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隨著衛生紙普及,每年消耗量無法估計,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那么你知道在發明出柔軟的衛生紙之前,人們用什么清理物質糧食的“將來時”呢?

在發明出正規的廁紙之前,外國人都是用什么東西來代替它的呢?

上廁所是人類從古至今無法避免的生理問題,對比現代人,拭穢這件事對古代人來說是比較痛苦的。
由于當時還沒研究出專門的拭穢衛生紙,那些五花八門的廁紙也就帶來了很多健康問題。
古希臘人使用陶片來拭穢,陶片的粗糙程度決定了長期使用陶片拭穢可能導致局部炎癥,皮膚或黏膜損壞或者外痔并發癥。
古羅馬人拭穢的工具是pessoi(棍子的一端綁著一塊海綿),這種工具是擺在公廁讓人共用的,因此古羅馬人的尿路感染問題很嚴重。
有一件事,從古至今,從未改變。不論皇宮貴族,還是朝廷大員,都必須親力親為,那就是如廁。然而在古代,皇宮和妃子的如廁,卻還不如現代的普通人舒服。

古代廁所很是簡陋,先秦時期,在一個大深坑上面鋪兩塊木板就是廁所了。既不衛生又不安全,史料記載,晉景公姬 去廁所解決內急時,失足不慎跌進糞坑,結果被嗆死了,成了第一位跌進糞坑喪命的君主。

秦朝多戰事,因此國家多不富裕,為了節約資源,人們在廁所上想出了好辦法。那就是在豬圈的上方,建一個小蹲坑,四周一圈。如廁時,人等于在豬圈上方,排泄出來的廢物,就被大豬小豬給重新過濾了一遍。
1903 年,慈禧太后以謁見西陵為名,督行新造的蘆漢鐵路。蘆漢督辦盛宣懷是個馬屁精,特地準備一輛花車,車內床側有一門,門內有一被稱作“如意桶”的馬桶。桶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無跡無味。外施宮飾絨緞,成一繡墩,可謂奢侈之極。

人類拭穢這項偉大的清潔事業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文明與科學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大家了解了廁紙的進化史后,一定會對今天柔軟、舒適、潔凈的廁紙感到無比的感激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