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冉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城市建設的需要,高層建筑的數量逐漸增加,并且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高層建筑的合理設計可以滿足建筑結構的施工需要,增強建筑的實用性,為建筑的使用提供有效保障,提高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需要合理選擇設計參數,建立結構抗側力體系,加強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并根據需要控制混凝土強度,以提高設計水平。其中,剪力墻作為高層民用建筑的一種重要結構形式,具有抗震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因此在實際施工工作中必須重視剪力墻的設計。在剪力墻設計中,從數量、尺寸、布置、配筋等要素出發,結合不同類型的剪力墻,提出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保證剪力墻結構的剛度、強度、延性等指標。一般來說,高層民用建筑的縱向和橫向承載力與結構設計有關,剪力墻結構的形狀增加了結構的穩定性。結構設計中應考慮墻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和自振特性,以防止變形,因此剪力墻結構設計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特點;剪力墻
引言
高層建筑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標志,高層建筑樓層多、高度高,建筑結構的設計也發生了變化。摘要:介紹了高層建筑的設計特點,探討了不同結構類型的剪力墻和剪力墻的設計方法,以供參考。
1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特點
1.1水平荷載
水平荷載是高層建筑設計的關鍵因素。以前的研究發現,由垂直構件中的建筑重量和地面荷載產生的彎矩和軸力與建筑高度成比例。結構上的水平荷載所產生的扭矩和垂直元件產生的軸向力與建筑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垂直荷載通常在建筑的特定高度條件下保持不變。但是,水平荷載可能會受到風和地震的影響,并且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1.2軸向變形
軸向變形是高層建筑設計中一個可忽略的因素。在高垂直荷載下,柱會導致軸向變形,這會影響連續梁的彎矩。這會減少連續梁中心處支撐的負彎矩,而支撐的中彎矩和負彎矩則會增加。軸向變形還會影響預制構件底部的長度,從而使底部的長度與軸向變形的值相匹配。
1.3側向位移
對于粗略的建筑設計,頁面偏移是一個重要的控制指標。高殼體高度越高,結構橫向位移在水平載荷下越明顯,位移必須在允許范圍內。
1.4結構延性
結構穩定性是高層建筑設計的重要設計標準。在地震中,結構更加扭曲。建筑結構處于塑性變形階段。為了提高結構的抗變形性和避免倒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結構的抗沖擊性,避免擾動。
2高層民用建筑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及優化
2.1合理布置剪力墻結構
剪切墻結構的邏輯布局是剪切墻結構設計優化的第一步。首先,區分常規墻和短墻。一般剪力墻是長度(截面高度)和比例大于8 mm的剪力墻,即厚度為200 mm的剪力墻,其長度應大于或等于1600 mm。短截壁是切削厚度小于300 mm的剪力墻,每條腿的高度與BTW厚度的比例為5-8。短肢剪力墻結構不敏感。在實際項目中,應結合具體工程領域、沖擊強度、地質條件和基本形狀考慮施工成本,并仔細選擇切削厚度。第二,剪切墻的結構是建立在不產生獨立的小墻假肢的基礎上的。獨立的小墻剖面的存在增加了施工難度,因此需要適當的孔組合。最后,應確保剪切墻結構的整體剛度。最好將基本自振周期設置為0.05-0.08n是結構中的總層數)。使用此公式可以確定剪切墻剛度的近似范圍,并調整剪切墻的層數以進一步增加有效空間和承載力。您也可以使用層之間的距離指示器來控制這一點。剪切墻的特定剛度控制符合偏移限制的要求,以提高建筑墻和梁之間的強度,并進一步降低輪廓的強度。
2.2合理布置剪力墻平面
剪切墻平面設置應考慮以下幾點:首先,保持剪切墻平面的對稱,該平面沿中心軸盡可能對稱地規劃剪切墻,同時剪切墻的重心盡可能接近整個結構的剛度,從而減少扭矩。第二,剪切墻不應排列得太近,而應具有更均勻的長墻(墻長≥8m)和較短的墻,其厚度隨高度變化。最后,應利用強外邊界、弱中心作為L形、T形和十字來減小復雜形狀,促進剪力墻結構的穩定性,實現較好的抗剪剛度。基于“對稱包絡、成對閉合”的原理,剪切墻可以獲得較大的平面剛度和扭轉剛度,這也有助于建筑減振器。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性,應使用盡可能接近和接近相應沖擊阻尼大小的軸壓力極限的墻構件軸向壓力。
2.3對墻身設計環節的優化
剪切墻結構設計需要優化墻,包括剪切墻的數量、長度和厚度。成本降低是初步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了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能力。在施工圖的規劃階段,應將鋼筋優化應用于剪力墻,以確保結構中的水平鋼筋和垂直鋼筋相匹配,并確保拔模的剪切和彎曲載荷力與前截面有效結合。為進行一致性檢查,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詳細規劃,相應布置立柱和端部支柱,進一步加強一層、二層或三層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整體穩定性。此外,在詳細配置結構墻時,應調整鋼筋之間的間距,以提高墻配置的整體質量。最佳化的基礎是選取直徑較小的高強度鋼筋,以控制墻計算結果,使其僅符合結構鋼筋中路徑鋼筋的最低需求。對于具有高平面完整性和低平面完整性的結構,應該相應地提高剪力墻中鋼筋分布的鋼筋率,并且可以指定略高于最小鋼筋率的較小區域。鋼筋應分布在底部和未加固部分之后,與具有不同沖擊阻尼等級和較高沖擊強度的剪切墻的振動措施相對應。
2.4對剪力墻的連梁設計展開優化
連梁設計不僅提高了建筑的剛度,還減少了側向位移。這對于確保建筑項目的穩定性非常重要。但是,有許多因素會嚴重影響梁的剪力墻設計質量。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對梁設計各個方面的影響。例如,如果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連接梁的橫向高度較小,則可能會影響連接梁的穩定性,因為重復荷載可能導致裂縫甚至損壞,從而損壞整個剪切墻結構。因此,要確保連接梁的實際剛度,必須選擇較高的梁。此外,設計人員需要對連接梁進行內力分析和剛度降低計算,以避免連接梁的剪切損傷。
3不同結構類型的剪力墻設計方法
3.1連梁結構
連梁是一種常見的剪力墻結構,它與墻體協調,提高了整個墻體的剛度。在設計連梁結構時,應注重連梁與墻體的協調,以保證剪力墻的強度、剛度和抗震性能。在計算連梁剛度時,既要滿足剪力墻的剛度要求,又要滿足高層建筑的抗震要求。基于此,耦合梁的縮減值可控制在0.5-1.0,以促使耦合梁達到最佳狀態。
3.2壁式框架結構
在設計剪力墻時,應綜合分析水平力和豎向力的影響。在計算截面承載力時,按照偏心受壓和偏心受拉的方式進行計算,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證結構的穩定性,提高墻體的承載力。
3.3整體墻結構
分析了整體墻體的受力特點。與垂直懸臂相似,其法線具有線性分布的特點,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墻肢較長時。為了提高建筑結構的延性,應在墻肢兩側設置鋼筋,以防止損壞整個墻體,避免偏心受壓。此外,設計人員應從墻體截面底部入手,分析組合內力的特點,合理調整配筋率。
結束語
當今高層建筑無處不在,民用建筑是目前測試最多的住宅。精心設計的剪力墻,大大提高了要求最苛刻的辦公建筑的穩定性和抗震能力。民用建筑剪力墻的設計人員必須熟悉結構設計特點,提高民用建筑剪力墻的設計質量。這是從結構優化和混凝土剪力墻計算的角度進行的。
參考文獻
[1]淺析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J].艾凱,季園園.中國住宅設施.2019(11)
[2]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與處理[J].王洋.建材與裝飾. 2019(36)
[3]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與處理[J].梁秒霞.居舍.2020(14)
[4]高層結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分析[J].檀小龍.中國高新區.2017(08)
[5]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設計的常見問題與處理[J].趙鑫.智能城市.2019 (21)
[6]剪力墻在高層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肖龍.建材與裝飾.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