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丹 攝影/周西娟 楊亞文 張 軼 李 勇

不同功能的機械與車輛往來穿梭,樓宇間林立的塔吊錯落運行,搭鋼架,鋪幕墻,頭戴鮮艷安全帽的建設者們攀援在巨大體量的鋼結構間,忙碌、有序、熱火朝天……身處20 余萬平方米的大型施工現場,極目盡是令心澎湃的建設場景。
這里,就是夜以繼日建設中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

從身處其間,一躍到更高處鳥瞰。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位于容東片區的西側,坐落在啟動區的中軸線上,南鄰新區第一個建成并啟用的工程項目——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北鄰正在開工建設的國際酒店,西鄰盡顯中國文化元素的悅容公園,東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城市功能區。
由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公司建設的商務服務中心,是容東片區開發建設的先行項目,為新區前期建設提供高標準配套服務。80 多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包括對接北京高層次活動的會展中心、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寫字樓、專家公寓,以及與之配套的購物消費場所、幼兒園等系列設施。
這座大體量、高標準、高質量,集產業生態、環境生態、空間生態三位一體、高度復合的商務服務中心,處處展現出雄安品質,雄安氣度。

由中建三局承建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主體建筑——會展中心,總建筑面積約為8.5 萬平方米,共設置了6 個1000 至3000 平方米面積不等的無柱多功能廳、22 個500 平方米以下的會議室,將承擔新區招商引資、大型會展等重要任務,可承辦約3000 人的會議。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主體建筑——會展中心效果圖
會展中心身披檀木色的華服,明凈的窗映射著天空的幽藍,四角飛檐高聳正欲振翅而起,盡顯中國文化的莊重典雅與深厚底蘊。東西側整體造型仿古代竹簡,意像取自河北定州出土的漢代書簡;南北側主體外立面設計靈感則源自白洋淀地區手工編織的蘆葦席。遠觀建筑南側,整體輪廓則抽象地勾勒出一個“冀”字。濃郁的地域符號,賦予了整座建筑深厚的歷史及文化韻味。
可以想見,這座極具視覺震撼力的標志性建筑,將成為新區極具影響力的名片,成為“未來之城”連接世界的窗口。

環繞在會展中心四周的建筑群是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二標段,總建筑面積約71 萬平方米,共有10 棟單體建筑。分別為可提供307 間客房的商務酒店,可供約13000 人辦公的商務辦公樓,可提供約2500 套住房的高檔公寓,以及一所9 班制的幼兒園。
這個配套建筑群統籌考慮地上、地下空間關系,組合為7 個不同業態功能的復合園區,使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有機融合。



辦公樓(西北角)


商業辦公樓(西北角)

宿舍(東北角內庭院)

住宅(東南角)

辦公樓(西南角)

這是新區目前唯一一家由三座單體建筑組成的五星級酒店,可提供513 間客房。建筑以鋼結構為主體,總面積約10.6萬平方米,用鋼量達到5000 噸左右。其中位于中間的單體建筑為16 層,高度達80 米,成為現階段新區在建項目高樓之最,落成后將如燈塔一般,與整個商務服務中心建筑群交相輝映,點亮新區的夜空。

未來之城,智慧之城,這是雄安新區的響亮名片。
面對拔節生長的建筑,尋找建設中的“智慧”與“智能”成為我們此行的首要任務。
工地的東側有一座臨時搭建的展廳,是前來觀摩人員的打卡之地,里面的展陳可以滿足大家對建筑工程的好奇之心。
展館首層是智慧科技廳,通過沙盤、智慧滑屏、進度模擬、塔吊防碰撞監控大屏……讓我們對工程的規模與進度、施工的安全與保障等等一目了然。靠著東墻擺放整齊的一排不大的“白盒子”,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它們都有什么本領?
講解員張昆語氣沉穩自信地向我們揭秘各個“盒子”的功能:施工升降機安全監控系統、智能安全帽定位系統、揚塵噪音在線監控系統、高支模安全監測系統、智能用水監測系統、智能用電安全監測系統、卸料平臺安全監測系統及智能電子圍欄監測系統,以及展廳藍色大屏上的塔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等等。
聽著講解,不由地想象著施工高峰期多達24 臺塔機在同一區域同期工作的場景,的確有些驚心動魄。如此眾多的大型機械同時作業,如何確保安全運行?


智能噴淋控制系統與塔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等分工合作,切實保障了“智慧工地”的實施應用,為雄安質量與雄安安全保駕護航。
注視著實時展示現場的數據大屏,真切感受著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數據采集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無線傳感網絡等數據信息與遠程通信技術相融合,帶來的安全便捷。通過前端監控裝置和平臺無縫融合,實現開放式的實時塔吊作業監控,遇到特殊復雜的情況,還可以遠端強制終止操作,切實做到了為安全工地保駕護航。
響應習總書記“科技創新”的號召,兼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精神,在新區的建設中,各個項目的實施與管理都充分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人工智能、BIM、無人機、物聯網等前沿科技得到廣泛應用,實現了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的高度融合。對于新區建設在智慧生產、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等方面進行的不斷探索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真是發自內心的感佩。
踏上最高層的觀景平臺,再次環望四周規模浩大的工地建設場地,在如火如荼的背后,是一絲不茍與縝密有序。持續提升施工建設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讓施工進程更加智慧、智能,是這座未來之城建設過程追求的目標。
智慧服務系統讓技術服務于人,賦能于人,使人們得以完成以往力不能所及的任務。然而,智慧不僅僅體現在信息化與智能化,也包括了綠色、環保及可持續性發展觀念的推進。
商務中心項目倡導綠色、環保、節能,統籌區域能源資源,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為園區打造節能高效的綜合能源方案,整體達到新國標綠色三星標準。
構建“園區級、道路廣場級、建筑級”三級海綿體系,處處體現海綿城市的特質。園區中央景觀湖可實現海綿調蓄、雨水資源化利用及內澇防治,具備百年一遇防洪能力,年收集雨水量可達1.1 萬立方米。并進行六級水質管理,以生態處理為主,物理過濾為輔的技術集成,加強入湖雨水及水質維護,滿足景觀水體水質要求。
在建材采購方面也體現了綠色環保理念,60%的建材都選定在方圓500 公里范圍內采購,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
“智慧與未來”的觀念,已經滲透到商務中心的諸多方方面面。項目二標段經理、來自中建八局的郭勁松,向我們描述了未來的一個場景:


項目二標段經理郭勁松

當駕車駛入商務服務中心時,門禁會識別車輛信息,自動檢索駕駛人在哪里辦公,接著指引行駛路線和停車位,自動派梯系統控制電梯提前在地下室等候,待上梯后送至相應樓層。機器人停車、自動派梯、室內導航等智慧交通設備設施應用,實現市政交通與園區交通一體化。
寬敞的工位旁,窗外是滿目搖曳的綠意,飯后到附近的悅容公園遛個彎兒,夜晚約著朋友去地下區,那里是環繞商服一周的商業回廊……
32 歲的郭勁松,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說話時臉上帶著笑意。在他看來,商務中心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正在打造宜居宜業、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綜合性園區,來這里入駐工作的各界人士既能享受多種配套設施的貼心服務,設在園區里的由北京六一幼兒園運營的幼兒園還可以保證孩子的教育,完全沒有后顧之憂。
作為第一批雄安建設者,河北籍的郭勁松內心底氣十足:“錯過了深圳,錯過了浦東,不能再錯過雄安,”“我還能在這兒再奮斗二十多年”,言語中帶出一串爽朗的笑聲。郭勁松說話時面向身前將要落成的大樓,眼睛里閃著明亮的光芒,他望見的是不久即將實現的美好生活。

雄安,充滿活力,潛力無限。
在商務服務中心的施工現場,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和正燃燒怒放的青春。
來自中建八局的BIM 工程師張昆,這位年僅26 歲的小伙兒可不簡單,他已經連續參與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多項工程。正是在他的導引下,我們體驗了一場新區“智慧工地”的探尋之旅。
項目三標段經理石南,是從遼寧轉場來到雄安的。作為一名80 后,他已在建筑工程領域工作了14 年。每當提起中建八局過往承接的重大項目和獲得的無數榮譽時,他就格外興奮。他說:電影《戰狼2》撤僑的橋段,就是源自中建八局利比亞的大撤離。


項目三標段經理石南(右一)

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公司商務中心項目經理蘇毅
他是在2020 年11 月初,公司中標的當晚接到調任的通知。買不到機票就轉乘高鐵,星夜兼程,迅速到位進場,兩天后他帶領團隊進入基坑開始動工。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他和工友們選擇就地過年,大年三十晚上大家包頓餃子,聯歡一下,算是過了年。他說,在這個不大的工地上,最多時有近1200 人,浩浩蕩蕩,比肩發力。
同為八局的石南與郭勁松,在說起建設雄安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句話“令行禁止、使命必達”。中建八局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部隊,企業保持著獨特的“鐵軍”文化,“鐵軍”精神也一直傳承。準軍事化的管理,讓每一位職工都多了一份凝聚力與責任感,為堅持雄安質量,對標雄安標準,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深刻含義,越是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越是敢于亮劍。
在工地現場,我們遇到了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商務中心項目經理蘇毅,這位32 歲的小伙子向我們介紹工程時,表現得淡定從容,不能不說新區確實是歷練人的好地方。蘇毅對自己肩上的責任看得很重,他說他們這個團隊平均年齡30 歲,有著年輕人朝氣蓬勃的熱情,更有著職業經理人的責任與使命感。

放眼望去,身邊無數奮戰鋼筋水泥間的建設者、管理者,都是那樣充滿希望,充滿自信,充滿干勁,他們和腳下這片日日更新的熱土,同生共長,成就著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