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榛
總有倒不了的老屋在等你見最后一面
有池塘的地方是奶奶的老家,去那兒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汽車顛簸著,耳邊不時傳來樹葉刮過車身的聲音。陽光穿過樹葉,投射下模糊的影子,幼時的我坐在車上總會產生一種要駛向秘境的錯覺。我不想停下,只想坐在車子里,幻想著泥潭里突然蹦出一只“泥田坊”,說不定它會嚇唬到弟弟。也許樹葉會給那些還不會說話的小孩講故事,因為只有他們聽得懂葉子的語言。
奶奶的那間老屋就建在池塘邊,周圍是一畦一畦的菜,一年四季,菜不斷變換著品種,總是一片綠意盈盈,這正是因為有池塘的滋潤。
后院有一口井。后院是老屋最恐怖也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小孩子們只能在后院與堂廳相連的那個小門處看一眼院子,這時候大家都會想起奶奶的叮囑:“你們不要進去啊,那里有好多蟲子。進去了,蟲子要咬你們的。”井就在院子的深處,當時我們的一大樂趣,就是猜井里面有沒有水。
表妹和表弟爭吵起來。表妹問:“那井里有沒有水呀?我覺得有。”另一個小表妹附和:“我也覺得有!”她一邊叫一邊用力扯著表弟的衣服,似乎她這一扯井里就能冒出水來。表弟一聽大家都說有,故作老成慢條斯理地說:“我認為,這井在這里這么多年沒有人用,肯定沒水。”表妹十分不滿,剛要開口反駁,好像看到了可怕的怪獸似的,立刻怪叫著跑了出去。畢竟年長幾歲,不能放低身段參與兒童游戲的我慢慢移到大門口,往門外一看,表弟表妹們正圍著池塘兜著圈,在爭著什么,過了一會兒又大笑起來。
老屋旁邊有大片的菜田,我和表妹表弟喜歡在田埂上來來回回地走,一邊走,一邊聊天。有時更小的小孩子們也會加入隊伍中,不過后來不知怎的就不來了。一個小孩告訴我其中的“秘密”,是因為有一次表弟在田埂上走,不知是誰叫了一句:“看!那里有只大青蛙!”表弟趕忙問:“在哪兒,在哪兒?”一邊伸長了脖子,身體使勁向田里探,結果栽到田里,弄了一身的泥。據說出事之后,就算小孩們想來大人也不讓,理由擺在那:“再栽到田里,沒衣服給你換!”
小孩們是不許去了,但我們3個“大孩子”還是可以的。有時候走著走著,會遇著一頭水牛。這時候,表妹就會大呼小叫地找我與表弟衣服上的紅色,她通常會一拍腦門,懊悔地說:“糟了,我自己穿了紅色的衣服。”我們這里流行一個說法,水牛看見紅色就會沖上來。所以一遇見水牛就檢查身上有沒有紅色。如果有,便會匆匆從那水牛跟前逃走,逃走后還會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吃飯的時候,我們3個“大孩子”坐在秋千上,隨著晃蕩的秋千,賣弄地吃著飯。每到吃飯時間,不僅是我們等著吃飯,四周的幾只狗也會眼巴巴地等著我們把吃剩的丟給它們。
表妹看著爭搶著一塊骨頭的狗感慨道:“好可憐的狗啊!”我輕嘆一聲表示贊同。等到四周的大人走完了,我把一塊帶有少許肉的排骨丟給狗。
這些是“有池塘的地方”從前的樣子。如今這里修上了平坦的道路,用上了自來水。奶奶屋后那個院子里的雜草都除凈了,井也填了,我們更是不知道當時井里有沒有水了。
唉,那時井里到底有沒有水呢?應該偷偷去看一下的。
指導老師? ?王淦生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