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1)
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全球電信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無線移動數據流量需求呈噴發式增長,3G、4G、5G網絡的發展帶來頻譜需求的急劇增長,頻譜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頻譜共享是緩解未來頻譜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頻譜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的有效途徑,此電信公司通過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合理規劃運用11M 的900M 黃金頻譜資源,打造覆蓋完善、感知優異的4G 精品網絡。
頻譜情況:2019 年1 月16 日,工信部將移動949~954MHz 頻段,合計5M 帶寬,劃分為中國聯通。中國聯通900M 頻段共獲得11M 帶寬,上行904~915MHz,下行949~960Mhz,具體分配如下(如圖 1)。
(1)LTE 單模 (10M),L900 上行頻段使用 904~914MHz,下行頻率使用 949M~959MHz。(2)UL 雙模(5+5M),L900 頻率使用中國移動劃分給中國的聯通的5M 頻段;上行頻段904~909MHz,下行頻段949~954MHz;U900頻率使用上行頻段909.5~914.5MHz,下行頻段954.5~959.5MHz。
動態頻譜共享技術應用:某電信公司有LTE900M 基站2700 個,其中UL900 雙模基站占比達50%,重點分布在農村、交通干線、牧區等場景。隨著高清視頻、直播、游戲等業務的迅速發展,用戶對數據業務需求越來越大,對網速的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網絡負荷日漸增長,5M 帶寬下感知速率相比城區大網差距較大,據統計無法滿足視頻業務的小區當中,70%以上的小區為5M 的UL900 小區,嚴重影響用戶感知。鑒于上述情況,青海聯通積極推動新技術試點應用,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施動態頻譜共享技術。L900 單站忙時速率提升21%,視頻/支付/游戲等業務體驗均有改善;路測平均速率提升9Mbps 以上,增幅74%,L900 單站日均流量增長23%,區域整體流量增長15%,用戶體驗改善明顯。
通過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實現UL900 雙模站點頻譜、功率共享按需分配,從而增加L900 調度RB 數,提升L900 容量和網絡感知(如圖2)。

圖1 頻率分布圖

圖2 頻譜方案
(1)組網要求:a.部署 UL 頻譜共享特性的 UMTS 和LTE 小區需要 1:1 共站共覆蓋組網(共天饋);b.需要 UL900站點連片部署,不能與GU 站點、GL 站點插花部署,如有插花,需保證UL900 站點周圍5 公里內部署隔離帶。(2)選區要求:a.開通區域3G 站點小區忙時平均TCP<60%,4G小區天級PRB 利用率不低于20%;b.若非全網部署,則要求開通區域站點成片部署且需要兩圈(核心區、邊界區),核心區體現特性增益,邊界區消化異頻切換、上行干擾等帶來的影響。
結合業務量、網絡負荷、投訴、MR 數據分析,對合要求的300 個UL900 基站、770 個UL 小區部署動態頻譜共享技術。
(1)容量提升:優化后LTE 可用RB 從25 個增加至42 個,增長68%;L900 日均流量增長23%,區域流量增長15%。(2)感知提升:優化后L900 小區路測平均速率提升9Mbps 以上,增幅74%,實測峰值速率從31.7Mbps 增加至48.3Mbps,提升 52%。(3)KPI 指標情況:優化后 L900 和U900 小區接入、掉話、切換等指標平穩、無較大波動。(如表1-2)
定義:L900 吸納效率=L900 流量占比/L900 承載能力占比
L900 流量占比=LTE900 基站的總流量/LTE 基站的總流量
L900 承載能力占比=不同帶寬LTE900 小區與對應帶寬的乘積加和/不同帶寬LTE 小區總數量與對應帶寬的乘積*L900 終端滲透率。
某電信公司LTE 存在5 類不同頻段小區:L1800(20M)、L1800(10M)、L2100(20M)、L900(10M)、UL900(5+5M),其中L1800(20M)和 L2100(20M)相對 L900(10M)用戶感知更好,但覆蓋相對較差。因此如何通過合理的互操作門限調整確保不同頻點小區最優配合,以充分發揮L900 廣度、深度覆蓋優勢,提升現網廣、深度4G 覆蓋率,提升L900 用戶和L900 流量占比,實現L900 登網用戶滲透率和L900 吸納效率雙提升。對現網L900 與L1800 異頻切換門限進行了調整測試,具體門限如下:
(1)地區一調整策略
業務態:大網->900:駐留小區電平<-110&鄰區電平>-110,900->大網:鄰區電平>-105。
空閑態:大網->900:駐留小區電平<-114&鄰區電平>-112,900->大網:鄰區電平>-112。
(2)地區二、地區三、地區四調整策略
業務態:大網->900:駐留小區電平<-115&鄰區電平>-105,900->大網:鄰區電平>-110。
空閑態:大網->900:駐留小區電平<-110&鄰區電平>-106,900->大網:鄰區電平>-106。
選擇地區二三其村城中村場景,對三其村周邊站點的異頻切換門限A5,駐留優先級進行策略調整,以提升MR覆蓋率、平衡L900 與大網之間各小區之間的負荷,提升用戶感知。
(1)CQT 測試:優化后平均4G 用戶接入覆蓋提升25.51db,平均SINR 提升10.85db,現場測試平均下載速率提升6.31M。(2)指標情況:優化后后臺平均感知速率提升5.2M,平均 CQI 提升 0.18db,平均 PRB 下降 17.64%,平均MR 覆蓋率提升4.47%,整體流量提升16.77GB,L900 流量占比提升11.13%,用戶數基本無變化。

表1 L900 基站KPI 變化情況

表2 U900 基站KPI 變化情況
通過現場優化測試,分場景研究制定L900 互操作門限,依據“易進難出”策略,對L900 低業務量、高負荷區域、城區4G 弱覆蓋區域、弱覆蓋投訴區域等站點開展L900/L1800 聯合優化,以使更多的邊緣覆蓋差用戶更容易占用L900 網絡,發揮L900 低頻網絡特性,共計優化742 個基站,L900 流量占比從13.18%提升至20.95%,PRB 利用率上升14.02%,MR 覆蓋提升1.36%。在終端滲透率和全國持平的情況下,優化后L900 日均忙時業務量占比12.1%,全國第四,L900 登網用戶滲透率從49.8%提升至65%,全國第一,L900 吸納效率達1.2,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本文從動態頻譜共享技術應用和異頻互操作門限測試研究兩個方面,通過試點案例的方法研究、效果呈現,講述了某電信公司在多制式網絡并存、網絡負荷日漸增長、頻譜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精雕細琢、大膽研究應用動態頻譜共享新技術、打造一張指標優異,用戶感知領先的精品網絡:4G 全網MR 覆蓋率96.16%,全國第一;口碑場景達標率為95.3%,全國第一;L900 登網用戶滲透率達62.9%,全國第一,優于全國水平21.6%;端到端客戶感知滿意度提升完成率達124%,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