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民
(北京鐵科首鋼軌道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速凝劑是一種能促進水泥迅速凝結硬化的外加劑,是隧道噴射混凝土施工必不可少的組成材料。根據GB/T 35159—2017《噴射混凝土用速凝劑》,氧化鈉當量含量不大于1%的液體速凝劑稱為無堿液體速凝劑。相比傳統速凝劑,無堿液體速凝劑的優勢在于后期混凝土抗壓強度保證率高,環保且對施工人員無腐蝕。近年來,無堿液體速凝劑成為速凝劑的主要研究方向,國內外學者陸續開展高性能無堿液體速凝劑的研制,并對無堿液體速凝劑的促凝機理進行了探討[1-6],但對無堿液體速凝劑的作用機理研究較少。
張正安[7]認為摻加無堿液體速凝劑能促進水泥中的石膏(CaSO4的水合物)及氫氧化鈣(Ca(OH)2)迅速反應,鈣離子(Ca2+)的大量消耗使得硅酸三鈣(Ca3SiO5外文別名C3S)的誘導期縮短或消失,促進了C3S 的水化;Ca2+和結合水逐漸生成水化硅酸鈣(C-S-H)凝膠和AFt,大量隨機分布的AFt 晶體形成空間網絡結構;晶體之間搭接緊密,C-S-H 凝膠填充縫隙,使水泥石更加密實,水泥水化漿體凝結時間縮短,早期強度增加。甘杰忠[8]認為無堿液體速凝劑提供的大量Al3+和SO42-能瞬間與液相中溶解的Ca2+反應生成大量AFt,AFt 相互接搭成網絡,促進漿體速凝;液相中Ca2+被消耗又促進了C3S 水化,使漿體中Ca(OH)2數量減少,生成的C-S-H 凝膠填充孔隙使硬化漿體微觀結構更致密,因此提高了早期和28 d抗壓強度。
本文借助熱重分析(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TGA)、差熱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X射線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圖譜分析、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微觀形貌分析等手段,通過對比摻加無堿液體速凝劑前后基準水泥水化產物的區別,研究無堿液體速凝劑的促凝及增強機理。
1)水泥。采用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監制的P·Ⅰ42.5 硅酸鹽基準水泥,滿足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標準要求,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

表1 基準水泥化學成分 %
2)速凝劑。采用北京鐵科首鋼軌道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TK-SL型無堿液體速凝劑。摻量為8%,密度為1.40 g/cm3,含固量為50%。無堿液體速凝劑水泥凈漿及砂漿性能見表2。

表2 無堿液體速凝劑性能
3)異丙醇。采用阿拉丁品牌的異丙醇,純度為分析純。用于終止水泥水化。
根據GB/T 35159—2017 中測定水泥凝結時間的要求,制備基準水泥凈漿和摻加無堿液體速凝劑的水泥凈漿。在不同水化時間取樣(表3),用異丙醇終止水化。

表3 不同水化齡期取樣情況
采用德國耐馳公司STA 449 F3 型熱重-差熱同步熱分析儀測試水化產物;采用德國Bruker公司D8型高分辨X 射線衍射儀分析水化產物的物相及晶體結構;采用美國FEI 公司FEI Quanta 200FEG 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水化產物的微觀形貌。
水泥凈漿的TGA 測試結果見圖1,不同溫度范圍的質量損失率見表4。可知:在超早期(初凝、終凝、1 h),50~380 ℃條件下,摻速凝劑水泥凈漿的質量損失率顯著高于基準水泥。

圖1 TGA測試結果

表4 不同溫度范圍的質量損失率
水泥凈漿的DTA 測試結果見圖2。可知:4#,5#,6#,7#,8#,9#,10#試樣在50~380 ℃有明顯吸熱峰;4#,5#,9#,10#試樣在380~500 ℃有明顯吸熱峰;500~800 ℃均未見明顯吸熱峰。在50~380 ℃出現吸熱現象是因為產生大量的AFt,AFm 及C-S-H 凝膠,在380~500 ℃出現吸熱現象是因為Ca(OH)2分解[9]。

圖2 DTA測試結果
水泥凈漿的XRD圖譜見圖3。XRD測試條件為X射線掃描角度2θ=5°~65°。

圖3 XRD圖譜
由圖3可知:
1)對于基準水泥,1#,2#,3#試樣中主要以未水化的C3S(硅酸三鈣)、C2S(硅酸二鈣)、C3A(鋁酸三鈣)、CaSO4的衍射峰為主;水化1 d 后出現了大量的Ca(OH)2、少量的AFt 的衍射峰,而C3S,C2S,C3A 的衍射峰強度明顯減弱,原因是C3S,C2S,C3A 在水化1 d 后與水發生反應,形成C-S-H,AFt等水化產物;水化28 d可見明顯的Ca(OH)2衍射峰,AFt 的衍射峰強度相對減弱,這是因為AFt在水化28 d后轉變為AFm。
2)對于摻速凝劑的水泥,6#試樣中出現了明顯的AFt 衍射峰,主要的晶體有C3S,C2S,C3A 及石膏;隨著水化反應的進行,7#,8#試樣中AFt 衍射峰強度逐漸變大,在初凝到水化1 h 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AFt 晶體;主要的晶體還有C3S,C2S及石膏,C3A 在加入速凝劑終凝時已經全部參加水化反應形成AFt;水化1 d 后出現了大量的AFt及Ca(OH)2晶體衍射峰;水化28 d后AFt衍射峰強度明顯減弱,但出現了明顯的AFm 衍射峰,這說明在此水化過程中大量的AFt轉變為AFm。
3)在超早期水化過程中,摻速凝劑的水泥迅速消耗C3A,形成了大量的AFt,在此過程中并存著大量的石膏。由此可見,摻速凝劑的水泥快速凝結的原因是超早期水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AFt;水化1 d 后基準水泥及摻速凝劑的水泥均出現了大量的AFt 和Ca(OH)2晶體,但是摻速凝劑的水泥中AFt 的衍射峰強度明顯要高于基準水泥,而摻速凝劑的水泥中Ca(OH)2的衍射峰強度明顯要低于基準水泥,這是由于在水化過程中Ca(OH)2被大量消耗轉化為AFt;由5#和10#試樣可知,基準水泥和摻速凝劑的水泥在水化28 d 后均含有AFt,AFm,雖然10#試樣的AFt 衍射峰強,但是大部分的AFt都轉化為AFm。
水泥凈漿在不同水化齡期的SEM 形貌結構見圖4。
由圖4可知:
1)從1#,2#,3#試樣可見,基準水泥超早期水化比較慢,主要以未水化的水泥顆粒形式存在,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微量的AFt晶體,無序地分布于水泥漿體中;從6#,7#,8#試樣可見,摻速凝劑的水泥在初凝時生成了大量的針狀AFt,呈放射狀聚集在水泥顆粒表面,終凝時AFt 晶體繼續發展形成柱狀AFt,繼續水化1 h,AFt晶體繼續增長,形成類似骨架支撐水泥漿體。
2)由4#和9#試樣可見,基準水泥在水化1 d 后,大量的C-S-H 凝膠無序分布于硬化漿體中,Ca(OH)2與C-S-H 凝膠結合在一起,在孔隙間存在著大量的針狀AFt;而摻速凝劑的水泥在水化1 d 后,同樣有大量的C-S-H 凝膠分布,但只有少量的Ca(OH)2存在于界面處,凝膠內部貫穿有大量的AFt 晶體,并且被C-S-H 包裹。由此可見,速凝劑能夠提高水泥早期強度是由于形成的大量柱狀AFt 存在于C-S-H 凝膠中且作為骨架結構被C-S-H凝膠包裹。

圖4 SEM微觀形貌
3)由5#和10#試樣可見,基準水泥在水化28 d 后,主要的水化產物為C-S-H 凝膠,間隙中存在著AFt 和Ca(OH)2晶體;摻速凝劑的水泥在水化28 d后,主要的水化產物也是C-S-H 凝膠,同時有AFt 和AFm 晶體貫穿于C-S-H凝膠之中并與之結合在一起。
水泥在加水攪拌后,水泥漿體中的水大部分以游離水狀態存在,與水泥顆粒接觸后,會迅速形成飽和的Ca(OH)2,CaSO4等溶液和水泥漿,漿體呈強堿性。無堿液體速凝劑呈酸性,pH 值在2~4,摻入水泥漿體中,最先發生的反應是酸堿中和反應。在水泥顆粒中最先開始水化的是C3A,但是其水化的速度相對較慢,摻入速凝劑后,速凝劑與水泥漿體接觸發生中和反應釋放了大量的熱,加速了C3A的水化;無堿速凝劑中含有的大量Al3+,SO42-能夠迅速與水泥漿體中的Ca2+發生水化反應;C3A 與水泥漿體中的Ca2+,SO42-及速凝劑中的Al3+,SO42-反應形成AFt,吸收了大量的水,從而使AFt 析出晶體形成晶核,晶核的形成加速了AFt 的析出。析出的AFt 晶體聚集在水泥顆粒的孔隙,形成空間網絡結構,使水泥漿體失去流動性,達到促凝的效果。
無堿液體速凝劑的加入,消耗了水泥漿體中大量的Ca(OH)2,水泥顆粒表面在水化過程中無法形成屏障,這就縮短甚至消除了誘導期,加速了C3S,C2S 的水化,生成的柱狀AFt 晶體較大并呈網狀結構分布在水泥硬化漿體中,起到骨架支撐的作用。生成的AFt 具有一定的體積膨脹作用,減小了漿體中的孔隙,硬化漿體更為致密,這是無堿液體速凝劑能夠提高水泥早期強度的主要原因。添加無堿液體速凝劑的硬化漿體28 d 抗壓強度比能夠達到100%,原因是早期形成的AFt晶體在養護28 d后轉變為強度更高的AFm。
1)摻加無堿液體速凝劑后,水泥漿體中迅速產生大量的AFt,加快了水化進程,在短時間內達到初凝和終凝。
2)摻加無堿液體速凝劑后水泥漿體中水化產生大量的AFt形成空間網絡結構,AFt微膨脹使得硬化漿體更為致密,提高了水泥漿體的早期強度。隨著養護時間的延長漿體中大量的AFt 轉變為AFm,結構更為致密,有效保障了水泥漿體后期抗壓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