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房間干凈整潔,書桌上的物品擺放整齊,井井有條,才能讓人心情愉悅,且能靜下心來專心做事,效率自然也高。《弟子規》有云:“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可見,家居環境的整潔自古便受重視。而現代研究給出的證據是,房屋干凈、整潔不僅使人感到舒適,更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現代化的生活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起居,年輕人也更加崇尚自由和舒適,但作息不規律和生活環境的不整潔、不舒心會對人的精神狀態、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影響。很多老人可能早已對家中環境習以為常,自己并不覺得雜亂。可事實上,身體機能的衰退會使他們整理家務時更容易疲累,或者由于視力減退而看不出家中擺放是否凌亂。另外,老人囤積東西太多,可能是由于“囤積癥”產生的心理障礙,如果同時伴有明顯的性格改變,甚至將垃圾撿回家里儲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現,家屬發現此類情況要及時帶老人就醫診斷。
家居整潔的人比家里亂成一團的人,身體更健康,也更有活力。眾多研究表明,整潔的家居環境可以帶來如下好處:
提升身體機能。家中整潔,意味著做家務多,身體運動量大。做家務等日常活動不僅可提升幸福感,還能激活大腦,使人精力更旺盛。
注意力更集中。有條理是人的本能。所見之物越有序,就越容易感知記憶;大腦視覺皮層的負荷較輕,注意力更集中。如果家里很亂,可能降低工作效率,導致空余時間減少,形成惡性循環。
讓人心情更好。感官世界對人的心情有強烈影響。那些家中雜亂、不愛收拾衛生的人更容易心情抑郁和身體疲倦,他們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也較高。適量皮質醇有益健康,但皮質醇過高不僅會增加壓力,還容易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如頭痛、失眠、心臟病、痤瘡、消化不良、抑郁等。
更易獲得健康的身體。文明的素質不僅是知識儲備,更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家里整潔的人自律能力和組織能力也較強,他們在鍛煉身體方面更可能堅持實施,也更可能積極反思,調整并優化運動計劃。堅持鍛煉身體不僅能放松心情、緩解壓力,還能降低慢性病風險、增強肌肉力量等。
更易獲得好睡眠。每天早上整理床鋪的人比不整理的人晚上睡好覺的比例多19%;75%的人反映,剛洗過的床單令人感覺舒服,會讓人睡得更好;事事有條不紊,按時完成的人,晚上更容易入睡。保持充足睡眠,不僅第二天感覺精力充沛,還可提高運動效率、保持血糖穩定、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不易過敏或生病。室內長期不進行徹底清潔,致使家具下面或縫隙積滿灰塵,如果再沒有良好的通風,可滋生塵螨、霉菌和細菌等微生物,這都會增加居住者患過敏性和感染性疾病的風險。此外,日常使用的殺蟲劑或空氣清新劑等,會釋放有害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陰暗的光線、物品的囤積等還會增加精神疾病、意外傷害等發生風險。
成年人每天在室內的時間約20小時,整潔有序的室內環境對健康至關重要。老人雖然有日常整理家居環境的習慣,但是做大掃除,徹底清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兒女們還需花些時間幫助老人,及時發現并消除他們注意不到的安全隱患。年輕人家中凌亂與時間分配不合理、從小嬌生慣養、疲于工作應酬等相關。年輕人必須認識到家居整潔的重要性,提升整理家務的能力。
為了身心健康,可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每天花10~30分鐘處理家務,周末或節假日集中清潔,這么做既可以保證家中整潔,又不會影響其他活動。具體來說要做到:
1.養成良好習慣。堅持進屋換鞋、勤掃地面、東西用完放回原處、每天清倒廚余垃圾、定期大掃除等,將整潔當作習慣,才不會因繁忙而導致室內臟亂。尤其對孩子而言,生活習慣不同,甚至會導致人生態度不同,積極主動的人會越來越努力,而懶惰松懈的人則越來越頹廢。
2.丟棄不用的東西。定期檢查、清理長期堆放貯存的物品,像瓶罐、袋子、不常穿的衣服等,平時總覺得能派上用場,其實能用到的很少,反而會因為占用太多空間而顯得家中雜亂。
3.別忽視雜亂死角。花盆中的土、洗衣機內槽和下水管口、冰箱中的食材、衛生間馬桶周圍等,可能因長期潮濕而滋生霉菌;廚房臺面、地面、垃圾桶及角落的食物殘渣也能養活一窩蟑螂;書柜上很久沒動的書、衣柜里不常穿的衣服等都是螨蟲喜愛的環境。這些雜亂死角不僅不能忽視,還要經常清理。只有徹底清潔房屋,才能保持長久的身心健康。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