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宇
世界衛生組織胃病情況統計顯示,年輕人胃病發病率高達80%,然而他們大多數不會求助醫生,而是“擅長”自我診斷,“胃不舒服,喝點熱牛奶就行了”“夜宵戒個幾天,多喝點粥就完事”……事實上,醫學里并不存在“養胃”的明確概念。胃黏膜雖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但不能無限次使用,一旦胃黏膜開始萎縮,胃的病變就不再可逆,任何的藥物治療、食物保養只是避免情況繼續惡化。如果把養胃的希望寄托在某種食物上,可能反而把身體吃壞。
白粥。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糊化的淀粉,屬于半流質食物,易消化,一定程度上能減輕腸胃負擔,但想靠它養胃就大錯特錯。腸胃是有惰性的,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容易引起萎縮性胃炎。另外,喝粥不需要過多咀嚼,沒有經過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到胃里會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尤其會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病情。
牛奶。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種說法:“睡前喝一杯熱牛奶,睡得更踏實,還能養胃。”熱牛奶確實可以稀釋胃液,一定程度上緩解胃不舒服的癥狀,但也會讓胃酸分泌量大約增加30%。在出現反酸不適癥狀時,喝牛奶只能治標不治本。
蘇打餅干。蘇打餅干中有堿性的碳酸氫鈉,對胃酸過多造成的空腹胃痛有一定效果,但對健康人來說,胃部的pH值一般在0.9~1.5之間,屬于強酸環境,頻繁食用蘇打餅干會使胃部環境的酸性降低,不利于其殺滅雜菌,反而增加胃部患病風險。
紅茶。老一輩經常說“綠茶傷胃,紅茶養胃”,這是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紅茶屬于全發酵茶,發酵過程中茶多酚因發生氧化反應,含量要明顯少于綠茶。但即便少了茶多酚,紅茶中依舊含有咖啡因,這種物質也會促進胃酸分泌,本身胃就不好的人不宜多喝,一般情況下,一杯茶的茶葉用量不宜超過2g。
規律飲食很重要。不可暴飲暴食,少食用辛辣食物、冷飲、酒、甜食等,應養成規律飲食的習慣,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保持血糖穩定。
注意兩餐間隔時長。兩餐間隔時間太長會讓人產生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推薦的三餐時間是,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
細嚼慢咽不宜過飽。吃飯時要集中注意力咀嚼,有利于食物的機械性消化,減少腸胃負擔。長期吃得過飽,身體過剩的熱量會引起脂肪堆積,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
飯后不宜馬上躺下。飯后立刻坐著或躺下,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因此飯后最好站立或散步半小時左右,但不宜做劇烈運動。
剛吃完飯別喝茶。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后會產生不易消化的物質,給胃增加負擔,建議飯后半小時再喝茶。
編輯 蘇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