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修
王女士幾年前患上躁狂癥,每到春季病情就會不穩定,好在家人都能及時帶她到醫院診治。2019年元旦,王女士與自己心愛的人結了婚,生活很幸福。可王女士患有躁狂癥一直是瞞著愛人的,她整日提心吊膽,怕愛人發現自己患病,于是就私自慢慢地減藥。由于緊張、壓力大,她出現了容易興奮的癥狀,夜里躁狂癥發作時不睡覺,甚至將家里的東西和電器全部摔壞。由于不了解王女士的病情,看到她經常無理取鬧,她的丈夫提出了離婚。王女士的家人這才說出了事情真相,并緊急送她進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春季氣候多變,陰雨天較多,易造成大腦內松果體素分泌增多,從而使機體內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現代謝紊亂,導致人體的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異常。在經濟、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壓力加重時,人們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另外,春季氣壓較低,容易導致神經功能紊亂,致使體內外失去平衡,加劇心理機能的混亂,出現抑郁、躁狂等癥,嚴重的可導致精神分裂癥等重型精神病。不同的病情對季節的敏感性也不太一樣,如冬季抑郁癥更易發作,而春季最易發生的精神類疾病則是情感性精神病,如躁狂癥。而由于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情感性精神疾病中女性的發病率更高。
春季心理疾患發病的前兆表現主要是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具體癥狀包括:失眠;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沒有明顯原因的持續疲乏感,休息后也難以復原;容易為小事發脾氣或常自責,有內疚感,自我評價過低等。這些癥狀持續發生,可能會引起慢性疲勞綜合征、抑郁癥等“心病”。精神疾病并沒有明確的病因,疾病的預防也沒有精準的方法,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減少精神類疾病發病的可能性:
1.多出門活動。冬去春來,很多人都沒有從冬季懶洋洋的狀態中走出來。只有多多外出活動,才能從外至內激發人體的興奮物質,身體處于興奮狀態就會驅逐抑郁。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以改變患者的性格甚至人生態度。
2.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質量的好壞是精神類疾病的一個重要風向標,睡眠質量不好也是精神類疾病的表現之一。由于季節原因,很多人會產生“春困”現象,很多臨床案例表明,充足的睡眠可以減少精神類疾病的發生、緩解患者病情,而睡眠不好則是促使精神類疾病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攝入充足的營養。春季來臨,人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需要攝入充足的營養以供給人體消耗。精神狀態不佳的人也可以咨詢中醫,服用針對季節的藥膳補充營養。
4.多聞香味。研究表明,香味對于調節人的情緒、治療疾病、保護人體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薰衣草是失眠癥患者的良藥,它的味道能夠改善抑郁癥狀;香橙的味道會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上班族”在辦公室壓抑氣氛中產生的緊張、不安感。
對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朋友、家屬在春季或季節交替時要對他們多加關心、理解和呵護。對于有精神病史或者正在服藥治療的精神病人來說,家屬應細心觀察病人的情緒、睡眠狀態,并根據具體情況,咨詢醫生是否加大服藥劑量;對于因季節變化而規律性復發的精神病人來說,家屬應提前與醫生溝通,對患者進行藥物劑量的調整。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