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宋立民 吳會民 李明澤 焦萬明 闞崢 楊文穎 李仰真 陳孟民



摘??? 要:為了改善天津地區養殖牙鲆種質落后、疾病頻發的現狀,規范養殖生產技術,促進漁民增產增收,分別從山東省海陽市引進‘鲆優2號牙鲆新品種,河北省秦皇島市購入普通牙鲆苗種,通過8個月的實地養殖對比試驗,獲得新品種牙鲆平均體重為539.79±83.52 g,成活率為91.00%,普通牙鲆平均體重為455.62±91.08 g,成活率為69.40%,結合本市現有養殖條件,提出牙鲆新品種養殖操作建議,形成適于本地區的養殖技術。養殖試驗表明,牙鲆‘鲆優2號新品種較普通苗種生長速度快且成活率高,適合天津地區養殖推廣。
關鍵詞:鲆優2號;引進;示范養殖;建議
中圖分類號:S965??????????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2.014
Introduction, Demonstration and Suggestion of 'Pingyou No. 2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I Nan1, SONG Limin1, WU Huimin1,LI Mingze1,JIAO Wanming1,KAN Zheng1, YANG Wenying1,LI Yangzhen2, CHEN Mengmin3
(1.Tianjin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221, China; 2.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CAFS),Qingdao,Shandong 266071, China;3. Tianjin Minfeng Aquaculture Company Limited, Tianjin 30048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ackwardness of flounder germplasm and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iseases in Tianjin, standardize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fishermen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income, a new variety of flounder 'Pingyou No. 2'was introduced from Hai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nd a common variety of flounder was introduced from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After 8 months of field tests,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new variety of flounder was 539.79 ± 83.52 g,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91.00%,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common flounder was 455.62 ± 91.08 g,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69.40%.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ulture conditions in this city, the operation suggestions of new variety of flounder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culture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this region was formed. The cultur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new variety of 'Pingyou No. 2'Paralichthys olivaceus grew faster and had a higher survival rate than the common fry, which was suitable for breeding and promotion in Tianjin.
Key words: flounder; new variety; introduction; breeding demonstration; suggestion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隸屬于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牙鲆亞科(Paralichthyidae)、牙鲆屬(Paralichthys)。主要分布于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朝鮮、日本俄國遠東沿岸海區[1]。牙鲆肉質細嫩,脂滿味美,并具有繁殖力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魚類。牙鲆在天然海域生活時,餌料多為低值雜魚蝦[2],可以充分利用我國沿海豐富的野雜魚資源,轉化為高級魚肉產品;另外,其又是適合使用配合餌料飼養的品種,為工廠化和其他形式的人工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牙鲆在天津地區海水魚養殖中占重要地位,但由于缺少優良品種、病害多發、養殖尾水富營養化等原因,目前產量下降趨勢明顯[3]。陳松林研究團隊針對牙鲆抗病性能進行了一系列育種研究,培育出花色好、生長速度快、對遲緩愛德華氏菌病具有抗性的牙鲆新品種——‘鲆優2號,在山東海陽、日照、萊州等地已經獲得較好的養殖效果,并于2017年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4],為我市新品種引進、改善牙鲆養殖萎縮現狀提供了新出路。鑒于此,項目組組織實施了牙鲆‘鲆優2號新品種的引進與養殖示范工作,以期為振興天津市的鲆鰈類產業、促進漁民增產增收提供借鑒。
1 牙鲆新品種的引進
1.1 養殖環境介紹
項目于天津市漢沽區某養殖場內開展,養殖試驗占用工廠化車間約500 m2,方形抹角水泥池10個,底面積約42 m2,深0.8 m,水泥池內布置散氣石20個,另配備1 200 m深度的熱水井1眼,40 m深度淺水井1眼,50 kw發電機1臺,7.5 kw羅茨鼓風機2臺。養殖水溫為19.75 ±2.75 ℃,鹽度為28±1,pH值為8.05±0.36,DO值為7.08 ±0.94 mg·L-1。
1.2 苗種來源
牙鲆‘鲆優2號新品種于2018年7月從山東省海陽市某公司引進,普通牙鲆苗種于同年8月從河北省秦皇島市某公司引進。生長對比實驗始于9月,選取新品種牙鲆初始體重39.47±9.12 g,共計6 000尾;選取普通牙鲆初始體重34.61±12.35 g,共計2 000尾,實驗止于次年5月,歷時8個月。
1.3 實驗魚選擇
現場觀察苗種體色鮮艷、無傷、無畸形,攝食正常,反應靈敏,且經過咨詢比較選取用藥少、生長速度快、規格整齊的同批苗種作為研究樣本。
1.4 實驗魚運輸
近幾年伴隨物流水平的提高,我國活魚運輸也有了長足發展。目前牙鲆活魚運輸多采用陸上車運,其優點是運輸量較大,受天氣影響較小,可直達目的地,缺點是距離超過3 000 km時,操作較為困難;空運,適合遠距離運輸,用時短,但是運量有限、成本較高、裝卸麻煩,一般從機場到目的地仍需倒車運輸;船運,運輸量大、所需設備簡單、水交換條件好,但易受地理條件和天氣制約。
本實驗采用路上車運方式。牙鲆‘鲆優2號苗種采用塑料袋充氧,利用裝有空調的貨車從山東運至實驗地;普通牙鲆苗種則采用網屜隔離,利用裝有水箱的卡車從秦皇島運至實驗地,具體操作如下:1.4.1 塑料袋充氧運輸 此方法適用于陸運、空運、船運,運輸前進行如下準備:
(1)運輸前14 d,在投喂飼料中添加Vc、Ve,以提高苗種的抗應激能力。
(2)運輸前12~24 h停食,將待運魚苗集中困苗,并適當增加換水量,使魚苗消化道排空,降低應急,減少運輸中排泄物對水體的污染。
(3)盡早采用換水或者流水逐漸降低待運苗水溫,降低魚苗在運輸過程中的代謝速度、減少體能消耗。注意降溫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易發生鰭條充血、導致死亡。
(4)準備所需用具,主要包括雙層聚乙烯袋,泡沫箱,扎口繩等。
(5)運輸用水必須經過過濾除雜、除菌,事先調好鹽度和溫度。
操作實例:檢查塑料袋是否漏氣,將300尾4 cm魚苗連同5 L 13 ℃水倒入10 L袋中,排出袋中空氣,充氧后扎緊口,放入合適的泡沫箱中,可運輸10 h;每袋裝30~48尾6.5~11 cm魚苗、充氧,18 ℃水溫經12 h封閉式運輸基本無死亡。
1.4.2 籠運 卡車上放置水槽(其通常為聚氨酯、強化玻璃鋼等隔熱材質),槽底設充氣管,內放籠子(可用活蝦運輸網籠),魚苗均放于籠內,將籠逐層摞起,加水沒過網籠。參考示例,4 t卡車可裝運8~10 cm幼苗1萬尾,水溫13 ℃條件下運輸20 h。
1.5 實驗魚接收與暫養
接收養殖場提前準備好暫養池,注滿過濾水,調整池水溫差小于2 ℃,鹽度差小于2,光照取100~300 lx。接收魚苗按一定密度(表1)輕放入池,暫緩投喂,避免驚嚇刺激,加大換水量,逐漸過渡到正常養殖條件。按照產品說明用量,采用碘制劑藥浴,換水后嘗試投喂添加復合維生素的飼料。
2 養殖管理
2.1 水泥池及換水量
采用工廠化流水養殖方式。水泥池形狀為方形抹角,面積42 m2,進水口位于池邊,可順時針沖水,排水孔在中央,易形成圓形水流,有利排污,內設充氣石20個。牙鲆養殖池水水位一般需要30 cm 以上,實驗期間控制水位為45~50 cm。日換水量為3.5~4個循環,并徹底清池2次。
2.2 放養密度
實際放養密度,與水質、水量、水池形狀與規格、魚苗大小、餌料質量等都有很大關系,不能一概而論,須要綜合養殖設施條件和管理水平,以充分發揮魚苗生長優勢為目的經常進行動態調整。適宜條件下,放養密度可參考表1進行調整。
2.3 餌料選擇與投喂
牙鲆對飼料營養的基本需求是高蛋白、中脂肪,餌料選擇:一是要適合其生長階段,營養全面;二是方便獲得和投喂;三是對水體污染小;四是價格合理。經過調查研究和比較,項目組選擇萊州鴻頤水產有限公司生產的“海童”牌鲆鰈類配合飼料(主要營養成分百分比:粗蛋白≥49.0,粗脂肪≥9.0,水份≤10.0,粗纖維≤2.0,粗灰份≤17.0,賴氨酸≥2.5,總磷1.5~3.0)進行實驗養殖。
投喂管理是牙鲆養殖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與水質保持、疾病預防、經濟效益等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的聯系。一般規范是在前期幼小階段,代謝較快的時期,盡可能增加投喂次數,每天可規劃為4~6次,以后隨著個體生長減少投喂次數而增加單次投喂量。本項目組在牙鲆苗體重100 g左右時,日投喂3次,300 g左右日投喂2~3次,500 g左右時日投喂2次,500 g以上時日投喂1次。牙鲆膨化顆粒飼料的投喂方案見表2。
2.4 度夏和越冬管理關鍵技術
2.4.1 高溫度夏管理 天津本地養殖場多通過鹽田或水渠進水,夏季(7~9月)氣溫高,水源露天暴露時間長,受氣溫影響大,溫度一般超過30 ℃,另外降水較多、外海易爆發赤潮、池塘浮游動物變化劇烈等情況的發生,同樣會影響水源水質。如果缺乏必要的遮陽措施,伏天車間氣溫可超過35 ℃。由于牙鲆屬于冷溫性魚類,此條件不利于養殖生產。必須探索相應的對策。
(1)車間進行遮陽處理,加強通風,靈活運用井水水溫較低的物理特點,進行養殖用水降溫。
(2)夏季高水溫期(超過25 ℃)每天投喂1次,或者2~3 d投喂1次,而且投喂量控制在飽食量的50%~60%,同時添加維生素類。超過27 ℃停止投喂并設法降溫。
(3)高溫期到來之前將養殖密度降低10%~20%。
(4)水溫越高,代謝越快,為保持池內潔凈狀態,需要在7月之前進行倒池,以徹底清理水泥池內外。將換水量增加50%~150%。
(5)靈活運用中藥進行疾病預防。采用“三黃一板”每月進行1~2次藥浴,解暑祛毒。
2.4.2 低溫越冬管理 冬季氣溫低,為了維持牙鲆生長,需要結合本地地下井水資源和現有的養殖設施,適當改進養殖和管理方式。
(1)鑒于水源溫度低、水質清瘦,可通過減少換水強度,降低換水量,以利于保溫節能,在保持水溫的前提下,換水量可以減少10%~50%。
(2)適當調整投餌時機和投餌量。為了促進攝食,將投喂時間改在換水后、水溫較高的時間段,并視魚攝食情況降低投喂量或較少投喂頻次。
(3)疾病預防。低溫季,淋巴囊腫病是預防的重點內容。不同實驗組淋巴囊腫病的主要流行時間略有差異,對照實驗魚主要在11月底至4月中旬、新品種魚在12月中旬至3月份,嚴重時間集中于2月前后,為氣溫最低時期。養殖實踐表明淋巴囊腫病在水溫低于20 ℃時暴發,新品種牙鲆較普通牙鲆淋巴囊腫病發生時間短并且爆發程度低,說明其對淋巴囊腫病有一定抗病優勢。
3 養殖結果
經過8個月的養殖周期,牙鲆新品種商品魚平均體重達539.79±83.52 g,共獲得5 460尾,成活率91%,普通商品魚平均體重455.62±91.08 g ,共獲得1 388尾,成活率69.4%。可見,新品種的養殖效果優于普通牙鲆。
4 討論與建議
4.1 推進牙鲆養殖管理規范化
據報道遼寧東港某漁場經過不到4個月的海水池塘養殖,獲得牙鲆“鲆優 2 號”平均體重為306.8 g,成活率為 68%,獲得普通牙鲆平均體重為251.8 g,成活率為49%[5]。2014年山東某漁場經過11個多月的車間養殖,獲得“鲆優2號”平均體重為285 g,成活率為81.3%,普通牙鲆平均體重為250 g,成活率為68.7%[6]。本次試養結果優于上述養殖范例,項目組通過細節優化,論述了養殖技術要點。
經調查,我市現有養殖場的配套設施和生產布局相差不大,如前文所述,整體產業比較集中,但是獲得效益參差不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苗種選擇和生產管理方式不規范[7]。
4.2 選擇合適苗種
未經過選育的苗種,親本背景不清,有可能是由近親繁殖所得,一般抗逆性較差,且參差不齊,后期生長差異較大,分苗管理工作量大,不適合作為養殖對象;經過專業選育的品種尤其是抗病品種,生長速度快,一般規格整齊,便于管理,發病閾值較高,能夠從根本上降低養殖風險,為高產出、高效益打下基礎。
4.3 優化魚苗運輸方法
近幾年伴隨物流水平的提高,我國活魚運輸也有了長足發展。目前牙鲆活魚運輸多采用陸上車運,其優點是運輸量較大,受天氣影響較小,可直達目的地,缺點是距離超過3 000 km時,操作較為困難;空運,適合遠距離運輸,用時短,但是運量有限、成本較高、裝卸麻煩,一般從機場到目的地仍需倒車運輸;船運,運輸量大、所需設備簡單、水交換條件好,但易受地理條件和天氣制約,裝卸麻煩。
根據裝運魚苗的包裝形式,又可分為塑料袋充氧包裝、水槽(帆布簍)充氣散裝、籠裝或網屜隔離充氣裝運等。其中塑料袋充氧可適合多種運輸方式,便于抽檢、觀察,在規范的增殖放流活動和珍貴苗種的運輸中被廣泛采用,但是其對水質、設備、包裝密度、運輸時長、溫度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進行前期實驗確定各項參數;水槽(帆布簍)充氧運輸方式對設備要求簡單,多用于短距離、倒運,可憑經驗運輸,運輸量不大;籠或網屜的采用,克服了水槽(帆布簍)運輸過程中因為魚過度集中造成局部缺氧的弊端,極大提升的運輸限度,目前在鲆鰈類魚苗或成魚、蝦蟹貝類的運輸中廣泛采用,但其因其開放環境,不利于低溫保溫,又因為網格之間常有魚、蝦躥出,限制了抽樣、計數的準確性。
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苗種的運輸方式。魚苗運輸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備好應急設備,例如冰塊、水泵、氧氣泵等,魚苗須要停食、并進行困苗操作,提前做好溫度、鹽度、裝袋充氧與運輸時間、死亡率影響關系的實驗。運輸方式采取的恰當,對魚苗的損傷就會越小,苗種適應新環境的速度就會越快,減少資源浪費。
4.4 建立科學的管理流程
生產過程中的日常管理內容包括:進排水調節、供氣調節、魚苗布置、飼料投喂等,是一項全面、連貫而且細致的工作,每天每一項工作都要照顧到。
4.4.1 餌料投喂 餌料投喂需要在現場操作中根據魚的實際攝食狀態、殘餌量等情況靈活調整,若水質、魚體質良好,可先將理論投喂量的60%快速投喂,余量視情況投喂,掌握慢、快、慢的投喂節奏[8]。避免長期單獨投喂一種餌料,造成營養不全面、影響魚體生長甚至發生疾病。不能忽視營養添加劑、保健產品的使用,但需要做到有計劃、無浪費。
天津地區春秋季氣溫適宜,應抓住時機,嘗試增加投喂量和投喂次數,促進魚苗的快速生長。有條件的情況下適時結合使用野雜魚部分替換顆粒飼料,以期縮短上市時間[9-10]。
4.4.2 清掃池底、池壁 殘餌和排泄物的堆積和附著會造成水質惡化,是滋生病害、影響魚體生長的重要原因,對于水流旋轉性能較好的水泥池,每月需進行2次以上的徹底清掃,對于水流旋轉性較差的水泥池需要每天進行吸污或清掃。
4.4.3 及時替換排水口堵塞 養殖水泥池底為鍋底形,且形狀越近似圓形越容易形成旋轉水流、帶出污物,一般出水口位于鍋底最凹處、旋渦中心,其上須放置鏤空堵塞以利于排污并防止魚逃跑,必要時堵塞可套上聚乙烯網。水堵或者其上面所套的網必須根據魚苗的大小及時更換,保持排污孔徑最大又不至于逃魚,堵塞需要每日進行清理和檢查,使污水盡可能迅速而徹底排出。工廠化養殖車間排水口堵塞示例見圖1。
4.4.4 改良充氣方式 現有養殖場的充氣方式大致有單獨使用吊墜加氣石充氧、納米氣管充氧、兩者結合充氧等方式,經過調查研究,在水池四周增加布置條形納米增氧氣管,可以增加水體溶氧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污物向排水孔聚集,能夠起到改善養殖環境的作用。工廠化養殖車間充氣方式見圖2。
4.4.5 分選與隔離 養殖過程中進行篩選、分養是獲得良好飼養效果的重要技術。牙鲆屬肉食性兇猛魚類,幼苗時個體差異過大,會產生嚴重的互殘現象,降低成活率,另外在養成過程中弱小個體搶食艱難、不能附底、體色變黑易成為病原入侵額門戶,因此需要管理者有計劃、有規律的對養殖魚體色和行為進行觀察,及時進行大小規格篩選,及時稀疏密度進行分養,及時發現瘦弱、體色異常個體進行淘汰,科學的管理可以代替藥物成為低成本、效率高的健康養殖手段。
4.4.6 不同時節合理調配資源 由于牙鲆越冬養殖過程中,水溫在 10~20 ℃時易發生淋巴囊腫病毒性疾病[11],且水溫低于15 ℃時,難于自愈[12-13],另外低溫也會造成生長速度緩慢。因此,冬春季首先要做好車間、水池的保溫措施,例如采取棚頂添加保溫層、進水管保溫、充氣室保溫、適當增高水位等措施。我市具備珍貴的地熱資源,符合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地熱水與鹽井水,將二者適當配比用于養殖。此季節海水質量一般較好,可以利用我市養殖場附近多汪子或溝渠等資源,引入外海水,淺水薄灘,隨著日照時長、氣溫升高,水溫能夠很快達到較高溫度,當水溫處于17~23℃時直接作為養殖用水。
夏季氣溫高,往往會造成較大養殖損失[14],因此渡夏管理的首要目標是降低高溫氣候對養殖生產的影響。我市養殖場附近多灘涂,含水量較大,可以建立機井,利用淺層井水溫度較低的特點結合外海水或者直接將鹽井水暴曬后作為水源使用。
4.5 防控疾病
近年來,我市牙鲆產量逐年下降,病害頻發。實驗魚試養過程中,發生的主要疾病為腸炎、腹水,淋巴囊腫病。常規的開放式養殖不可能完全杜絕病原生物,一些致病菌、病毒、寄生蟲是伴隨養殖動物生長的,但它們如何對養殖對象產生質變作用,發生疾病,這和魚體自身的抵抗能力直接相關,更與養殖管理方式聯系緊密,換個方式講,多數疾病都是管理不當“養”出來的。因此,從業者應該樹立理性的養殖觀念:首先,選擇經過專業選育的品種尤其是抗病品種作為養殖對象,這樣可以提高發病閾值,從基礎上降低養殖風險,才有可能實現高產出、增效益;其次,科學投喂,控制密度,及時分苗,合理換水,合理調節水溫和充氣方式,及時發現病態魚苗,及時淘汰或者隔離,慎重使用藥物[15-16]。
參考文獻:
[1] 宋立民, 于清海, 袁立來, 等. 回捕牙鲆生長和攝食狀況調查研究[J]. 天津農業科學, 2019, 25(5): 33-38.
[2] 宋立民, 劉肖蓮, 于清海, 等. 放流用牙鲆苗種培育策略[J]. 海洋科學, 2013, 37(10): 142-147.
[3]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4[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
[4] 陳松林. 魚類基因組學及基因組育種技術[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7 .
[5] 黃海水產研究所. “鲆優2號”牙鲆新品種在遼寧東港推廣養殖通過現場驗收[J]. 水產科技情報, 2020, 47(6): 351-352.
[6] 佚名. 牙鲆“鲆優2號”[J]. 中國水產, 2018(4): 65-72.
[7] 劉云鵬, 畢力格, 劉迎貴. 建立良好養殖管理規范,全面提高畜禽產品質量[J]. 養殖與飼料, 2020, 19(11): 124-130.
[8] 林瓊武, 陳學雷, 艾春香, 等. 閩南池塘養殖牙鲆和舌鰨試驗[J]. 水產養殖, 2005, 26(4): 23-26.
[9] 周興. 顆粒飼料和雜魚對牙鲆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J]. 飼料研究, 2020, 43(2): 39-41.
[10] 常忠岳. 影響工廠化牙鲆生長及成活的因素[J]. 海洋漁業, 2000, 22(1): 34-36.
[11] 孟凡亮, 曹龍龍, 焦秋林, 等. 一例牙鲆淋巴囊腫病例的診斷及病毒MCP基因遺傳進化分析[J]. 中國動物檢疫, 2019, 36(10): 98-103.
[12] SANO T, FUKUDA H, KOMATSU T. Thermal effect on lymphocystis of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quatic Animal Health, 1994: 4-8.
[13] ESSBAUER S, FISCHER U, BERGMANN S,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ORF 167L of 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Iridoviridae)[J]. Virus Genes, 2004, 28(1): 19-39.
[14] 李征遠. 海水養殖防高溫措施[J]. 科學養魚, 2019(9): 63.
[15] 劉肖蓮, 宋立民, 姜巨峰, 等. 地下水節水養殖牙鲆防病害實用技術[J]. 河北漁業, 2016(2): 44-46.
[16] 宋立民, 張韋, 孫曉旺, 等. 水產動物養殖尾水管控策略[J]. 農學學報, 2019, 9(10):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