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聞新 鹿宥淋
太陽是太陽系的主宰,也是大部分行星光和熱的來源,由于它巨大質量產生的引力,吸引著八大行星環繞它運轉。人們每天看著太陽,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活動規律。所以,太陽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神圣的,甚至把它比喻成救世主。隨著科學發展,人類逐漸開始從科學角度審視太陽,并通過太陽光譜、金星凌日、月食和日食研究太陽的活動規律。

▲ 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
法國科幻小說先驅儒勒·凡爾納出版了《從地球到月球》科幻作品。在科幻故事中,一艘載有3 名航天員的宇宙飛船,用一門巨大的大炮發射到月球上。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代表作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意大利天文學家安吉洛·西奇是第一個根據恒星光譜中暗線的數量和強度對恒星進行分類的人。他從1863 年開始,收集恒星的光譜,累積了大約4000 顆的恒星圖譜,經過分析,發現暗線的強度和數量隨恒星的溫度而變化,并將它們分成5 種,也稱5 種西奇分類。
恒星的光譜分類在今天也是一種常見的做法,西奇的方法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 意大利天文學家安吉洛·西奇
獅子座流星雨與周期大約33 年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運行軌道有關。獅子座流星雨的得名是因為這個流星雨輻射點的位置在獅子座。獅子座流星雨最早的一次觀測是在1833 年11 月12 日的美國東部。
1866 年11 月13 日晚,獅子座流星雨如預測一樣,準時出現。歐洲觀察者記錄每小時看到5000 顆的流星。后來,科學家利用那年觀測獅子座流星雨的結果,計算出流星體的軌道要素。

▲ 2001 年獅子座流星雨
1868 年,英國天文學家約諾曼·洛克耶發現了太陽的光譜中有一條未知的黃色譜線,他還提出這條譜線來自太陽上的一種尚未在地球上發現的金屬元素。后來他把這一元素命名為“氦(helium)”,“氦”來自希臘語“太陽”一詞“helios”,意為“太陽”。

▲ 英國天文學家約諾曼·洛克耶

▲ 德雷伯于1873 年拍照太陽光譜照片
美國物理學家、業余天文學家亨利·德雷伯是天體攝影的先驅者之一,他年輕時訪問了歐洲,回國后在家里建立了美國第一座專門用于天體攝影的天文臺,并自制反射望遠鏡。1872 年8 月他拍攝了織女星的光譜,這是人類拍攝的第一張恒星光譜的照片,這張照片開創了光譜學的新紀元。
另外,德雷伯死后,他的妻子安娜設立了亨利·德雷伯獎章,以表彰在探索天文物理學方面的特殊成就。目前,獲獎者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選出,德雷伯獎是天體物理學中最令人矚目的獎項之一。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收錄的1874 年錄制的《金星凌日》電影
1874 年,金星凌日這個現象得到了歐美各國天文界的重視,天文學家們前往世界各地觀察這次金星凌日的過程。因為日本可以觀測到金星凌日全程,法國、美國以及墨西哥都向那里派出了觀測隊。在觀測過程中,他們也用到了攝影技術,但大部分國家沒有拍攝到好的效果的照片。
法國天文學家皮埃爾·讓森于1874 年12 月9 日在日本使用他的旋轉攝影器,為金星凌日拍攝了47 張序列照片,制作出了《金星凌日》電影,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金星凌日記錄在電影膠片上。
查爾斯·奧古斯塔斯·楊,是美國最重要的太陽光譜學天文學家之一,他觀察了日食,并研究了太陽光譜。他于1872 年8 月3 日用光譜儀觀察了太陽耀斑,并注意到它與地球上的磁暴相吻合。
他也是最早嘗試確定太陽的精確旋轉周期的人。天文學家們計算出太陽不同于固體星球的旋轉,而太陽表面則表現出不同的旋轉,在赤道附近自轉周期大約為25 天,在太陽兩極自轉周期大約為35 天。

▲ 美國天文學家查爾斯·奧古斯塔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