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夕竹 賈煜菲 賈雯丹 武菲



摘要:本文旨在揭示北京人口老齡化程度和金融排斥之間的關系,并對北京市如何有效減輕老年人金融排斥程度提出相關建議。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STATA空間計量分析法、SPSS分析法,闡述了北京市16個區老年人金融排斥的現狀,并對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排斥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揭示了在金融發達地區也存在老年人金融排斥的規律,提出了減輕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對策,通過研究視角的創新,利用最新的各項數據,揭示老年人金融排斥現狀,豐富對人口老齡化程度與金融排斥關系的研究。
關鍵詞:老年人 金融排斥 北京市 普惠金融
近幾年來,金融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也越來越深,但金融在老年群體中接受度不是很高,金融排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地區老年人口的金融排斥現象,研究人口老齡化程度與金融排斥之間的關系,為北京市確定和落實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鑒。
金融排斥最早于20世紀末被國外的金融地理學家所認識,2002 年由學者周立和胡鞍鋼將金融排斥概念引入國內,但直到 2007 年才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目前,國內關于金融排斥的研究已經有一些成果,但對老年人口金融排斥問題的研究很少,因此本項目的研究豐富了國內關于對該問題的研究。在實際中,本文的研究對北京市確定普惠金融政策的范圍和力度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金融排斥是指當一個人在購買和使用金融產品時遇到困難,這使得正常使用金融產品和獲得金融服務變得不可能,LeyhonA(1995)將金融排斥定義為社會弱勢群體和貧困人群由于距離金融服務機構及其分支網點較遠,而被主流金融服務排除在外。老年人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相對于其他群體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Leyshon et al.,2008)。同時,根據已有文獻發現,金融不發達地區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如Panigyrakis et al(2002)年在Financial Exclusion in Isolated Greek Islands中提出,在收入水平普遍較低、經濟落后、地理落后、教育水平落后的農村地區更容易導致金融排斥。田霖2011年在《我國金融排斥的城鄉二元性研究》中證實了城市金融排斥現象比農村小。劉長庚和羅午陽2019年在《互聯網使用與農戶金融排斥》中提出,要加大對老年人群體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的金融可用性,加快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本文將北京作為一個數據樣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口是否存在明顯的金融排斥現象,揭示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和金融排斥之間的關系。
本文對金融排斥內涵的研究進行豐富和延伸,進一步探討現今經濟社會金融排斥的內在含義。從北京市老年人這一獨特視角進行金融排斥的研究,豐富關于金融排斥老年群體的研究內容;同時將金融發達地區作為研究范圍,進一步完善了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排斥情況的分析內容。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分析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并且利用最新的北京地區各項數據,結合當前社會老年化發展趨勢,通過實證分析的研究方法,構建北京市金融排斥指數,對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排斥程度進行衡量,揭示當前老年人金融排斥現狀,豐富對人口老齡化程度與金融排斥關系的研究。
此外,本文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實證分析法,分析北京市老年人的金融排斥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首先運用問卷調查法,分析北京市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遭受金融排斥的主要影響因素。根據所收集的調查問卷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分析、交叉分析等,結合SPSS軟件分析得出老年人金融排斥的主要影響因素。后用STATA軟件,選取了北京市16個區的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各區總人口的比重為解釋變量,融合SDM空間計量模型得出北京市各個區之間存在空間自相關性,揭示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與金融排斥之間的關系。
一、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部分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分析北京市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遭受金融排斥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所收集的調查問卷利用SPSS軟件進行老年群體自身認知水平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老年群體自身與外界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以及交叉分析等之后可以得出結論,認為影響老年人產生金融排斥現象的因素主要有金融網點的距離、金融產品數字化、設備更新及時性、老年人服務通道、金融機構的有效引導、傳播渠道與途徑限制等。
調查問卷共設置18道題,包括調查人員的基本情況以及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兩個方面,對于影響因素方面的調查又分為老年人自身需求因素的影響和外界供給因素的影響兩個角度,從內外兩個方向調查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問卷依據老年人實際情況設置相應問題,符合老年人的認知水平,所要測量的內容與目標相符合。問卷一共分發了200份,實際回收了150份有效問卷。效度檢驗結果P值小于0.05,認為該次問卷有效;信度檢驗系數為0.784,在可接受范圍內,本次問卷結果可信。以下是根據收回的問卷對老年人金融排斥影響因素的分析結果呈現:
(一)基本情況統計表
由表2-5可知,理財知識的了解程度與金融產品數字化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R=-0.609,Sig.=0.000<0.01,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在0.01的水平下線性關系顯著。說明金融產品的數字化對老年人了解理財知識帶來不便。理財知識的了解程度與業務辦理電子化的操作便利性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R=-0.666,Sig.=0.000<0.01,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在0.01的水平下線性關系顯著。說明業務辦理電子化的操作對老年人了解理財知識帶來不便。
(六)老年人了解金融產品的傾向與是否受親朋好友影響之間的關系
由表2-7可以得出,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否到位對老年人獲取和使用金融產品造成很大的影響,服務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年人的金融排斥程度。
二、北京市金融排斥程度的衡量與現狀
(三)數據來源
解釋變量(age)是北京市各區老年人口與各區總人口的比值,來源于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019年發布的《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
被解釋變量(Y)是金融排斥的影響程度,其中2014-2018年北京市各區金融機構的存貸款余額數據來源于《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14-2018年北京市各區的銀行二級支行和銀行儲蓄所以及其員工人數數據來源于《北京市統計年鑒》。
控制變量(X)數據摘自于《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
(四)建模回歸
1.空間權重矩陣的選取。空間計量分析的基礎前提是計算出所分析地區之間的空間距離w,有地理距離空間權重矩陣,[0-1]空間權重矩陣和經濟地理距離空間權重矩陣三種矩陣形式。本文采取 [0-1]空間權重矩陣,北京市16個地區相鄰地區為1,不相鄰地區為0,自身與自身為0,形成一個對稱矩陣:
主對角線上的元素為 0,它衡量了自身與自身的距離。除了主對角線外的元素則滿足:
因此,北京16個區形成一個16*16的[0-1]矩陣。
2.空間自相關性。首先通過Moran指數和Getis & Ord指數進行空間自相關檢驗,檢驗16個區的金融服務之是否存在空間自相關性,如果存在顯著空間自相關,則進行建模進行實證回歸分析。金融排斥空間自相關檢驗如表4-1所示。
通過表4-1可知,北京市16個區的銀行二級支行、儲蓄所機構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絕大部分通過了Moran指數的顯著性水平,且具有正向相關系數,表明北京市16個區的金融服務存在空間自相關性。 Getis & Ord指數也顯示北京市金融排斥空間分布的正相關性,且發現了金融服務發展在空間分布上的熱點,即北京市各區銀行網點分布出現高值與高值聚集。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城市功能拓展區成為北京市金融服務的空間集聚中心,同時也是金融排斥程度最輕的中心地區。金融機構存貸款數量同樣通過Moran指數和 Getis-Ord 指數檢驗。
3.空間計量SDM。本文分析北京市16個區近5年來的金融排斥,因此屬于面板—截面數據,采用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可以從面板截距項中體現區域差異。采用空間杜賓模型(SDM),它在空間滯后模型(SAR)的基礎上,不僅引入被解釋變量空間加權矩陣w1,還包括了解釋變量的空間加權矩陣w2,用于表示鄰近區域解釋變量空間相關性對金融排斥的影響。
Stata回歸結果如下:
由回歸結果分析可得,ρ=0.611,表明其他地區的老年人金融排斥現象會對該區的金融排斥產生影響,北京市各個區之間存在空間自相關性;北京市各個區的老年人口占比與金融機構的存款和金融機構的數量的系數分別為-0.115,-0.005,-0.009,負相關,表明隨著老年人口占比的增加,金融排斥現象更加明顯,即老齡化程度和金融排斥顯著正相關。
回歸結果與文獻綜述和SPSS分析的結論一致,即在金融發達的地區也存在老年人金融排斥現象,且老年人口越多越容易受到金融排斥。
四、結論與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老年人群體特征較為明顯,他們偏向于安穩,不愿意冒險,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根據上面的分析,影響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原因有很多,數字化、自身的態度等都是影響老年人金融排斥的因素。解決金融排斥問題,不單單需要老年人自身的改變,更需要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據當前的分析結果,結合實際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政府應當增加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
分析表明,北京地區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是影響其金融排斥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在金融排斥程度較高的北京區域中,經濟發展水平也隨之受到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也會下降。也就是說,財政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低收入降低了老年人口對風險的承擔能力,不符合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最低水平,因此產生金融排斥現象的發生。所以,提高北京市老年人口居民收入是減弱北京市金融排斥的重要手段。公共部門可以通過實行相關權力下放政策,增加老年人的收入,從而增加老年人的消費,增加其財政負擔能力,進而提高金融包容度水平,達到惠普金融。
(二)擴大金融知識的宣傳范圍,加深金融普及的程度
老年人有獲得多種理財產品的機會,應提倡老年人多多了解金融產品知識,通過多種渠道,增強老年人購買理財產品的意識。通過提高老年人對金融產品知識的了解,來降低老年人對于金融的排斥度。
(三)老年人應當客觀地評估自己的經濟水平,并以各種方式提高自身的金融素養
目前,參考北京地區老年人文化水平數據,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理解金融知識的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產生金融排斥。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金融正在不斷更新和變化,金融網絡和電子創新也在不同程度地發展,通過電子銀行推出的金融產品日益復雜,金融知識匱乏的人很容易落后于時代,自動被排除在外。因此,必須提高自身對金融問題的認識,更新金融價值重要性理念,提高老年人的金融認識。老年人的金融知識水平越高,他們的金融知識越豐富,金融理解水平越強,對金融服務以及金融產品的接受度就更高,即可減少自身的金融排斥性。
(四)研究開展適合老年人群體特征的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服務
降低金融排斥,不僅僅需要在“需求方”方面下功夫,更要在“供給方”方面下功夫。研究出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上手快的產品,能夠增強老年人對于金融產品的興趣,借此來降低老年人口的金融排斥。
(五)加快建立完備的金融監管體系
無論是對于傳統的金融行業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都是尤為重要的一個存在,要減少金融行業的不規范現象,嚴懲金融詐騙,提供一個安全、合乎規范的金融環境,切實保護老年人的權益,降低老年人因遭遇詐騙而產生的金融排斥。
(六)完善的法律法規
有效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法律環境是加強惠普金融法制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保障老年人群體有效獲得公平金融服務的前提。同時,完善的法律法規有助于降低偏遠地區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和交易風險。有關部門應積極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儲蓄排斥影響。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老年人使用銀行卡,加大對弱勢群體和中小微經濟體的維護與保障力度,積極推進公共財政硬件建設,緩解金融排斥現象。
參考文獻:
[1]LeyhonA,hriftN.Geographies offinancial exclusion:financial abandonment in Britain and theUnit-ed States[J].Transaction sof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New Series.1995(20):312- 341.
[2]Leyshon A.,French S.,Signoretta P. Financial Exclusion and the Geography of Bank and Building Society Branch Closure in Britain[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2008,33(4):447-465.
[3]Panigyrakis G.G.,Theodoridis P.K.,Veloutsou C.A. All Customers Are Not Treated Equally: Financial Exclusion in Isolated Greek Island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2002,7 (1):54-66.
[4]田霖.我國金融排斥的城鄉二元性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11,275(2):36-45+141.
[5]劉長庚,羅午陽.互聯網使用與農戶金融排斥——基于CHFS2013的實證研[J]. 經濟經緯,2019,36(02):141-148.
[6]Alama L.,Tortosa-Ausina E.Bank Branch Teographic Location Patterns in Spain: Some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Exclusion[J]. Growth and Change,2012,43(3): 505-543.
[7]田霖.我國金融排除空間差異的影響要素分析[J]. 財經研究,2007,33 (4):107-119.
[8]李濤,王志芳,王海港,譚松濤.中國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狀況研究———基于微觀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0(7):15-30.
[9]Smyczek S.,Matysiewicz J. Financial Exclusion as Barrier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altic Sea Reg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4(15)79-104.
[10]Johnson S.,Nino-Zarazua M. Financial Access and Exclusion in Kenya and Uganda[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1,47(3): 475-496.
[11]Devlin J.F. A Detailed Study of Financial Exclusion in the UK[J].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2005,28(1): 75-108.
[12]朱超,寧恩祺.金融發達地區是否存在金融排斥?——來自北京市老年人口的證據[J]. 國際金融研究,2017(04):3-13.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