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霞


攝影需要走出去,也可以留下來—家中那些不起眼的小題材,有了想法和技法,也能拍出“大片兒”。例如魚缸里靈動的小魚,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小小的身姿,披紗帶錦,水中起舞,不正是最好的模特嗎?
但是,室內復雜的光線、魚缸玻璃的反射、水的折射、氣泡的干擾、焦點飄移……面對這些難題,如果沒有掌握基本拍攝技巧,拍出的照片不是模糊就是整體感覺不佳,無法完整表現出魚兒生動、活潑、美麗的一面。
這里展示幾種拍攝方法,拍出魚兒在水中游動時美麗的拖尾。當然,拍魚的技術含量高,成功率也低,有時候拍了一整天也選不出幾張滿意的片子,所以,還需要拍攝者能靜下心來,反復推敲,跟魚兒多“追逐”一段日子。
1.環境的要求:由于玻璃反光,任何光源或光線都會在缸壁上形成反光,除了拍攝時魚缸內布置的光源,要把屋里窗簾拉上,關掉所有的照明光源。
2.魚缸要求:玻璃盡量薄一點的長方形魚缸,避免被拍物體外觀畸變,建議魚缸長高控制在25cm×35cm,這樣好控制魚兒游動時在追焦取景范圍之內,至于魚缸的寬度,足夠魚兒翻身調頭即可。
3.背景:紙箱內壁貼上黑色無光紙,造成一個小暗房,留個洞口放魚缸,確保背景沒有光污染,主體會更突出。
4.水質:拍攝前,擦去缸壁污漬,倒入純凈水,水溫24-28攝氏度間。不要喂食,關閉氣泵和加熱棒,保持水質清澈、避免水泡給對焦帶來的困難。
5.選擇魚兒:選擇有色彩、大擺尾、靈動、姿態好的魚,如泰國斗魚、孔雀魚、斑馬魚等熱帶淡水小型魚。

魚兒狀態好,才能拍出好片子。拍攝前要充分了解所拍魚兒的習性,靠近拍攝時,必須讓魚兒相信你是沒有攻擊性的,這需要耐心的等待和緩慢的運作,盡可能不要靠近魚缸的底部。一般情況下,水溫太低,魚兒就不愛動。
以文章配圖中的魚兒為例,斗魚個大動作慢,比較好拍,只要有兩條同處一個缸內,就會“ 開撕”。拍攝時允許它們“ 互動”一下,一旦它們扭到一起,就要及時把它們分開。不然,轉眼間尾巴就會被對方咬碎。斗魚不動時,只要把鏡子貼在缸壁上,讓它照一照,它就會進入備戰狀態——漂亮的魚鰭和魚尾就綻放開。或者用魚缸吸管在水里打氣推動水流迫使魚兒游動。
孔雀魚個小動作快,時常讓人手忙腳亂,拍攝時,魚缸內不要放入過多的魚,最多2 - 3 條魚即可,否則會顯得雜亂、不好構圖。

觀賞魚的拍攝就是在人工布光配合下完成的,這里講高速同步、前簾同步、和后簾同步幾種方法。
一、高速同步:定格魚兒優美的姿態和活潑好動的一面
相機模式:M擋(全手動模式)
快門:1/125秒
ISO:100
光圈:F11-F20之間
較快的快門速度,除了能精準捕捉到瞬間,還能壓暗背景,更突出主體魚兒。感光度壓低是為了確保畫質。光圈的設置則是為了給畫面預留較大的景深,這樣,能保證魚兒忽前忽后地改變位置時依然在清晰范圍內。
這樣的參數設置,會不會曝光不足?
沒錯,這樣拍攝確實會整體顯暗。這時,主體魚兒的亮度,就需要交給閃光燈了。閃光燈做主燈,會對主體進行瞬間補光。同時,我們還要一個固定光源做輔燈來平衡一下光比,使畫面有一定的層次感。
正確布光:離機閃光
閃光燈千萬不能設置為機頂閃光,因為正面光拍攝,不僅魚兒沒有層次,背景也會被拍得很亮,陰影大,更嚴重的情況,還會被玻璃反射產生一個大炫光。
正確方式——通過引閃器進行離機閃光,閃光燈設置高速同步。
燈位設置在魚缸的頂部或是左右側。輔光燈一般放在魚缸的頂部,根據拍攝造型所需調整燈位高低、前后,魚缸的前后和底部都不能放燈。

二、慢門同步:前簾同步、后簾同步
為了拍攝魚兒游動時飄逸的拖尾所產生的虛與實、動與靜的效果,我們使用了閃光燈慢門同步。在慢門拍攝中,根據閃光的時間先后,分為前簾同步和后簾同步。
后簾同步——在曝光快結束的時候閃光,屬于被動性拖尾,是魚兒游過的痕跡。
拖影的長度取決于快門的速度和魚兒游動的速度。個小的魚游得快,快門速度一般設在0.5-1秒,游得慢的魚可以適當調至1.3至2秒之間。
拖影的虛實取決于那盞固定光源,可以調整光源的亮度和改變光源的位置,甚至色溫來決定拖影的虛實。
光圈設置在F11-F20之間,ISO100或再小些。在快門結束的同時,閃光燈瞬間凝固了魚兒的身影,這就完成了虛實結合的拍攝。

預見性快門:后簾同步在按下快門≠定格畫面,而是在快門閉合時才是最終的成像,1-2秒的曝光時間,魚兒早已是另一番姿態,所以要先將相機的“追焦功能”設置好,這樣相機的焦點就會跟著魚兒走,拍攝時就不會跑焦。快門要預見性地先按下,比如未到合理位置或它正準備掉頭時就應該按下快門。

1.拍攝角度:前面提到玻璃的反射和水的折射,主體要小,所以相機不要跟魚缸靠得太近也不能平視而拍,或調高或調低30度至45度。
2.拍攝者不要穿亮色衣服,避免人影出現在缸壁玻璃上。
3.閃光持續時間和凝固效果:閃光輸出功率越高閃光持續越長,凝固效果越差。即使你用了慢門同步,有時閃光之后也凝固不了主體,要拍出理想的凝固效果,我們要使用亮度足夠、盡可能快的閃光持續時間。
調節閃光燈輸出功率大小和光圈,來決定魚兒主體的亮度和凝固程度。這里沒有一個固定的參數適用于所有拍攝,因為每條魚身體的色彩明暗、受光程度不同,拍攝之前先調試出一個合理的參數,再進行拍攝。

應用到了搖機和光繪的拍攝技巧,前簾同步是在打開快門的第一時間閃光燈快速凝固被攝體,閃光結束曝光還在進行,在曝光這段時間內移動相機繪出光的軌跡。
搖機動作像打太極,剛柔并濟力道均勻。相機移動得慢,拖影就實,移動得快,拖影就虛;速度均勻,線條就光滑。這個操作起來比后簾難度指數要高了很多,真正考驗拍攝者的功力和耐性。整個拍攝過程,不是拍攝者自主把控,魚兒同時也在活動,拍出來的效果一半人造、一半天成。

魚動我不動—后簾同步,
魚不動我動—前簾同步。
前簾同步搖機往魚頭方向走起,
后簾同步搖機往魚尾方向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