鋪設在基層上的各種水泥砂漿黏性要適宜,攪拌一定要充分均勻,宜盡量使用機械攪拌。地面找平后24 h內需灑水進行養護,灑水養護期一般為2~3 d,并且在強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分格條。
5.2 嵌條分格條
水磨石分格條一般采用水泥漿固定,安裝時其上部的水平標高和角度與其水平標高應特別注意。分格條安裝好后,其上部的水平標高應略低于水泥石子漿施工完成面高度,一般低1~2 mm,分格條下部與地面間應留一定空隙,這樣施工的目的是為了在鋪設表層的水泥砂漿時,使石粒比較靠近分格條,磨光后,有較好的裝飾觀感效果。
5.3 鋪設水泥石粒漿
當固定分格條的水泥強度達到規定要求后,可以開始放置水泥石子漿,在施工前要把垃圾、積水、浮漿等全部清理干凈,然后在上部噴灑一遍素水泥漿,再進行水泥石粒漿的鋪設。鋪設工作開始時,先在分格條兩邊10 cm范圍內均勻地鋪滿適量的水泥砂漿和石粒,防止分格移位。當同一種地面上具有不同的顏色和類型水磨石時,應先施工顏色較深的,后施工顏色較淺的,大面先鋪,小面后鋪。施工過程中應派專人對水磨石配合摻料進行管理。正式施工之前應首先進行打樣,經建設方、設計方等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面層攤鋪時,操作者應小心施工,以防止踩踏深度大的腳印。水泥砂漿石粒混凝土基礎施工完后,應用滾筒壓實。
5.4 磨面
水磨石開始打磨的時間將影響水泥漿強度,而其強度又與作業環境溫度有關,水磨石打磨時強度應適中,較高的水泥漿強度將導致磨面耗費工時;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打磨時石粒會掉落。當為常溫時,一般水泥石粒漿施工完成后2~3 d可開始打磨施工。打磨時應保持磨盤處有水狀態,來沖刷磨下的石漿。由于水泥石粒漿施工不密實,而造成水磨石成型后后出現局部輕微孔隙,可通過補漿來進行處理。
水磨石地面在磨光過程中應磨光三遍,補漿兩次。在常溫情況下,第一次打磨在水泥石粒漿鋪設完成2~3 d后進行。第一次打磨要求將水磨石地面大體磨平,水磨石的圖案形狀要清晰顯現出來,對于出現的缺陷部位要及時補漿處理;第二次應在第一次打磨完成后2~3 d后施工,打磨要做到消除磨痕,然后對局部的小缺陷再進行修補。2~3 d后進行第三次磨面,最后一遍磨面是成型質量的關鍵,要求石粒均勻顯露、表面光滑、無孔隙,具有良好的觀感質量。
5.5 拋光
拋光是水磨石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達到良好觀感質量的關鍵。拋光既有物理作用也有化學反應,在拋光液作用下,與表面凸出部分發生化學作用,又將生成物擠壓到凹陷部位,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其表面會形成一層光澤膜,經上蠟保護后,水磨石地面呈現持久光澤。打蠟要在面層完全干燥后進行。打蠟前先用草酸液體,噴灑到面層,溶液濃度一般為10 %,然后打磨一遍,用清水沖洗干凈,地面干燥后上蠟拋光。
6 結束語
水磨石地面因施工方法簡便、容易操作且具有良好裝飾效果,已經被大量運用于公共建筑地面工程中。水磨石地面施工質量管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施工過程控制,重視關鍵施工工序,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水磨石地面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2]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S].
[3] 裘立新.淺談水磨石地面工程施工中質量控制要點[J].民營科技,2012(03):319.
337050058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