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寧
汪曾祺曾在《生活,是很好玩的》一書中寫道:“愛,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的鐘情和執著。一定要愛著點什么,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業余的,愛著。”生活中若是也能和汪老先生般發自內心地愛著一件事,多有趣。
墨水暗香繚繞,與柔和的光線交織,緩緩抬眸,桌前白凈的墻上,掛著兒時爺爺送我的毛筆作品,剛勁瀟灑,卻又讓我感到細膩親切。多年未見,那熟悉的皺紋猶在眼前,引領著我踏入江南水鄉。黑瓦白墻,水塘往往是碧綠色的,似被浮萍染綠了。清晨,總有雀兒站在電線上,嘰嘰喳喳地喚我練字。這,便是我童年模糊的記憶中對這兒最初的印象。
每逢夏日,奶奶總是搬出竹椅,搖著大蒲扇,在院中乘涼,甚是愜意。而那個夏日的清晨,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在那以前,爺爺總是天晴一早推著睡眼惺忪的我到院中練字,只怪那時的我,懵懂無知。笨拙地抓起毛筆飽蘸墨汁,小手一揮,便在宣紙上留下黑壓壓的一片。轉頭看向爺爺,他只是咧嘴笑笑,默不作聲,用眼神示意我挺像,結果卻促使我得寸進尺,準備用手中的新奇玩意兒涂鴉。終于,爺爺的怒火激發了重重的一巴掌,打在我的屁股上。這可是爺爺頭一回動手打,我不由委屈地乖乖站在一旁,看爺爺在宣紙上寫毛筆字。
墨汁由毛筆尖傳遞到宣紙上,再在紙上擴散。爺爺握著的筆在紙上行云流水地行走,所到之處是千姿百態的“人”,但在一起,卻又很和諧。我不僅看得入了迷,突然覺得下身僵硬,想活動一下雙腿,卻已麻木。不覺間,太陽已經爬到了頭頂,對那時的我來說,直直地站了一上午,定會饑餓疲憊。而當爺爺放下毛筆的那一刻,五感似又回來了,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倒。
此后,我便對寫字產生了一種濃厚的興致,我熱愛家鄉的黑瓦白墻,但眼前的白紙黑字仿佛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讓我深陷其中。就這樣,一個個恬靜的清晨,被依依不舍地放走。
直到那一日,我離開了江南水鄉的黑瓦白墻,但爺爺在我心中種下的白紙黑字,我從未丟棄,它飽含著我對家鄉的思念。當墨汁在白紙與筆尖中傳遞,幽香四溢,兒時在家鄉的一幕幕恍若昨日。
擱筆,仰頭,長吁一口氣,柔和的光線肆意地塞滿了房間。麻雀在不遠處的電線上喳喳地叫。不由感慨:寫字是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