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俊,何春,孫艷
(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
德昌水牛是我國著名的地方牛品種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涼山州境內[1],具備耐濕熱、耐粗放、抗病力強,役用性能好等優良特性。為了提高德昌水牛的乳肉性能,引進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與德昌水牛進行雜交改良[2],為評價改良效果,筆者測定了雜交一代牛的生長發育及產奶性能。
1.1 測試牛 測定在自然放牧狀態下生長的雜交一代牛的體重和體尺,包括初生、1周歲、2周歲3 個階段。選擇懷孕4~5 個月的雜交一代青年母水牛5頭,于奶水牛養殖示范場中飼養,測定其產奶量和泌乳期。
1.2 飼養管理 雜交一代牛按照當地傳統方式飼養:犢牛出生后隨母牛自然哺乳,自然斷乳,跟隨母牛放牧,補飼少量精料。
飼養在奶水牛養殖示范場的雜交一代母牛自由采食黃貯和干稻草,懷孕8 個月后每天補飼精料1 kg。分娩后每頭牛每天添加精料1.5 kg,當日產奶量超過2.5 kg 時,每增加2.5 kg 奶就增加1 kg精料喂量,在擠奶時飼喂。
1.3 測定方法 用測杖和皮卷尺測量雜交一代牛初生、1周歲、2周歲的體高、十字部高、體斜長、胸圍;初生體重直接稱重測定,1周歲、2周歲體重按成年體重公式估算:體重(kg)=胸圍2(m2)×體斜長(m)×80+50[3-4]。
泌乳母水牛采用人工擠奶,擠奶員從母牛懷孕6 個月開始飼喂,培養感情,產犢后1 h 內開始擠奶,每日擠奶兩次,每次稱重并記錄。當日產奶量低于2 kg 時改為一次擠奶,當日產奶量低于0.5 kg 時干奶。母牛再次懷孕后,產犢前2 個月干奶。產犢后第1~5 d 的擠乳量不計入泌乳期,泌乳期從產犢后第6 d 開始到干奶為止[5]。統計擠奶時間超過150 d 的產奶量和泌乳期,擠奶時間超過305 d 的只計6~305 d 的產奶量。
1.4 數據統計 試驗結果用Excel 進行統計分析,差異顯著性采用t檢驗。
2.1 初生重與體尺 從表1可知,雜交一代水牛與德昌水牛相比,初生重增加了11.01 kg,經t檢驗,差異極顯著(P<0.01)。尼雜一代和摩雜一代兩者間差異不顯著(P>0.05)。
2.2 生長發育性能 從表2、表3 可以看出,雜交一代水牛的生長發育明顯快于德昌水牛,1 周歲體重增加了106.80 kg,2周歲體重增加了156.70 kg,經t檢驗,差異極顯著(P<0.01)。尼雜一代和摩雜一代兩者間差異不顯著(P>0.05)。
2.3 泌乳性能 測定觀察了8 個泌乳期的產奶量,其中1 胎2 個、2 胎3 個、3 胎3個,平均泌乳期為268.5±25.98 d,平均產奶量合計1 543.00 kg(表4)。從圖1 可知,泌乳高峰出現在第2 個泌乳月,從第3 個月開始泌乳量以月平均6.58%比例下降,第10 個月時產奶量只有高峰期的24%。
3.1 雜種優勢 本次測定結果表明,河流型水牛改良本地德昌水牛的雜種優勢明顯,雜交一代水牛的初生重、1周歲、2周歲體重較德昌水牛分別增加11.01 kg、106.80 kg、156.70 kg;平均產奶量達1 543.00 kg,顯著高于資料顯示的500kg產奶量[1]。

圖1 雜交一代母水牛的產奶曲線圖

表1 初生重、體尺比較 cm、kg

表2 1周歲體尺、體重比較 cm、kg

表3 2周歲體尺、體重比較 cm、kg

表4 雜交一代母水牛各月的產奶量 kg
3.2 經濟效益分析 河流型水牛改良德昌水牛的經濟效益顯著。雜交一代水牛2 歲體重達到452.37 kg,較德昌水牛高156.70 kg,按當前市場活牛價格30 元/kg 算,價值13 571.1 元,增加收入4 701 元。雜交一代水牛產奶量達到1 543 kg,按當前市場價13 元/kg 銷售,年收入在20 000 元以上。因此,扶持養殖場(戶),充分利用本地玉米秸稈、稻草、酒糟等農副產品,推廣雜交水牛養殖,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