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杰



摘要:在居住類室內設計中,色彩具有無與倫比的表現力與象征力,作用于人的情感。色彩是一種情感語言,室內設計中色彩的應用需要結合房屋屬性,滿足居住者的需求。本文著重闡述了色彩在居住類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策略,即色彩要與室內功能空間相協調、色彩要與室內光相匹配、色彩要與室內載體相搭配、色彩要與居住者需求相結合。以期為居住類室內的色彩設計提供一定借鑒,并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適的室內空間。
關鍵詞:色彩;居住;室內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2-0097-02
在居住類室內設計中,色彩的設計需要考慮三個方面因素:一是,外部環境因素,比如氣候、光線等;二是,建筑物自身因素,比如格局、方位、材質等;三是,居住者因素,比如色彩偏好、藝術偏好等。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考慮色彩的象征意義、表現力以及搭配等。室內設計是以藝術的形式對空間進行再創作,并實現創造性的表達。室內設計不僅注重物質表層的創新設計,更注重精神需求層面的需求,以及其與區域功能方面的契合[1]。在室內設計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設計要素之一,色彩帶來的視覺印象對人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色彩視覺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形式。因此,色彩的表達能夠為室內空間創造出更豐富的層次感與情感,色彩是室內設計的靈魂。色彩在居住類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是具有策略性的。在室內設計實踐中,色彩設計講究創新,設計者要充分發揮想象力,而非簡單機械的套用現成的公式。
1 色彩要與室內功能空間相協調
室內空間是有限的,在這特定的、完整的空間中,如何使色彩設計各基本元素之間的配合達到完美,需要恰當地確定基色調和重點色。基色調是指室內整體空間所呈現出的基本色調;重點色,即是指主體的色調。基色調是室內的主旋律,它體現了建筑內部空間的功能和性格,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直接影響環境氣氛和意境的創造。室內重點色通常以主體色為主,重點色與基色調搭配時應有變化,統一中應有對比,才能成為視覺中心。重點色與基色調之間的配合還應形成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彼此襯托的有機體。
1.1 色彩與臥室空間相協調
臥室色彩應盡可能體現主人的色彩偏好,但色調需要考慮柔和,體現溫馨、浪漫的情感。臥室家具的顏色要考慮與墻面、地面等顏色的協調性,淺色家具能擴大空間感,使房間明亮整潔;中等深色家具可使房間顯得活潑明快。不僅如此,還需要考慮臥室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色彩設計方案。比如兒童房應明快、活潑,充滿想象與幻想,同時還需考慮兒童的性別因素,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合理設計色彩。如圖1所示,兒童房色彩明快、活潑,結合軟裝飾使人充滿想象與幻想。再比如臥室裝飾色調暖些,有利于增進夫妻情感的和諧。此外,青年房與老年房的色彩也應有所區別,需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居住者的需求。
1.2 色彩與客廳空間相協調
考慮客廳的功能與位置,以及客廳給訪者的第一印象,應以突出熱情大方為主,同時還要考慮主人的個性偏好與藝術修養,以呈現溫馨為主調,突出情感的輔助作用。客廳一般面積較其他房間偏大,色彩運用也最為豐富,突出各個重點裝飾部位。客廳色彩的設計與搭配選擇,還需考慮客廳的朝向,不同朝向光線也不同,因此又需要考慮光線因素,進而依據色彩心理學原則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一般會選擇暖色系,且色彩不宜過于對比,可結合主人色彩偏好進行合理的補色設計。如圖2所示,客廳的中式家具配以橘黃色系的暖調,彰顯了主人的熱情大方,體現其文化修養[2]。
1.3 色彩與書房空間相協調
書房具有工作與學習的功能,對室內環境有不一樣的要求。因此,色彩設計可以選擇安靜優雅的風格,色調上應選擇穩重的顏色。家具和飾品的顏色,可以與墻面保持一致,在其中點綴一些和諧的色彩。書房用淡藍色裝飾,使人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研究,并考慮人眼疲勞等因素,可適當搭配淺綠色。總之書房色彩應柔和,盡量避免大紅大綠,以及雜亂的拼色[3]。如圖3所示,淡藍色裝飾的書房,使人能夠集中精力學習與研究,簡潔而不簡單。
2 色彩要與室內光相匹配
居住類室內設計時,色彩的設計不僅要關注室內空間的功能因素,還需要關注光的因素,即自然光與人工光。在自然光源下,要以不同房間的朝向為基礎因素進行色彩設計,靈活的將自然光運用到室內照明中。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光的作用,還需要在室內色彩設計中結合自然光的需求,合理進行色彩搭配,運用色彩本身的明度值去平衡整體明暗關系,進而提高自然光在不能達到區域中的照明質量。在人造光下,通過人工光的色彩和光線的位置營造空間.注意應根據空間環境的條件來選擇合適的光源色彩,從而獲取最佳空間色彩。
3 色彩要與室內載體相搭配
理論上,所有顏色被認為是無光澤的、純粹的、始終如一的,而在室內設計實踐中,色彩必須附著于載體上,而載體的屬性對色彩的表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室內的色彩設計中,通過載體的合理搭配與運用能夠帶來特殊的色彩效果,這些都需要在色彩設計中十分注意。實際上,在室內設計中,載體的各種因素都會對色彩設計提出特殊的要求。比如紋理因素,在色彩設計中,紋理所產生的小規模陰影和光澤會改變色彩的外觀,進而影響色彩的表現,由于觀察角度與光照角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此外,金屬材料的不同屬性也會對色彩的表達帶來明顯的影響,這也要求在色彩設計時,注重不同金屬材料對色彩的不同要求。在色彩的協調中,色彩的相互關系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在同一空間區域,不同色彩的強烈對比會造成色相間的方向變化。比如,鮮綠色在粉紅色背景下會顯得更加鮮艷。此外,色彩的光效應也要求色彩設計時關注光線因素,色彩和色彩效果是由光線產生的,在室內空間中進行色彩設計時,需要考慮光線的不同,以及人工照明與日光的區別,需要分別在兩種光線和兩種光線結合的模擬實際照明下進行評估[4]。
4 色彩要與居住者需求相結合
色彩在居住類室內設計中應用時還要考慮“人”的因素,要考慮居住者的基本屬性,比如性別、年齡、職業等,同時也應充分考慮居住者的文化背景、傳統觀念等因素,從而實現色彩創意。色彩的協調還需要符合人們的心理與生理方面的需求。
人們對居住類室內設計的需求不斷變化,物質需求已經成為基礎,精神、情感依附于設計藝術上,是人們更高的追求[4]。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人們對色彩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象征意義,在不同的地區、不同民族之間,色彩被賦予不同的象征意義,進而延伸為不同的情感。不僅如此,不同的性別對色彩的象征意義也有不同的理解。面對色彩,人們能夠產生具體聯想,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抽象聯想,進而形成了色彩心理。在室內設計中,人們對色彩產生的這種色彩心理需求,是室內設計需要關注的核心要素[5]。
人們是通過眼睛來“看到”色彩的,色彩只有當看到時才存在,而且色彩是一種感覺,一種存在于大腦中的感覺。實際上,人們看到的所有物體都是視覺感受,是大腦對亮度變化的感應,其中色彩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不同色彩對人們的視覺感受是不同的,色彩能夠通過視覺在人的大腦中產生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比如,色彩的膨脹感與收縮感、色彩的進退感、色彩的輕重感、色彩的興奮感與安靜感等。一般來說,色彩不具備生理學內容,但在心理上卻能夠產生不同的感受,色彩通過人的心理渠道獲得新的、自由的色彩感覺,且不同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5]。因此,居住類室內設計的目的在于給人提供舒適、享受的環境,色彩的應用要以能夠影響人們情緒為基礎目的,通過色彩的協調創造出層次感,給人身心健康與美的享受。
5 結語
室內設計的裝飾色彩搭配方面,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對色彩的偏好也會不同,給人的視覺感受和情感體驗也不同,這種差異是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形成的共性認識。在室內設計實踐中,對于同一地區的人們,色彩的這種共性認識對色彩搭配提出了清晰的要求。通常居住類室內設計涉及多個功能區域,即使同一個功能區域也會涉及多個色彩,這些色彩通過對比或配合,才能營造出美感。
參考文獻
[1]張蕾,色彩在室內空間裝飾設計中的表現與運用的幾點思考[J].現代裝飾(理論),2016(07):117
[2]王秀萍,建筑裝飾設計中色彩的運用思路[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 (14):86.
[3]夏青,徐釗.基于青年群體居住需求的室內色彩設計探析[J]工業設計,2020 (02):92-93
[4]張揚,室內設計中居住空間的色彩研究[J].大眾文藝,2017 (09):93-94.
[5]白璐.論色彩在居住類空間中的設計效應及方法[J].建材與裝飾,2016 (5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