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

2021-03-23 03:13:38高桂林楊雪婧
稅務與經濟 2021年1期

高桂林,楊雪婧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070)

一、引 言

當前,國內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出臺了各項方案來指導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1)2020年4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于印發全國不同風險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4月9日發布《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分區分級對不同地區的復工復產工作作出具體指導。但隨著各地經濟秩序的逐步復蘇,個別地方出現了聚集性疫情,其中有部分病例感染源于聚餐行為。聚餐時由于與他人共用部分餐具以及用餐環境多為高密度空間等原因,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其實早在疫情爆發的初期,相關行業團體就曾對我國餐飲業存在的問題進行過反思。2020年2月17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餐企業和中餐消費者發出“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共創中華餐桌文明”倡議書;2020年3月7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公布了《中餐分餐制、雙筷制、公筷制服務操作規范(征求意見稿)》;2020年3月18日《中餐分餐制、公筷制、雙筷制服務規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并實施;2020年3月16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DB37/T 3881-2020)、《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DB37/T 3882-2020)的地方標準;2020年4月29日,上海市商務委、市場監管局發布《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制管理規范》。這些標準性文件涉及就餐模式、餐具設計、菜品設計、衛生保障等,對餐飲服務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這些標準得到了多數企業和地區的積極響應,但很多學者也表示真正執行起來存在困難。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餐飲環境衛生問題(共用餐具、聚餐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等)是多種食源性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分餐制的施行能有效阻斷此類傳播途徑。多年來,學界對分餐制的研究從未停步。(2)知網統計的關于分餐的學術關注度和媒體關注度(1984~2019年)都在2003年達到頂峰,即早在非典時期,一些專業人士就已開始關注并研究分餐制的有關問題,此后有關分餐的學術傳播度呈現波浪型波動,幾次頂點出現在2004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恰好對應了SARS、H1N1、H7N9等病毒傳染高發時期。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傳染性疫病爆發后,人們會試圖尋求預防這類傳染性疾病的方法,而分餐就是其中一種可選方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醫生認為分餐制很重要,將成為新常態。[1]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通過實驗對比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細菌數量,結果顯示菌落總數最大相差250倍。[2]如何才能有效推行公共場所的分餐制?通過政策手段直接對私人經濟生活進行過多干預,容易引起社會公眾不滿,同時未必能實現政策設定的初衷。但如果通過稅收來調節餐飲市場,發揮稅收的杠桿作用,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國家權力與公民私權的直面沖突。考慮到我國曾適用的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筵席稅脫穎而出。我國學者對筵席稅的研究文獻并不豐富,從已有研究來看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筵席稅設置的歷史傳統進行考究,如饒立新(1989年)、劉佐(2008年)等;第二類是針對當時的筵席稅政策進行解讀,如辛彤(1988年)等;第三類是針對筵席稅存在的漏洞來提出改革建議,如范煥章(1988年)、宮立新(1989年)、姜忠平(1990年)、尚平(1990年)、劉玉恩(1994年)、許佩春(1996年)等。在筵席稅被取消后,學界的相關研究更為罕見。本文正是在疫情背景之下對筵席稅及分餐制進行反思,提出筵席稅要以轉型的方式回歸大眾視野,以盡快推進我國餐飲文明。

在新形勢下,筵席稅的回歸需要被賦予了新的功能與內涵。通過給予踐行分餐制的餐飲單位稅收減免的優惠鼓勵,對沒有實行分餐制的企業開征筵席稅,來引導市場主體主動選擇分餐制。但是,筵席稅的內涵與定位應作何改變,它的課稅要素應如何重構,它的性質是什么,它是否是激勵餐飲業提供分餐制、改善公眾用餐習慣的最優選擇,征收時間跨度要多久,應做何種轉型才能保障自身順利回歸于社會經濟生活,這些都是重塑筵席稅所必需考量的問題。

二、筵席稅轉型與回歸的必要性

減稅降費是近年來政府調節經濟的主要財政手段。原因在于,在稅費普遍下調或減免前我國的各項稅率都普遍高于國際水平,這既不利于企業的創新與發展,也有礙于國內市場經濟的活躍度。減稅降費可以降低企業負擔,優化企業生存環境,對一些中小微企業,尤其是高科技、環保企業的扶持作用明顯。另外,減稅降費也相當于政府向市場釋放了資金,對生產和消費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尤其在當前疫情背景下,稅收減免可有效緩解企業面臨的難題,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在此時提出似乎顯得格外不合時宜,但筵席稅回歸有其必要性,這也是為何在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筵席稅征收要逆流而上的原因。

(一)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是不同價值權衡下的產物

筵席稅會在短期內給餐飲業的市場活力帶來一定的抑制,它的轉型與回歸本質上反映著人們對經濟價值與生命健康價值的權衡,更直接體現了短期的經濟效益與長遠的社會經濟福利之間的矛盾與統一。

從餐飲服務業的提供者角度來看,施行分餐制會直接增加企業成本,而達不到分餐標準就會被征收筵席稅,餐飲單位面臨著轉型的壓力;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聚餐時分餐,不僅增加了就餐成本,還可能會降低聚餐帶給其的價值。中國人素愛熱鬧,喜團聚,不僅是在傳統節日中,在工作、生活之余也喜歡與親朋好友聚食共飲。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加速了人們處理各項事務的步調,人們通過聚餐可獲取大量在日常工作中、個人獨處時難以獲知的信息,因而信息傳遞功能在無形中使得現代社會的聚餐演變成了一種交流習慣。分享和獲取信息的價值遠遠超過了聚餐本身,增進感情、滿足信息需求、放松心情等效用賦予了聚餐更為豐富的內涵。

雖然筵席稅的回歸必然會導致公眾利益在分餐制施行初期受到損害。但是從各種社會成本和效益上來看,及早做好疫病預防要比疫病爆發后再去控制能節約更多的經濟成本。再加上公眾本身會在不同的價值之中作出取舍(通過權衡不同價值的高低來判斷某習慣是否值得去改變),評價出某些經濟利益是否需要暫時被放棄以獲得更有價值的收益。公民的生命健康及其帶來的長遠經濟價值自然要高于短期的局部利益,公共場合分餐合理且必要。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是人們為了自身與社會的長遠利益而作出的短期內對自我部分經濟利益的犧牲與讓渡。踐行分餐制、征收筵席稅類似于對合餐權益的自我家長主義——公民通過國家約束自己,以實現對自我行為的節制。

(二)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是特殊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筵席稅在歷史新階段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其轉型與回歸是推進我國餐飲文明的必然選擇,尤其在倡導公共餐飲衛生、激勵公眾選擇分餐行為上具有獨特優勢。

公共場合分餐制可以有效阻止乙肝等傳染性強的病毒通過飲食傳播。其實,要嚴格控制這類病毒的感染人數,最佳方案是全民接種疫苗,但是一些病毒(例如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需要時間,而病毒自身也在不斷進化。因此這個方案僅適用于對已研發出有效疫苗的疾病預防,卻不能在更寬廣的角度預防其他通過唾液傳染的疾病。可見,在實效性上這個方案是存在問題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政府的最優選擇是在維持現狀(公共餐飲業無須執行分餐制)的基礎上讓患有或通過唾液傳播疾病的患者自行攜帶餐具。但是這會暴露病患的隱私,現實中更是難以監督。于是在公共場合分餐就成了一種次優選擇,它能在保障病患隱私的同時,維護其他共餐者的利益。

從其他角度來看,實行分餐制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有效地執行,但是這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公共利益的權衡問題。實行分餐制的難點在于它要改變目前多數人在公共場所的餐飲習慣。雖然積習難改,但健康與健康所帶來的財富使得理性人愿意改變對其健康安全構成威脅的習慣。雖然理性的消費者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分餐制必然會增加商家的成本,消費者最終又淪為承擔這些成本的負擔者。對實行分餐制的商家免除筵席稅可以很好地降低這一成本,比其他相關政策(例如增加對衛生服務的突擊檢查頻率、嚴懲不符合標準的行為等)的優勢更為突出。與此同時,征收筵席稅可以回避政府公權與私人利益的正面沖突問題,征收筵席稅意味著消費者和餐飲服務提供者有自主選擇是否執行分餐制的權利,政府只是通過稅收來進行引導,寓禁于征,并不干涉個人選擇的權利自由。

三、筵席稅回歸的可行性分析

筵席稅曾對引導公共合理消費、節約食物、健康飲食發揮過重要作用[3],但也一直飽受詬病,后因其不再適應社會需要而被廢止。筵席稅能否順利回歸并為保障餐飲衛生環境發揮作用,關鍵還在于其是否擁有一定的社會環境基礎,即筵席稅是否可行的問題。筵席稅的社會環境基礎是指筵席稅轉型和回歸的文化底蘊與環境氛圍,具體來看就是它的征收目的——分餐制的實施是否符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社會現實需求兩方面問題。這兩個問題直接涉及公眾對筵席稅的心理認知,也關乎分餐制能否順利推廣。如果人們所傳承的餐飲文化是完全排斥分餐的,譬如基于信仰或其他,那么新形勢下筵席稅的征收就缺乏滋養的土壤,在我國不能立足;另外,筵席稅設置的環境基礎與分餐制實施的前提條件是重合的,公眾能否接受筵席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在特定環境下對分餐制的認可程度。如果沒有發生類似于SARS和新冠病毒的感染事件,不會有輿論重點關注分餐制,特定的歷史背景發酵某些社會事實,使得一些政策制度走向常態化以盡可能對抗偶然事件發生的必然性。

(一)我國餐飲文化傳統不排斥分餐制

受傳統儒家禮制影響,我國在魏晉之前一直適用分餐制,盡管當時實行分餐的主要目的在于體現尊卑之別。有學者認為:華夏民族餐桌禮儀的精髓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4]盡管在此之后合餐之風日勝,但餐飲時注重長幼尊卑之別仍有不同程度的保留。例如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仍可見到男女按順序分桌進餐。這一例證雖有男尊女卑落后思想之嫌,但可以從另一角度上反映出傳統禮數對人們根深蒂固的影響,分餐制因傳統禮制而具備其特有的歷史底蘊。但今天的分餐制與尊卑之忌無關,它僅表現為形式上的相似,當前形勢下分餐制的提倡也有其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社會現實基礎

筆者于2020年4月25日到4月30日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發布了針對不特定對象的關于公共場所實行分餐制的民意調查,共收到713份有效答卷,答卷的地域范圍覆蓋了24個省市(3)填寫問卷的被調查者分別來自北京、湖北、河北、河南、廣東、廣西、湖南、吉林、山東、遼寧、江西、浙江、陜西、青海、福建、天津、云南、內蒙古、上海、山西、寧夏、安徽、貴州、四川。,其中19歲到25歲(含25歲)人數為285,占到總人數的39.97%,這部分人群多為在校大學生,有同學聚會、社團活動的需求;26歲到60歲(含60歲)人數為387人,占總人數的54.28%,這部分人群多為已參加工作的人士;剩下的3.65%和2.1%分別為18歲以下和61歲以上人群,受手機功能或其他方面的限制,這些人群能通過微信看到并回答本問卷的情況較少,因而在年齡分布上占比最小,但這并不影響本問卷的調查效果。18歲以下人群多數還在父母的監管下,因此外出聚餐活動相對較少;61歲以上人群雖然時間比較自由,也經常外出聚會,但受傳統觀念、節約意識的影響,多數喜歡在家中做飯,因此這兩類人群不具備調查的典型意義。即便如此,這兩類人群的意見也是不可或缺的,未成年人的想法間接代表著他所在家庭的餐飲觀念,而已退休人群(實際為33人,占比4.63%)的意見則對他的家庭成員影響非常大。

圖1 受訪者的年齡層次分布

圖2 受訪者職業狀態分布

問卷結果顯示,39.83%的人明確表示喜歡聚餐,23.7%的人不置可否,36.47%的人表示不喜歡聚餐。66.05%的人表示在疫情發生前每周都有聚餐活動,在公共場所聚餐時有196人會注意到飯店沒有準備公用餐具而提出改進要求,229人曾因發現公用餐具不衛生而提出要求,29人提出過其他相關要求,123人表示雖然發現衛生問題但可以理解因而沒有發聲,203人則選擇了雖然沒有提出改進要求但這并不表示他不關注衛生問題。以上結果反映出人們雖關注就餐環境的公共衛生,但外在表現上出現了個體差異。當問及在當前形勢下,是否應加強公共衛生保障時,有98.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肯定答案。92.57%的被調查者認為實行分餐制對阻止細菌、病毒傳播有效,6.03%的人則認為分餐制對細菌、病毒傳播沒有作用,1.4%的被調查者不置可否,其中有7人列明了不置可否的原因,其中4人認為有一定作用,3人認為作用有限。在問及如果在公共場所(如食堂、餐廳、飯店)施行分餐制,是否覺得自己與共餐的朋友會受到影響時,15.01%的被調查者表示一定受影響,48.95%的被調查者認為可能會有影響,36.04%的被調查者則認為沒有影響。即使很多調查者認為公共場所分餐制可能會給聚餐帶來不便,但是在問及是否會支持分餐制時,85.55%的被調查者都選擇了支持分餐制,具體結果見圖3。

圖3 在明知分餐會造成不便情況下,是否會支持分餐制的意見反饋餅圖

在問及作出這種選擇的理由時,“衛生”“干凈”“預防疫情”“安全”“健康”成為了高頻詞,在否定者和不作選擇者的答案中,主要反映的觀點是認為不應強制要求個人習慣、消費成本上升、失去了聚餐的意義、聚餐與分餐不沖突、造成浪費、分餐控制不了疫情、分餐技術難以實現等。

根據調查結果,絕大多數人支持公共場所的分餐制度。正如有學者提出:“法律在危難時刻象征著秩序的掌舵者,因此公民會傾向于讓渡更大的個體自由。”公共衛生的安全問題引發了人們對公共場所用餐更高質量與技術的需求和思考,分餐制在新需求下被推向輿論的浪尖,筵席稅也因此得以重返公眾視野,在無形中成為公共政策的必然選擇。

現實中相關行業標準的出臺給予了筵席稅實踐的平臺,使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由理想及理論的可能轉化為現實的可行。已有的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可作為國家標準制定的重要參照性文件,為筵席稅的征收提供了既有基礎。

四、筵席稅的轉型建議

筵席之意本為墊底的坐具[5],故而筵席稅從字面上看是對食用成套肴饌及其臺面者所征之稅。新中國成立之初,原政務院發布的《特種消費行為稅暫行條例》就包含筵席稅,筵席稅的稅率范圍為10%~20%。[6]1953年稅制修訂,由于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國家取消了特種消費行為稅[7],筵席稅被并入營業稅中,稅率降為5%。1958年稅改后的數十年,筵席稅不再出現,代之以飲食服務相關稅目,并輾轉于工商統一稅、工商稅、營業稅之中。1988年國務院發布了《筵席稅暫行條例》,明確征收對象為舉辦筵席(如婚喪嫁娶、宴請賓客等)的行為,義務主體則是承辦筵席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它表現為高稅率(15%~20%)、按次從價計征。當時重啟筵席稅有著非常濃厚的時代背景特色:改革開放整十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人們的需求層次提升,對食物的追求早已不是最基本的果腹,通過舉辦高端筵席撐場面、拉關系、滿足虛榮心成了當時的一種風尚。在這種環境下,筵席稅的出臺直擊的是揮霍浪費的風氣。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們精神生活層次的提升,筵席稅不再適應社會的需求,于是在2002年被正式取消。但是在當前環境下,社會對高標準的公共衛生需求愈加強烈,分餐制、反食物浪費等餐飲文明的提倡賦予了筵席稅在歷史新階段下新的功能與內涵。

筵席稅需要完成對自身的重新塑造才能實現華麗轉身,重回大眾視野。筵席稅的轉型與重塑需突出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執行性三個特征,明確其定位和目的不在于擴充國庫,而在于激勵餐飲行業改善衛生環境,正確引導消費習慣,實現餐飲文明。因此,它的征收表現形式獨特,以稅收減免為目的。

(一)筵席稅的內涵轉變

為適應新的社會環境需求,筵席稅的征收對象已不再是舉辦筵席撐場面的行為,它所針對的是不能提供符合分餐制標準的餐飲單位。因此,筵席稅的功能性內涵由糾正鋪張浪費之風轉變為防范疫病通過飲食傳播,由引導節約擴充為追求衛生保障,實現餐飲文明。筵席稅的新內涵是指在我國境內設立的飯店、食堂等公共餐飲服務單位,對其提供的就餐環境未達到分餐制衛生標準的按營業額征收的一種行為稅。新形勢下筵席稅的內涵與過去相比更趨近了筵席二字的客觀原意,突出餐飲外在環境特征,符合我國人民對餐飲衛生保障的需要。

(二)筵席稅新的定位

筵席稅設立的目的不在于擴充國庫,盡管它作為稅的主要表現和直接后果確實是將民間財富轉移給了國家。但它更明顯的功能在于激勵我國的餐飲行業改變公共用餐環境,從而利用稅的強制性間接引導公眾健康、衛生的飲食習慣。因此,筵席稅的功能定位更突出于通過調節市場主體的行為與利益配置來實現稅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杠桿作用。它不是懲罰手段,其目標定位在于引導餐飲文明。

作為引導消費的手段,如果政府干涉經濟的方式過猛過剛,則會導致黑市交易等其他不利結果。筵席稅的設定恰恰說明了對合餐制的消極包容取向,改變飲食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之所以要通過稅收來引導,就是基于尊重公眾參與社會經濟生活選擇權的考慮。因此,筵席稅的征收不是為了直接將合餐行為完全排除于市場之外。

(三)筵席稅的定性

筵席稅仍應承襲過去行為稅的性質,它是國家對不符合公共衛生行為進行限制而課征的一種稅,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客觀需要而開征的一種稅,因而具備較強的靈活性,當社會需求達成時即可取消。不可否認的是,筵席稅的表現特征使它與消費稅的邊界變得模糊。筵席稅與煙酒稅等消費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它不強迫人們去戒掉某種習慣,而只是提供一種節省生活成本的方式。人們如果想享受不分餐為其帶來的更為“重要”的價值,那么就需要接受被征收筵席稅的企業向他們轉嫁的成本。盡管筵席稅與煙酒稅等消費稅在表現上有類似之處,但筵席稅的繳納發生在餐飲消費環節,而并不是特定商品或勞務的生產、加工等銷售前的環節。

(四)筵席稅內容的重塑

要實現筵席稅的轉型與回歸,其內容重塑是關鍵。筵席稅的內容重塑即課稅要素的重新構建。課稅要素是憑借稅收要件的充足來促使納稅義務成立并產生法律效果的法律要件。[8]各類稅的基本課稅要件主要包含六個方面:課稅范圍、納稅主體、稅基、稅率、稅的優惠與納稅期限。

1.課稅范圍。筵席稅的課稅范圍即其課稅客體所指對象,筵席稅針對的是不能達到分餐制標準的餐飲服務行為,包括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環境衛生或提供服務的方式達不到分餐制標準兩種情形。

2.納稅主體。筵席稅的納稅主體是指在我國境內從事、提供公共餐飲服務的單位或個人,包括飯店、酒店、食堂等。過去的筵席稅將承辦筵席的飯店、酒店等作為該稅的代征代繳義務人,因而真正的納稅主體是舉辦筵席的單位或個人。新的筵席稅不對餐飲消費者征收,而是直接將餐飲服務的提供者作為納稅主體,以減少對公眾行為選擇的強制干預。

3.稅基。筵席稅的稅基是該稅賴以計征的稅款基數。為便于筵席稅的征繳,建議筵席稅的稅基實行從價從量靈活復合計征。但這里的復合計征區別于傳統意義,它是指在一般情況下,以營業收入為基數的從價計征為主,但對現實中可能出現的分餐與合餐混搭模式,則視具體情況而定,以從量(合餐次數)作為計稅依據。因此,它不同于過去筵席稅的統一按次從價計征,而是以靈活方式應對各種實際情形,并避免再現餐飲服務單位與消費者合謀避稅的問題。

4.稅率。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有關稅的稅種、稅率、征收管理等基本制度必須通過法律來規定,因此建議筵席稅的稅率由立法機關沿襲傳統,給出一個較高的具體浮動范圍,并授權地方政府在已確定的浮動范圍內根據各地區經濟狀況來具體確定稅率并報備。但稅率浮動范圍差距不宜過大,否則易引起地域公平問題。

5.稅的減免。鑒于筵席稅的定位,稅收減免優惠是筵席稅設置的重點內容。需要立法者著重考慮如何應對企業為迎合優惠政策并結合自身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具體情形。例如部分企業可能會推出分餐與合餐的混搭模式,以適應市場與特殊群體的需求。征管者如何靈活應對取決于法律的規定和其對政策的理解。

6.納稅期限。為節約納稅人的時間,建議對未達到分餐制標準的餐飲服務單位或個人按季征繳筵席稅,直至其提供服務達標為止。短期內,當分餐制在市場上得到有效推廣后,它的關注重心則轉向新進入餐飲市場的主體,對已確定免征的企業則應以年審為主,公眾監督為輔,從而節約稅務部門的運行成本。

此外,由于筵席稅的征管工作需要稅務部門與衛生部門協同,衛生部門出具的符合分餐標準的相關證明是稅務部門減免筵席稅的執行依據,因此會出現部門間職能協調的問題。首先應當明確的是,筵席稅的具體征管部門仍然是當地的稅務部門,衛生部門僅是配合筵席稅征收的前置程序審核主體。為簡省納稅手續,建議稅務部門與衛生部門直接聯網,對衛生部門認定符合分餐制標準的企業直接進行減免,以節約納稅人的時間。

五、筵席稅的回歸建議

(一)筵席稅回歸的前提要明確

筵席稅回歸實踐需要有規范性的文件作為其征收依據的前提,使執法者可以直接區分合餐與分餐的形式差別(即分餐達標的明確要求),然后根據筵席稅的法律規定來決定是否征收。因此,分餐制標準將成為筵席稅征收的重要判斷依據。分餐制標準應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為筵席稅的征收減少阻力。

首先,分餐制標準應滿足科學性。實行分餐制、甚至征收筵席稅,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人們在高密度公共場所通過唾液傳播感染病菌的概率。因此,分餐制標準的設計需要符合科學預防的原則。例如餐位距離設計、公筷引導使用、餐具的衛生標準等,確保不同進餐者使用的餐具與他人的餐具之間是零接觸的。

其次,分餐制標準應具合理性。分餐制標準在確保科學預防因共餐而感染疫病的前提下應盡可能突出經濟性原則。由于餐飲行業提供的用餐環境資源是有限的,過分追求衛生保障而不合理安排資源空間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分餐制也很難真正得到貫徹執行,確保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利益也是分餐制制定執行中應明確的重點。筆者認為,公勺公筷模式與分餐自取模式要比分餐位模式更為經濟和實際。

最后,分餐制標準應具備可執行性。分餐制標準的可執行性要求是指在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制定者要盡可能細化具體的形式標準。例如餐位間距問題,在結合衛生防疫和醫學部門專家論證的基礎上,要具體給出不同數量人群共餐時餐位的合標距離范圍。分餐制標準不能僅涉及原則性的規范,否則會給執法者增加監管難度,標準明確、具備可直接參照性是可執行性的基本要求。

(二)應避免一刀切式設定

公共場所筵席稅征收的細節問題需考察不同省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具體稅率的確定和起征時間的安排,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首先,關于筵席稅的具體稅率方面,法律可授權地方在法律規定的稅率浮動范圍內參照不同的維度(例如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密度、民俗等)決定筵席稅的稅率。具體來說,經濟發達和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可選擇較高的稅率;而一些偏遠的餐飲業不夠景氣的地區,可將筵席稅稅率適當降低。另外,我國很多民族都有聚餐的民間習俗,如哈尼族的耶苦扎,一些地區也會定期舉辦吃貨節、百家宴等活動。有關這類產生于民俗活動的筵席稅應如何征收、向誰征收、征收多少的問題,則需要政府部門通過實地調研,視具體情況而定。因此,筵席稅的稅率設定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盡可能體現出地區差異,建議將具體稅率的確定權下放給地方,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決定。

其次,筵席稅開征時間的確定。政府在正式征收筵席稅之前應給予餐飲服務單位是否選擇分餐制和整改餐飲環境衛生的緩沖時間,筵席稅出臺后多久開始征收需要通過實地調研,實行統一的征收方案,但分餐制的實行關乎公共衛生與健康,改變飲食習慣問題需要當機立斷,因此,筵席稅開征等待期不宜過久。

(三)筵席稅的取消

筵席稅雖然表現為對不符合公共場所提供分餐服務標準的單位征稅,但事實上卻是以該稅的免征為基本目標。在這種明顯的稅收減免激勵作用下,試圖長期運營的餐飲業單位會想辦法迎合新的市場需要,降低成本,使服務標準符合分餐制要求。因此,筵席稅發展的最終趨勢也將會是該稅的不需再征收——對整個行業筵席稅的減免,正如大多數制度設計的終極目標形態是消滅自身,當分餐制已被普遍適應,筵席稅就完成了使命,這時應取消筵席稅。

但是,“慣性可能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共性,普遍存在于商界、政界,以及其他行業”。[9]改變公眾習慣不是朝夕之事。再加上習慣的改變會使人對某一具體事物的偏好發生改變,而習慣改變初期本身會給行為主體帶來不便,多數人對改變習慣往往持拒絕或觀望的態度。因此,筵席稅的征收時間跨度可能較長。

(四)筵席稅的回歸要體現稅收法治

筵席稅的轉型回歸,在形式上和內容實質上都要綜合反映稅收法治的精神。一方面,在形式上,筵席稅的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都應符合稅收法定的要求,即筵席稅的稅種、課稅要素、程序等應由法律規定,征收筵席稅的各個環節應保證有法可依;另一方面,筵席稅的內容及實踐追求是實現以依法征稅與依法納稅為核心的社會秩序狀態,因此筵席稅征收的社會效果應符合其設置初衷,體現我國的餐飲文明。

公共場所實行分餐制適應當前人們對公共衛生安全的認知與需要,但分餐標準無疑加重了餐飲服務行業的負擔,政府直面的難題在于分餐制如何進行長期有效的推廣。其本質是各種利益團體的博弈,同時牽涉改變公眾餐飲習慣的問題。公權力不宜直接對之施以禁令限制,對市場經濟的順勢引導往往比重壓干涉效果要好。市場上的主體更需要這樣一種正面激勵:通過筵席稅來強制餐飲行業執行分餐標準,對積極落實分餐制的企業實行稅收減免;對沒有做到分餐標準的餐飲單位,則需征收筵席稅,雖然企業會隨之通過提高服務價格來將所需繳納的稅款轉嫁給消費者,但消費者對價格反應靈敏,最直接的反饋是減少去不符合分餐制的餐館用餐的次數。雖然我們不能排除在筵席稅施行的初期對聚餐有特殊要求的人群仍然選擇提供合餐服務的企業,但這是需求所造就的市場,也是筵席稅征收的主要對象。從整體上來看,這些企業面臨著客流量下降,企業負擔成本加重的局面,因此企業會選擇按分餐制標準整合服務環境以享受稅收優惠。筵席稅以征稅的方式增加相關行業主體的公共衛生保障意識,鼓勵企業自動轉換服務方式,激發市場在符合分餐制標準前提下的服務創新能力,并通過成本的增加引導公眾自覺改變消費傾向。一個新的制度在實行中必然會造成對社會各方既有利益格局的改變,但與保障公眾健康相比,這些困難的克服是值得的。分餐制實行初期造成的成本損失與重大疫情來臨時造成的經濟衰退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實行筵席稅時應注意要確保在市場主體成本負擔盡可能小的情況下來激勵市場主體接受分餐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精品自拍|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美女啪啪无遮挡| 亚洲综合九九|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精品久久蜜桃|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专区|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色爽网免费视频| 男人天堂伊人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伊人91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www.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99久视频| 欧美午夜小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精品第页|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av在线手机播放| 日韩在线影院|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老色鬼欧美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网址在线| 国产欧美网站|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亚洲综合第一页|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性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资源|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91毛片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亚洲综合二区|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五月天久久婷婷|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1区|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