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華

近年來,汪清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全面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堅持高位推進,構建強大工作動力。堅持把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各方合力,全面夯實鄉村振興組織保障。強化組織領導。成立汪清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主體責任,并將各鄉鎮、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層層傳導壓力,級級夯實責任,鄉村振興組織保障更加堅實。強化政策保障。高標準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制定下發《汪清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創新時代“三農”全面振興發展新局面攻堅計劃》等各類指導性文件,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及鄉村振興專題會議,學習傳達上級有關精神,聽取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強化宣傳引導。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宣傳工作重點,通過媒體,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進行理論宣傳和政策解讀,并開設專欄播發報道,激發全社會投身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了實施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強化產業支撐,促進農業高質發展。堅持以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為抓手,加快轉變生產方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產業體系提質增效。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6.2公頃,糧食產量穩定在24萬噸左右。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成13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好記年產10萬噸有機醬油、吉天然肉牛養殖、桃源小木耳等一批重大項目,初步構建了以黑木耳、黃牛、光伏、農特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延邊干菜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入選省級首批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名單,天橋嶺鎮進入“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行列。加快生產體系完善提升。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積極推廣農機作業、高效種植等先進生產技術,新建高標準農田15.5萬畝,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500余萬元,“兩區”劃定工作全部完成。大力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吉冠食用菌研究所和百益生物科技、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分別被評為吉林省優質黑木耳金、銀獎,汪清黑木耳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并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汪清縣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示范縣、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加快經營體系創新發展。加強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51家、921家、230家,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5個。依托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創新推廣土地代耕代收代種模式,規?;洜I土地2600公頃,農戶將土地交由合作社統一管理,有效解決“有地無人種、有地種不好”問題。
注重精準施策,帶動農民全面發展。堅持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脫貧、增收兩大任務,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開展排查清零鞏固提升行動,建立防返貧監測和及時幫扶機制,全面攻克最后貧困堡壘,1637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于2020年4月11日經省政府公告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全面落實各項政策。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萬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4080元,10127名貧困人口享受“一張網”養老保險。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安排生態護林員2090人、村級公益崗位2031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萬人,農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扎實推進閑置宅基地盤活工作,深入推動集體產權改革,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工作全部完成,全縣冊外地年收取有償使用收入達到11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
補齊攻堅短板,建設生態宜居農村。堅持問題導向,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推動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圍繞“宜居宜業”目標,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4778戶、“無害化”廁所7964戶,建設聯體式脫貧公寓291戶,實施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248處,改建農村公路446公里、橋梁86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優勢資源向農村延伸,新改建農村校舍55個、風雨操場17個,全縣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設置村級衛生室151個,全部與醫保系統聯網,配齊合格村醫、藥品設備,村級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高標準新建黨群服務中心120個,改造提升老舊村部80個,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寬帶服務、通訊設施、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農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舉辦四屆美麗鄉村“千人大會”和圖片展,連續兩年開展“美麗鄉村·書記加油”擂臺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以解決危舊房屋突出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全縣上下秉承最堅決態度、開展最廣泛動員、采取最有力舉措,集中全部工作力量,徹底拆除農村泥草房和危舊房屋,在全州率先完成“清零”目標,實現了汪清農村發展史上一次重大跨越。
夯實基層基礎,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社會和諧有序。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實施黨建促鄉村振興工程,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工作,配齊鄉鎮領導班子108名,選拔4名優秀“四方面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加大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力度,招錄20名村務崗、77名退役軍人充實村級組織工作力量,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健全完善鄉鎮網格服務管理體系,重拳打擊“盜搶騙”“黃賭毒”等各類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細致核查比對全縣2036名村“兩委”干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和村民小組長,對受刑事處罰等104名有前科劣跡人員予以清理,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長治久安。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汪清鎮汪清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制定出臺行動方案、指導意見,積極引導群眾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自覺抵制封建迷信、人情陋習和攀比浪費之風,推動農村社會風氣持續好轉。
(作者:中共延邊州委常委、汪清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李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