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2019年10月30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顯著上升。電子煙正對青少年構成誘惑,威脅祖國下一代身心健康。
加拿大多倫多全科醫院的重癥監護室里,躺著一位年僅17歲的少年,他的身上插滿管子,意識全無,僅能依靠醫療器械來維持生命。在醫院為他進行仔細檢查后,驚人地發現,該少年的雙肺已經徹底淪為——爆米花肺,最終醫生給出的唯一治療方法就是換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肺并成功移植,他的壽命最多只有6年。最后經過多方排查,發現致使陽光少年變成“機械玩偶”的罪魁禍首就是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電子煙。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煙草流行報告》曾明確指出,電子煙含有包括尼古丁在內的其他有害物質,吸電子煙理應被納入吸煙的范疇。然而,日前有調研發現,盡管線上銷售和廣告已被發文禁止,但電子煙正通過青少年喜愛的自媒體、短視頻平臺以及線下自動販賣機等渠道銷售,并且以鮮艷的外表、各種果味的煙彈吸引年輕人的眼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結果顯示,過去5年初中生吸卷煙比例明顯下降,但使用電子煙比例顯著上升;當前,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電子煙的人數達1 000萬,以15~24歲的年輕人為主,青少年群體是電子煙消費主體。
1.個人原因
青少年關乎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他們正處于自我意識和叛逆性逐漸增強的時期,具有一定從眾心理,恰好符合電子煙的流行特性;青少年對電子煙的危害認知不足,在他們的認知中,抽電子煙或者蒸汽煙都是無害的;部分電子煙便攜性很高、使用方便,看起來很酷,虛榮心導致他們想以此吸引他人目光;部分青少年的父母及家中其他長輩有吸煙的習慣,引發青少年好奇模仿,導致煙癮的產生;青少年年齡小、思想認知不成熟,面對與家人或同伴的沖突,無法排解,電子煙可暫時麻醉神經,使他們忘卻痛苦,獲得短暫的快樂。
2.社會原因
近幾年,我國舉辦了多場國際電子煙加盟、分銷、體驗展覽會。一些參展商特意強調“展銷產品大煙霧、多口味、無卷煙危害”,很受青少年歡迎。
電子煙商品本身為了吸引青少年消費,將其中的煙油配以特別的香精配方,達到吸引青少年使用甚至依賴的目的;而且在各種電子煙宣傳中隱瞞不良反應,甚至謊稱其無害,借此獲取商業利益。
目前,我國對電子煙尚缺乏規范,僅有浙江杭州等少數城市的地方立法把電子煙納入公共場所禁煙范圍。因屬性未明確界定,電子煙在生產、銷售、使用范圍、廣告促銷贊助等方面,依舊游走于“灰色地帶”。
1.家庭教育
青少年對電子煙缺乏了解,不清楚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家長可以采用圖片、視頻等直觀的方式,給孩子科普電子煙的危害;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應避免在孩子面前抽煙或者不抽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如果發現孩子抽煙,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做到先謀后定;平時留心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發現孩子出現抽煙的征兆時,要和孩子好好交流并作出引導。
2.學校教育
如果老師發現有學生吸電子煙的現象應及時制止和教育;通過班會、黑板報及微信公眾號、學校官網等線上和線下平臺宣傳電子煙的害處;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實現對學生的監管教育;肅清周邊學校環境,對周邊商店、流動攤點經常性隨機檢查,禁止向學生售賣電子煙產品;建立電子煙長效機制,加強監管,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
在不良文化的侵蝕下,青少年吸食電子煙的情況日趨嚴峻,亟須完善法律及綜合性措施,讓青少年遠離電子煙侵蝕,保護我國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建議對電子煙明確屬性界定、加強部門監管職責、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讓電子煙有法可依。基于電子煙與傳統煙草的聯系,應將電子煙納入煙草范圍管理,限制電子煙的各式廣告,嚴管電子煙的銷售渠道。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8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當前青少年控煙工作提出了要求。《通知》要求,開展電子煙規范管理,倡導青少年遠離電子煙。此前,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明確強調,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針對電子煙的立法問題,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姜垣認為:第一,要從源頭上對電子煙加以控制,限制電子煙營銷;第二,要加強監管,出臺電子煙的國家標準;第三,要明確規定公共場所不允許吸電子煙;第四,尤其要明確不允許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
目前,一些城市開始將電子煙納入“煙草制品”范疇進行管理。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明確,電子煙屬于煙草制品;新版《杭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則將電子煙納入控煙范圍。業內專家呼吁,應加大對電子煙的研究力度,出臺更加全面、細化的監管措施,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讓電子煙向青少年“斷電”。
編輯 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