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笑妍
要說2021年春節黃金周最大的特點,便是1億多人響應號召“原地過年”。
2021年春節,面對疫情防控和就地過年的新形勢,全國消費市場呈現出許多新特點、新變化。非接觸、少聚集的安全消費已成為共識,居家購物、網上過節、到家服務、近郊游玩等多層次、多樣化的品質型、升級型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消費市場展現出旺盛活力。
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指出,春節消費實現的“開門紅”,反映了我國促消費有很大潛力,擴內需有廣闊空間,國內大循環暢通高效。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優勢所在,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線下:“雙節”疊加,服裝市場早“回春”
線下,2021年春節疊加情人節,“雙節”促進消費,商街客流量顯著高于去年。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監測,2021年春節黃金周市場呈現出需求旺盛、快速增長的景象。根據統計,2月11—17日,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以百貨業態為主)零售額與上年春節黃金周同比增長130%。其中,服裝市場活力展現,零售額同比增長238.7%。
另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春節前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前(2月3日到9日),紡織服裝銷售收入也同比增長6.5%,特別是服裝銷售同比增長23.2%。2021年春節較晚,適逢服裝換季,部分商場春季服裝消費熱情較高。
各地服裝市場喜報頻傳,據《青島新聞網》報道,春節期間青島市服裝類商品受節日促銷拉動明顯,銷售額同比增長167.4%;蘇州各大商圈比往年春節更加熱鬧,多數商場都延長了營業時間,應對比往年更多的留市人口,時令服裝等成消費熱點,呈井噴式爆發;年前剛剛“解禁”的河北春節服裝市場也呈反彈趨勢……
有關專家稱,春節期間換季服裝的熱銷,是對我國疫情有效防控的正向反饋,說明大眾對年后疫情可控、恢復正常生活抱有較大信心,與2020年同期呈現的觀望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線上:數字騰飛,網上過年“牛”氣沖天
線上,商務部稱今年春節期間新型消費表現亮眼。
疫情防控帶動安全、智能消費迅速壯大,無接觸交易服務加快發展,網購年貨、“云端過節”、數字紅包等消費方式成為今年春節新潮流。
隨著5G和4K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借助不打烊的網購、快遞等渠道,越來越多人隨時隨地“云”過年。線上領券、線下打折,讓就地過年群眾得實惠。北京、深圳、蘇州等地發放上千萬元數字紅包,讓當地群眾率先享受了智能科技帶來的特殊年味兒“大禮包”。
阿里巴巴發布的2021春節報告中,菜鳥數據表明,2月4—15日,春節發貨量是2019年農歷同期的4倍,年貨、健身器材、換季服裝、寵物用品等都隨之興旺。
京東大數據顯示,線上消費火爆,牛年春節燃起2021“開門紅”。2021春節“宅經濟”升級為“悅己經濟”。紅紅火火的春節與情人節重合,“浪漫賬單”更刺激春節消費,促進了美妝、服裝等的消費熱情。
2021年,內需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也是以內循環為核心的“雙循環”新格局下的重要經濟動能所在。2021春節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出線下回暖延續、線上維持快增的趨勢。其中互聯網零售平臺不但全力促進了消費回補,同時通過豐富的商品、快速的物流、完善的服務激發了消費潛力,拓展了新的消費增長空間。
2021春節消費是全社會消費結構升級的縮影。以前,人們想的更多是“如何買到”,今天更追求“怎樣更好”,90后、00后登上家庭舞臺C位,初掌年貨置辦權,年貨消費更加年輕化、品牌化、時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