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鳴,王盼盼,唐璇,周靖
(國網新源水電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發電廠,浙江 杭州 311608)
壓力鋼管是水利水電工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將水庫的水輸往水輪機,其安全運行對水電站至關重要[1,2]。水電站壓力鋼管是一種典型的薄殼結構,它是由鋼板一節一節焊接在一起的,對于大型的壓力鋼管,由于交通運輸條件的限制,通常把鋼管分節制造后運送到工地,在現場進行管道焊接、安裝、探傷等一系列操作。在壓力鋼管制造安裝過程中,焊縫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受現場環境條件及人為因素影響,壓力鋼管焊縫中的焊接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焊接產生的氣孔、裂紋、未焊透等缺陷,往往破壞焊接結構的穩定,危及工程的安全運行[3-6]。
在這些焊縫缺陷中,未焊透是最常見的缺陷,它會造成結構有效承載面積的減小,容易引起較大的應力集中。如果缺陷處的應力過大,超出材料的極限承載能力,易引發脆性斷裂,對于工程極為不利[7-11]。鑒于此,本文通過對某水電廠引水鋼管含未焊透焊接缺陷的情況進行研究。
壓力鋼管是在復雜的受力及環境條件下運行的,是水電站重要設備,與工程安全、生命財產息息相關。壓力鋼管在服役期間,受焊接工藝與環境影響,會存在不同種類的焊接缺陷,考慮到其安全性,需要對其進行經常維護,考慮到可操作性,需要定期進行檢測,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需要計算機與理論相結合手段對其進行全面和細致研究。鑒于此,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論和ANSYS軟件,以某水電廠引水鋼管為研究對象,分析未焊透焊接缺陷對廠房明管段鋼管強度的影響。總結缺陷對結構強度的影響規律,從而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對引水鋼管進行后期安全檢測和維護。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含未焊透缺陷的廠房引水鋼管,材料為Q235鋼,Q235鋼為普通低碳鋼,在應力達到極限拉伸強度后,鋼材產生局部頸縮,經大量變形后被破壞拉斷。由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可看出,鋼材有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兩個主要階段,鋼材應力達到屈服點之前,鋼材應力-應變呈線性變化,比例極限接近屈服強度,在進行鋼結構強度計算時,可近似將鋼材彈性工作階段提高到屈服強度。
線彈性矩陣及幾何方程表示如下:
應變矩陣{x}:

應力矩陣{M}:

線彈性廣義應變與應力關系式為:

某水電站主要水工建筑物包括:大壩、壩后式發電廠房、進水口、發電引水鋼管、溢洪道及過壩設施等,九條發電引水鋼管分別位于7、12、16壩段內,壓力管道中水流從上游流向下游,最后達到蝸殼端,共分27節,某壓力管道整體分節平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壓力管道整體分節平面圖
引水鋼管直徑均為5.2 m,進口中心高程73.0 m,每節管長1.2 m。引水鋼管整體外觀形態較好,無明顯移位、變形、損傷,運行狀態良好。
壓力鋼管是一種典型的空間薄壁結構體系,根據廠房引水鋼管的結構形式和受力特點,將引水鋼管單元離散為體單元solid45。引水鋼管材料為Q235鋼,彈性模量E=2.06×105MPa,泊松比μ=0.3,容重78.5 kN/m3。
坐標系定義:X軸為徑向并與地面方向平行,Y軸為徑向并與地面方向垂直,Z軸為由下游側指向上游側。
計算工況:計算工況主要考慮鋼管的內水壓力和自重。水庫水位100 m,鋼管作用靜水頭53 m,鋼管中心高程為73.0 m。
未焊透缺陷屬于內部缺陷,根據未焊透缺陷的形態特征,可將未焊透缺陷簡化為立方體。未焊透缺陷簡化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未焊透缺陷簡化模型
取模型長度L=220.0 mm,厚度無量綱化處理;長度無量綱化尺寸:a為0.1,0.2,0.4,0.6,0.8,0.9。高度無量綱化尺寸:h為0.05,0.1,0.2,0.3,0.4,0.5。
建模過程:先建立幾何模型,再對建好的幾何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壓力鋼管采用點到面的建模方法,依次建立壓力鋼管管壁、加勁環、混凝土墻體,最后形成廠房引水鋼管三維幾何模型。選取引水鋼管靠近頂線,中軸線、底線的位置模擬缺陷,圖3為缺陷模型位置選取示意圖。

圖3 位置示意圖
實體模型建成后,定義單元類型及相關參數,之后進行網格劃分,采用掃略Sweep網格劃分方法,網格劃分單元數106 560個,節點總數129 867個。
引水鋼管局部應力區最大折算應力為94.930 9 MPa,出現在引水鋼管與下游側混凝土墻體連接部位,小于局部應力抗力限值169.0 MPa。引水鋼管1號位置未焊透缺陷局部應力區最大折算應力為292.882 MPa,2號位置未焊透缺陷局部應力區最大折算應力為263.93 MPa,3號位置未焊透缺陷局部應力區最大折算應力為195.062 MPa。對結構強度影響最大位置出現在引水鋼管的上部。
缺陷處應力及應力集中系數隨缺陷位置變高而增大。缺陷位置越高,應力集中系數隨缺陷高度增大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應力集中系數增大的速度最快,幅度最大,在缺陷深度位置較高時,應避免高度過高的未焊透缺陷出現。
分別計算模型1~3深度位置s為0、0.1、0.2的缺陷長度為0.1L,寬度1.0 mm時的最大等效應力及其應力集中系數。計算得到模型1~3的最大等效應力及其應力集中系數分別見表1~表3。

表1 1號位未焊透缺陷的最大等效應力及應力集中系數

表2 2號位未焊透缺陷的最大等效應力及應力集中系數

表3 3號位未焊透缺陷的最大等效應力及應力集中系數
由表格數據及缺陷深度位置-應力集中系數關系曲線可得出:
(1)缺陷處應力及應力集中系數隨缺陷深度位置增大而增大。缺陷高度越高,應力集中系數隨缺陷高度增大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當缺陷高度為0.5時,應力集中系數增大的速度最快,幅度最大,從這方面也印證缺陷深度是影響缺陷處應力的關鍵因素。
(2)當缺陷長度為0.1L,寬度1.0 mm時,1號位,當缺陷高度大于等于0.3,或者缺陷高度大于0.1且深度位置大于等于0.2時,缺陷處應力基本超出整體膜應力抗力限值;2號位,當缺陷高度大于等于0.3,或者缺陷高度大于0.05且深度位置大于等于0.1時,缺陷處應力應力基本超出整體膜應力抗力限值;3號位,當缺陷高度大于等于0.3,或者缺陷高度大于0.05且深度位置大于等于0.1時,或者缺陷高度等于0.05且深度位置大于0.3時,缺陷處應力超出整體膜應力抗力限值。缺陷處應力超出整體膜應力抗力限值后,缺陷處應力集中程度越來越明顯。當缺陷存在于鋼管頂線和中線附近區域和底線附近區域,應及時檢測與修補。
進水鋼管焊接過程中的未焊透缺陷屬于間隙未焊透,是焊接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未焊透缺陷。在實際工程中未焊透缺陷的超聲波探傷時,應重點檢測缺陷深度位置超過0.5的未焊透缺陷,保證結構運行安全。隨著未焊透缺陷高度的增加,應力增大速度變快,在實際工程制造、安裝、檢測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存在于鋼管頂線和中線附近區域的缺陷,位于鋼管上部的未焊透缺陷應及時發現和修補,而且應避免狹小細長型未焊透缺陷出現,保證焊縫完整性和結構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