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施藥行為的影響

2021-03-22 03:00:12徐勝齊振宏黃煒虹楊彩艷劉可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期

徐勝 齊振宏 黃煒虹 楊彩艷 劉可

摘要:基于江蘇省和湖北省384份農戶的樣本數據,運用能夠消除選擇偏差的傾向評分匹配(PSM)法,分析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施藥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戶主年齡越小、越是規模戶、技術培訓需求越強烈參加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的可能性越高。(2)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獲取越便利,農技獲取及時性、有效性、節約金錢成本越好越能促使農戶參加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3)參加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的農戶在生物農藥施用概率上比未參加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的農戶更大、農藥投入費用更低。說明公共農技推廣能促進農戶實施生態生產行為,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強調農技推廣技術培訓方式獲取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在推廣過程中,應注意考慮采用多元化的傳播手段和推廣方式,確保信息的完整和真實。此外,政府應重視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在農藥施用中的作用,加強宣傳,從而提高農戶參與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的積極性,使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的綠色生產行為的正面效應得到長期、有效的維持。

關鍵詞:公共農技推廣;綠色生產行為;生物農藥;傾向得分匹配法;農戶施藥行為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1)02-0229-08

收稿日期:2020-05-10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編號:2016YFD0300210)。

作者簡介:徐勝(1995—),男,安徽安慶人,碩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與循環經濟研究。E-mail:2514609141@qq.com。

通信作者:齊振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業綠色經濟與循環經濟研究。E-mail:qizhh@mail.hzau.edu.cn。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種植業的生產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糧食總產量與1978年相比增加了1倍[1]。在種植業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由于不合理的農業生產,農業面源污染也隨之加重,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2-3]。從農藥施用量的數據來看,我國農藥施用量從1999年的132.16萬t上升至2015年的178.3萬t,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消費國[4]。此外,雖然農藥大量投入到谷物的生產中,為我國糧食增收和生產風險防控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已有研究者指出,我國糧食自給率存在低估情況,糧食供給率甚至超過100%,現階段糧食安全的問題更多的是食物安全的問題,糧食安全自給率壓力應當減緩[5]。這從側面反映出對農藥的施用和品質要求應需調整,施藥行為應科學化、綠色化,以滿足食物安全的發展趨勢。

施用農藥為改革開放40年來農業生產率的穩步提升和農產品產量的穩定供給做出了有力的支撐,但是農藥不科學施用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潛在的其他風險[6]。我國政府為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先后頒發了一系列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2],時至今日,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造成農藥施用過量的行為主體為農戶,施用農藥的方式和劑量的決策權在農戶手中,農戶的種植經驗、社會關系網絡、稟賦特征等會影響農戶的施用決策,因此,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的核心在于提升農戶科學理性的施藥意識,農技推廣是一種以農戶為主要服務對象,將農業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知識通過示范、培訓、咨詢等方式傳遞、傳授給農戶的過程。對提升農戶科學知識水平、理性施肥意識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公共農技推廣體系主要由中央、省級、地(市)級、縣級和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等5個部分垂直組成,公共農技推廣作為一種支撐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中堅力量,為農業的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7]。農技推廣通過項目推廣、示范推廣、農業資訊、農業培訓、實地指導等形式提高農戶科學素質、傳播最新科技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戶的施藥行為。

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模式是種植業與水產養殖業有機結合的一種生態農業生產模式,這種循環農業的發展,創新了發展模式,轉變了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8]。作為一種綠色、科學和符合生態生產方式的綜合種養技術,政府部門在推行此類技術培訓是減少了農藥過量施用嗎?農戶的施藥行為是否有所改善?回答上述問題,對減少農戶投入冗余、降低生產成本和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此外,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還可以從側面上檢視政府、基層農機推廣組織等所提供的稻蝦共生技術培訓的效果,加深對農戶過量施用農藥的認識。

1研究現狀

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生產行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化肥施用行為的影響。 華春林等對測土施肥以及中英項目技術培訓的研究發現,小范圍的農業技術培訓比全國性的大項目技術培訓的效果更好,且不同技術培訓項目對農戶化肥使用行為的影響效果不一樣[2]。(2)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技術采納的影響。佟大建等認為,基層公共農技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農戶的技術采納水平,且不同經營規模的農戶收益程度不同[7]。(3)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收入的影響。陳玉萍等研究發現,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的收入有著顯著的正向效應,但是這種正向效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9]。陳治國等認為,家庭和個體特征對農戶采用先進技術的行為選擇有決定性作用,對收入的增加也有穩健的正向促進作用,由于農業先進技術效率邊際遞減,這種正向促進作用會隨農戶采納的時間逐漸減弱[10]。

有關公共農技推廣服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戶對公共農技推廣服務的需求方面。農戶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資源稟賦、交易成本以及培訓服務等因素是影響農戶對公共農技推廣服務需求的主要內容[11-14]。也有研究者將農戶間的社會經濟地位差異與農業技術擴散聯系起來,分析農戶間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對公共農技推廣服務獲取及農業技術擴散的影響[15]。(2)關于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人員的行為研究方面。農戶更青睞農技推廣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農技推廣[16],此外也有研究者從經費、事業單位性質、鄉鎮農技單位的管理方式等因素研究農技推廣人員下鄉從事推廣工作的行為[17]。

相關學者研究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問題,如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認為,我國目前農技推廣投資嚴重不足,非專業技術人員冗余,知識斷層和老化的問題較為嚴重[18]。也有學者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經費雖然總量增長較快,但人均經費嚴重不足,推廣人員相對收入水平下降[19]。黃季焜等回顧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30年的發展歷程后認為,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基層農技推廣職能定位和認識問題是現有農技推廣體系存在問題的直接和間接原因[20]。

從文獻梳理中可看出,關于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盡管已經有了一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但現有研究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公共農技推廣影響的內生性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從農戶的視角來研究公共農技推廣的影響經常會受到內生性問題的干擾,由于在現實的農技推廣活動中通常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選擇問題。如資源稟賦條件更好、更愿獲取新技術的農戶可能傾向于參加農技推廣活動,為了取得較好的推廣效果或政績,農技推廣人員也愿意把較多的資源投入到初試條件更好的農戶作為聯系農戶。其次,雖然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的農業生產行為的研究十分豐富,但較少有研究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農藥施用行為的影響。最后,研究選用的計量方法不夠嚴謹,得出的結論與現實情況偏差大,指導性不夠強。鑒于此,本研究利用微觀調研數據,運用能夠消除選擇偏差的傾向得分匹配(PSM)法考察農業新技術對農戶農藥施用行為的影響,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以期加強農業新技術對改善農業面源污染和提升農戶科學施藥的驅動力作用。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筆者所在課題組于2018年7—8月在江蘇省、湖北省2省展開的問卷調查。江蘇省和湖北省2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適宜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空間大,綜合效益顯著。湖北省、江蘇省均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淡水水產品生產基地。調查內容主要涵蓋土地流轉現狀、農業技術需求及參加的農技推廣培訓情況、農業投入產出具體情況、家庭基本情況、生產收益與成本等。為了較為全面地獲取調研地區的農村農業信息,此次調研的整體抽樣方案采用了3個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相結合的設計。第1階段,從長江中游糧食主產區隨機抽取江蘇省、湖北省作為主要調研地區;第2階段,在綜合考慮了地理相對位置及農戶經營規模等因素后,選取江蘇省3個縣(市)、湖北省4個縣(市)作為樣本縣;第3階段,分別在確定的7個縣(市)中隨機選取約95個農戶家庭作為最終的調查對象。具體調研地點涉及江蘇省盱眙縣、興化市、丹陽市;湖北省黃梅縣、監利市、鐘祥市、潛江市。本研究根據研究需要,剔除部分信息缺失及達不到匹配要求的樣本后,最終得到有效樣本384份。

2.2研究方法

PSM方法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Rosenbaum和哈佛大學的Rubin在1983年創立,由于此方法具有降低使用調研數據所估計結果的偏差程度的優點,得到迅速傳播,并廣泛應用于項目平均效果的估計[21-22]。PSM模型首先要先尋找最佳的協變量,這些協變量在理論層次上會使處理組和控制組間不平衡,然后通過估計logistic或probit回歸模型來獲得每個農戶的傾向得分,傾向得分是一個均衡值,具備類似的傾向得分控制組成員,目前的主要匹配方法有最近鄰匹配、核匹配、半徑匹配、卡尺匹配以及樣條匹配等。PSM方法的優勢是當使用觀測數據或非試驗數據進行干預效應評估時,是具有說服力且具有創造力的統計方法。本研究將探討農戶參加公共農技推廣項目是否有效改善了農戶農藥施用行為,適合采用PSM方法進行研究。

在實際調查中,農戶樣本分為2組即M組和N組,M組農戶接受公共農技推廣培訓,N組沒有接受公共農技推廣培訓。定義指示變量D,當農戶接受公共農技推廣培訓時,D=1;農戶沒有接受公共農技推廣培訓時,D=0。本研究的PSM模型的輸出結果有2個,定義變量Y為輸出結果,即農戶的農藥投入量,Yi表示第i個農戶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的農藥投入量。

每個農戶都有2種輸出結果,如果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則農藥投入量為Y1,沒有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則農藥投入量為Y0。但是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只能觀測到其中1種結果,如對于M組農戶來說,只能觀測到農戶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后的農藥投入量Yi1,本研究主要研究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對農戶投藥施用行為的影響,即農戶在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情況下的農藥投入量(Yi1)和未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情況下的農藥投入量(Yi0)的差異。處理效應如下:

ATT=E[Yi1-Yi0]=E[Yi1-Yi0∣D=1]=E[Yi1∣D=1]-E[Yi0∣D=1]。

其中,ATT表示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農戶農藥投入量的平均處置效應;E[Yi1-Yi0]表示消除個體差異后,計算所有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農戶的平均處置效應,取期望得到穩健的結果。

因為只能觀測到E[Yi1∣D=1],無法觀測到 E[Yi0∣D=1],也即無法觀測到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的農戶在未接受培訓情況下的農藥投入量。PSM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找到一組與接受技術培訓農戶基本特征相似的未接受培訓的農戶,觀測這一組相似農戶的農藥投入量,用以估計已接受技術培訓農戶的反事實農藥投入量,接受技術培訓農戶的實際農藥投入量和反事實情況的農藥投入量之間的差距就是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項目的影響效果。本研究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首先運用Logit模型來計算每1個農戶參與公共農技推廣的條件概率擬合值,即傾向得分值(PS),公式如下:

PSi=Pr[Di=1∣Xi]=E[Di=0∣Xi]

式中:PSi表示按照現有的協變量集計算個體進入處理組的概率,使得多維協變量集被降低到一維變量的層面。Di=1表示農戶接受過公共農技推廣培訓;Di=0 表示農戶沒有接受公共農技推廣培訓;Xi表示可以觀測到的農戶特征變量,即協變量。

其次對處理組和控制組樣本進行匹配。一般來說,在進行傾向得分匹配時,存在不同的匹配方法。有研究者認為,不同的方法對于偏差和效率之間的權衡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匹配方法帶來的傾向得分結果可能是不同的[23]。

然后得出估計結果,并驗證假設。? 進一步進行穩健性檢驗,來檢驗匹配后樣本在解釋變量上有無顯著性差異來保證匹配的質量。本研究選用了半徑匹配和核匹配,并將匹配結果進行比較,如果不同匹配方法的結果是類似的,說明匹配結果是穩健的。

2.3變量選擇

2.3.1被解釋變量本研究中被解釋變量為農戶施藥行為,以農戶是否采用生物農藥、農藥投入費用、以及農藥投入量來衡量。

2.3.2解釋變量本研究聚焦的是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農藥施用行為的影響,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模式是近幾年得到政府大力推廣的生態種養模式,其種養技術的推廣已經形成規模,建立起了“科研院所-農技推廣員-示范戶/村”的農技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科技成果的示范形式可以較好地反映當前公共農技推廣的發展狀況,因而本研究選取農戶是否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作為解釋變量。

2.3.3協變量為了保證估計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PSM方法估計處理效應時須要將可能影響處理組選擇接受處理和處理結果的協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參照已有研究做法[24],本研究選取農戶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對農技推廣的認知評價和獲取作為影響農戶接受公共農技推廣和技術采納的協變量。

農戶個體特征變量包括年齡、受教育水平2個指標。農戶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對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項目的認知會存在差異,一般來說,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對農戶的科學素養和管理能力要求比較高,根據我國農村現實情況,農戶年齡越大,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會越低[25-26]。農戶受教育水平越高,對新技術的認知和理解能力越強[27-28]。

家庭特征包括農業勞動力人數、生產資金、經營規模。家庭勞動力越多,從事農業生產的比較優勢會更大,處理農業生產問題的能力越強,因而對新技術的接納能力較強[29]。生產資金越多,對農業生產投入的意愿更強,農戶越能接受新技術,以提升農產品產出或品質[30-31]。合作社作為一種聚集生產信息、技術服務、市場信息等的綜合性場所,加入合作社對于農戶接受新技術有著輔助作用。

在對農技推廣的認知評價和獲取方面,選取農技獲取及時性、農技獲取有效性、農技獲取時間成本等3個變量,調查問卷中,對于這個3個變量賦值1、2、3、4、5分別表示非常差、不太好、一般、比較好、非常好等5個維度。所用變量以及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樣本農戶年齡均值為52歲左右,年齡偏高,農戶年齡越高,農業生產的經驗越豐富,但其受教育程度可能偏低,農戶受限于未來農業可經營年限和采納新技術的經營風險,可能對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的采納存在阻礙。規模戶的比例占31%,隨著我國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已有大量農戶將土地的經營權轉讓出去,規模經營是農業生產獲得規模經濟的土地要素保障,且新技術的推廣易于大面積散播。由于調研選取的地域為我國目前推廣和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市(縣),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的農戶越來越多,調研數據顯示為4.24,技術培訓服務的效果為2.78,代表的含義為農戶感知的技術培訓服務效果介于一般與較差之間,我們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由于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對于農戶的田間管理技術和養殖技術有一定的要求,調研地農戶長期從事水稻生產,加之受教育程度偏低,對于總體培訓效果的自我感知較差。由于調研地點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廣,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較多,加之農戶加入稻蝦共生綜合種養合作社,對于生產要素的獲取和相關的服務配套性都較好,對于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模式的技術獲取比較便利,對農戶對農技獲取的便利性、農戶獲取的有效性、農技節約金錢成本方面的評價較為一般,這是由于對小龍蝦蝦苗的投入成本、餌料和農藥化肥等要素投入的要求提升,使得田間管理成本較高,且技術操作性較強,農戶對這些服務的評價不高。農戶對生物農藥的施用概率為50%,可能原因是小龍蝦的養殖對農藥化肥的使用較高,農戶權衡水稻和小龍蝦之間的收益,調研發現甚至有部分農戶不打農藥,以保證小龍蝦的品質。農藥投入費用為137元/667 m2,相對于純水稻農戶而言,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戶的農藥投入費用降低了很多。

3實證結果與分析

3.1傾向得分的Logit模型估計

本研究運用Stata 14.0軟件進行傾向得分的Logit模型估計,因變量為農戶是否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獲取稻蝦共生技術,自變量為表1中的戶主特征變量、家庭特征變量和對農技推廣的認知評價和獲取變量,估計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戶主年齡變量在10%的水平上負向顯著,與預期分析一致。農戶年齡越大,自身積累的農業生產經驗較為豐富,樣本農戶的平均年齡將近52歲,考慮到對未來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時間、未知風險而對于新技術的采納意愿較低。是否為規模戶變量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農戶為規模戶對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模式的采納具有很強的意愿(在數據處理上,將農戶種養規模不低于4 hm2的界定為規模戶),這是由于規模戶的農業生產資料采購、生產、銷售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實際調查中發現,農技員進行技術推廣時也傾向于種養規模比較大的農戶,一方面是易于傳播新技術,另一方面是規模戶具備良好的新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加之規模戶在當地具備一定程度的意見領袖的作用。鄰里采納程度這一變量并不顯著,可能是受限于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經營風險的考慮。技術培訓需求狀況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需求度對于農戶接受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培訓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這也與現實情況相符合,需求度越高農戶對于增加收入和改善環境污染的意愿越強烈,因而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獲取稻蝦共生技術的意愿越明顯。技術培訓獲取便利度狀況在5%的水平上顯著,農戶獲得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便利性對于其對新技術的了解和化解種養風險疑慮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農技獲取的及時性、農技獲取的有效性、農技節約金錢成本狀況3個變量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農戶對農技獲取的有效性、及時性十分看重,對其采納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農戶對于采納新技術除了考慮其資源稟賦和經營風險外,新技術帶來的收益是農戶采納新技術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對小龍蝦的養殖環境有很高的要求,農戶為保障小龍蝦的品質,一般采取少施肥、少打農藥的生產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戶的生產經營投入。

3.2傾向得分平衡性檢驗

應用PSM方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平衡控制變量,傾向得分的平衡性檢驗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盡管匹配后2組農戶特征變量的標準化偏差絕對值都降到15%以下,且t檢驗結果表明,不能拒絕選擇公共農技推廣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農戶協變量差異為零的原假設,即滿足匹配后選擇正規農技推廣農戶和未選擇正規農技推廣農戶在每個特征變量上不具有系統性差別的要求。經過匹配后,2組農戶大部分特征變量的標準化偏差絕對值都有所減小,表明傾向得分匹配法確實能夠降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與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之間的差異。匹配前,選擇公共農技推廣與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在是否為規模戶、農技推廣需求度、農技推廣獲取便利性、農技推廣獲取及時性、農技推廣技術有效性、農技推廣節約金錢成本情況等6個特征變量的差異在統計上顯著異于零。因此,匹配前,2組農戶的特征變量確實存在顯著差異;匹配后,2組農戶在特征變量上的差異不顯著。以上結果表明,樣本匹配通過了平衡性檢驗,傾向得分匹配基本消除了樣本自選擇性所帶來的估計偏誤,達到了類似于隨機試驗的效果。

3.3傾向得分匹配的估計結果與分析

采用最近鄰匹配法對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與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的特征變量進行傾向得分匹配,2組農戶生產行為差異的估計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匹配前,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施用生物農藥的概率分別為0.576、0.453,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匹配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施用生物農藥的概率分別為0576、0.435,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比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高0.141,說明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確實能夠提升農戶施用生物農藥的概率。而且匹配后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的農戶施用生物農藥的概率比匹配前降低了0.018,說明PSM方法正確顯示了二者之間的真實差異。

此外,在匹配前,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的農藥投入費用分別為122.527、149.91元,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匹配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藥投入費用分別為122.527、159.535元,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比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的農藥投入費用減少了37.008元。經過匹配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在農藥投入費用上的差異值更大,說明選擇了公共農機推廣技術培訓的農戶在農藥投入費用方面降低的更多。

最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和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農藥投入有減少的概率分別為0861、0.856,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比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高0.05。二者差距不大,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農戶接受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后,農戶科學施藥意識提升,雖然在水稻的種植中農藥投入有所減少,但是在小龍蝦的風險防控上投入的農藥較多,以保證小龍蝦的品質和產量。

3.4穩健性檢驗

傾向得分估計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為了平衡處理組和控制組農戶之間解釋變量之間的分布。因而在樣本匹配完成之后,需要用不同的匹配方法驗證估計結果是否可靠,本研究選取半徑匹配和核匹配進一步驗證估計結果的穩健性。半徑匹配和核匹配驗證結果見表5、表6。

從表5、表6可以看出,在匹配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生物農藥使用率都比為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戶高,在農藥投入費用方面,在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戶差異不大,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的農藥投入費用的差異較大,且高于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在農藥投入減少方面,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匹配前后差異不大,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在匹配前后差異較大,且匹配后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的農藥投入減少比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的多,這可能是因為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戶在接受培訓之后,會傾向采用小龍蝦的風險防控農藥,農藥的投入會增多,且未選擇公共農技推廣組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適當使用農家肥,進一步降低農藥的投入。

4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基于長江中下游江蘇省和湖北省地區農戶調研數據,實證分析了戶主特征、家庭特征和農戶對公共農技推廣的認知評價和獲取三者對農戶稻蝦共生技術采納的影響,并進一步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參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戶和未參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戶在生物農藥的施用概率、農藥投入費用及農藥投入減少情況之間的差異。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戶主特征中,年齡變量顯著負向影響農戶稻蝦共生技術采納,這可能與農戶未來可供進行農業生產的年限、經營風險和管理難度有關。(2)家庭特征中經營規模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稻蝦共生技術,經營規??梢詭硪欢ǖ囊幠P?,節省部分生產資料的費用,且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模式的經濟效益比單純種水稻高,經營規模的優勢便凸顯出來。(3)農戶對公共農技推廣的認知評價和獲取特征中,公共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獲取的及時性、有效性和節約金錢成本變量都顯著正向影響農戶采納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農戶對公共農技推廣的評價和感知越好對其采納意愿具有越大的幫助。(4)通過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發現,參與公共農技推廣組的農戶在施用生物農藥的概率要高于非參與組,農藥投入費用要低于非參與組、農藥投入減少要低于非參與組,說明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確實能夠明顯體現綠色、生態的生產行為。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形式與載體,農戶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不足和農藥施用過量、不合理的現狀引起的不利影響應引起足夠重視。基于此,本研究得到如下政策啟示:(1)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中,應充分考慮農技推廣教育特點和原則,把握農技推廣教育的普及性、實用性、實踐性、時效性和綜合性,做到學用結合、直觀易懂、啟發誘導參與、因人施教和靈活多樣性。(2)在公共農技推廣資源有限的現實情況下,農技推廣人員應充分考慮推廣的形式,將示范農戶作為公共農技推廣部門與廣大農戶之間的紐帶,通過選擇示范農戶要突出其能夠示范推廣的條件和能力,須要注意示范農戶與廣大農戶之間的經濟社會地位差異,減少由于示范農戶和廣大農戶由于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而產生的推廣不到位、農戶不滿意等問題。以湖北省潛江市為例,由于當地的經營規模差異很小,選擇示范農戶應更多考慮戶主的受教育水平、社會網絡規模以及能否在當地充當意見領袖等因素。(3)政府應重視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培訓在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尤其是農藥濫用中的作用,加強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培訓的宣傳,向農戶說明技術培訓的重大意義和目的,從而提高農戶參與稻蝦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培訓的積極性,在推廣過程中,應注意考慮采用多元化的傳播手段和推廣方式,確保信息的完整和真實,使得稻蝦綜合種養技術培訓對農戶生產行為的正面效應得到長期、有效的維持。

參考文獻:

[1]劉天金. 中國農技推廣(種植業)改革發展40年回顧與展望[J]. 中國農技推廣,2019,35(1):3-8.

[2]華春林,陸遷,姜雅莉,等. 農業教育培訓項目對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效果研究——基于傾向評分匹配方法[J]. 農業技術經濟,2013(4):83-92.

[3]Bryan B A,Kandulu J M. Designing a policy mix and sequence for mitigat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 water supply catchment[J].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1,25(3):875-892.

[4]Khan M,Damalas C A. Farmers knowledge about common pests and pesticide safety in conventional cotton production in Pakistan[J]. Crop Protection,2015,77:45-51.

[5]張云華. 關于糧食安全幾個基本問題的辨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8(5):27-33.

[6]李昊,李世平,南靈. 農藥施用技術培訓減少農藥過量施用了嗎?[J]. 中國農村經濟,2017(10):80-96.

[7]佟大建,黃武,應瑞瑤. 基層公共農技推廣對農戶技術采納的影響——以水稻科技示范為例[J]. 中國農村觀察,2018(4):59-73.

[8]曾安玉,楊裙,唐偉峰,等. 稻蝦混合生態種養模式現狀及前景探討[J]. 農業與技術,2019,39(3):118-119.

[9]陳玉萍,吳海濤,陶大云,等. 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農業技術采用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以滇西南農戶改良陸稻技術采用為例[J]. 中國農業科學,2010,43(17):3667-3676.

[10]陳治國,李紅,劉向暉,等. 農戶采用農業先進技術對收入的影響研究——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實證分析[J]. 產經評論,2015,6(3):140-150.

[11]徐世艷,李仕寶. 現階段我國農民的農業技術需求影響因素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2009(4):42-47.

[12]張耀鋼,應瑞瑤. 農戶技術服務需求的優先序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省種植業農戶的實證研究[J]. 江蘇社會科學,2007(3):65-71.

[13]喻永紅,張巨勇. 農戶采用水稻IPM技術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2009(11):77-86.

[14]宋金田,祁春節. 農戶農業技術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契約視角[J]. 中國農村觀察,2013(6):52-59.

[15]佟大建,黃武. 社會經濟地位差異、推廣服務獲取與農業技術擴散[J]. 中國農村經濟,2018(11):128-143.

[16]殷銳,羅小鋒,李容容,等. 信息化背景下農民為何青睞農技員到田間地頭開展農技推廣?[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4):576-583.

[17]胡瑞法,孫頂強,董曉霞. 農技推廣人員的下鄉推廣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4(11):29-35.

[18]《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 中國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 管理世界,2004(5):50-57,75.

[19]胡瑞法,黃季焜.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投資的現狀及影響[J]. 戰略與管理,2001(3):25-31.

[20]黃季焜,胡瑞法,智華勇.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30年發展與改革:政策評估和建議[J]. 農業技術經濟,2009(1):4-11.

[21]楊晶,鄧大松,吳海濤. 中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家庭收入效應——基于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實估計[J]. 農業技術經濟,2018(10):48-56.

[22]羅明忠,劉愷,朱文玨. 確權減少了農地拋荒嗎——源自川、豫、晉三省農戶問卷調查的PSM實證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2017(2):15-27.

[23]Hujer R,Caliendo M,Thomsen S L. New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job creation schemes in Germany:a matching approach with threefold heterogeneity[J]. Research in Economics,2004,58(4):257-302.

[24]Emmanuel D,Owusu-Sekyere E,Owusu V,et al. Impac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on ado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implications for rice productivity and development in Ghana[J]. 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16,79:41-49.

[25]汪必旺. 農戶采用不同屬性“兩型農業”技術的影響因索分析——基于遼寧省農戶問卷的調查[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4):701-708.

[26]朱萌,齊振宏,羅麗娜,等. 不同類型稻農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納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湖北、江蘇稻農的調查數據[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36(4):624-629.

[27]郭晶,鄭亞莉. 浙江省農戶技術采用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 浙江學刊,2007(6):188-191.

[28]劉帥,吳偉光,劉強,等. 組織化程度、風險規避與農戶安全生產行為——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1):24-29.

[29]羅必良,汪沙,李尚蒲. 交易費用、農戶認知與農地流轉——來自廣東省的農戶問卷調查[J]. 農業技術經濟,2012(1):11-21.

[30]吳麗麗,李谷成,周曉時. 家庭稟賦對農戶勞動節約型技術需求的影響——基于湖北省490份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4):1-7.

[31]羅小鋒. 農戶采用節約耕地型與節約勞動型技術的差異[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4):132-1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毛片yw|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无码aaa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国产迷奸在线看| 欧美在线视频a|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红杏AV在线无码|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看国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青草视频久久|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精品视频福利|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欧美第一页在线|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嫩草国产在线|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av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色视频国产|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九九香蕉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资源|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欧洲综合|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自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一级毛片yw|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9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无码aaa视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色亚洲成人|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毛片免费网址|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亚洲最新地址|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