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 陳婕 李曉軍

摘 要:《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明確提出南京的綠化目標為“國內知名的花繁四季,‘山、水、城、林、文相交融的美麗古都”。自此,城市發展目標正式將城市花卉體系發展納入軌道。文章在此背景下展開,通過對城墻輻射范圍內的花卉資源現狀、花卉景觀特質、花卉布局特征進行系統調研梳理與思考,提出基于明城墻風貌的“一環、五片、六街區”的南京主城區主題花卉布局結構,致力于構建南京作為世界級人文花都城市的賞花藍圖。
關鍵詞:花卉主題;布局結構;明城墻
江南園林甲天下,南京作為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首,城市各類綠化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宋代王安石曾以一句“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描繪皇城南京的樹木濃郁,山環水繞。南京以其得天獨厚的山水條件逐步促成了“南京園林”的形成,并為持續發展奠定了天然基礎。2017年,政府制定《南京市綠地系統規劃(2017—2035)》,以期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將南京打造為“山、水、城、林、文”相交融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8年,《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明確提出新時期南京的綠化目標為“建設國內知名的花繁四季,‘山、水、城、林、文相交融的美麗古都”。自此,南京城市發展目標正式將城市花卉體系發展納入軌道。
本項目即是在此背景下展開,對南京主城區范圍內的花卉資源現狀、花卉展示形象、花卉布局特征進行系統梳理,發現優勢與不足,從城市特色、主導品種、賞花意境、發展規模、賞花品牌多角度思索如何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花都城市,旨在使主城主題花卉布局更加科學與可持續,真正實現“繁花四季,粉黛金陵”。
一、本文研究范圍界定
按目前行政區劃,南京主城包含六個轄區: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棲霞區、雨花臺區。其中城墻圍合范圍內涵蓋了玄武、鼓樓、秦淮三區的全部區域,即是通俗意義上的南京主城區。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范圍界定為明城墻圍合范圍內的老城區及其沿線周邊的輻射范圍。研究對象界定為城墻沿線公園、主城特色片區、主城特色街巷三大有機系統。
南京主城區的明城墻全長35.3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其沿線公園及景區高達30個,幾乎涵蓋了南京城區內所有重要公共綠地,著名的玄武湖公園、古林公園、清涼山公園、莫愁湖公園、白馬公園、九華山公園均在其中。
主城特色片區及特色街巷指已有既定花卉景觀特質的城市重要區域和其他亟須用花卉景觀提升的重點區域。本文界定的主城特色片區共五處:梅花山片區、頤和路片區、明故宮片區、老城南片區、雨花臺片區。特色街巷共六處:老門東歷史街區、熙南里文化街區、夫子廟歷史文化街區、新街口商業街區、1912商業街區、長江路民國歷史文化街區。
二、南京主城花卉布局現狀
(一)主城現狀花卉資源條件
南京作為四大園林城市之首,擁有合理的綠地布局結構和豐富的園林花卉品種,具備花卉主題特色的空間條件和花卉資源條件。南京常見的觀花植物按花色大致可分為紅色系22種、黃色系14種、白色系19種、藍色系1種、紫色系12種和多色系16種。
(二)花卉布局存在的問題
我們對各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得出具體花卉分布。首先可以看出,梅花、櫻花、海棠三品種在南京最受青睞,但是花卉主題布局存在的核心問題也較為明顯,不能從全局層面統籌花卉主題分布,品種與季相均單一集中,導致無法形成四季花開的格局,花卉資源的配置也未與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形成有效關聯。
三、基于明城墻歷史風貌的花卉布局策略
(一)設計策略——繁花四季的實現
花卉品種主輔結合,構建可欣賞的四季。在對主輔品種進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四點原則:花冠或花序較大或數量較多;花型美麗或花色鮮艷;花期長;以花木為主,補充藍紫色花系。在考慮現有花卉資源基底,并對四季花卉最佳觀賞期詳細分析后,最終選取適合南京主城區的主題花卉品種十一種,分別是梅花、櫻花、桃花、海棠、杏花、紫荊、月季、牡丹、紫薇、木蘭科、繡球。在輔助品種的選擇上,著重考慮花喬可以補充他季景觀,反映季相變化,所以將主要搭配品種定為桂花,力爭實現“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金陵勝景。
(二)設計策略——特色賞花品牌的打造
通過“環、片、線”聯動布局,三大路徑實現南京特色賞花品牌的塑造。
1.環:規模取勝,啟動明城墻公園環。
以櫻花、紫荊、梅花、桃花、杏花、海棠為六大主打品種,打造六個主題鮮明、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主題公園群。最終形成一條媲美“波士頓翡翠項鏈”、具有世界級城市特色的花卉主題公園環。
櫻花段(神策門至解放門):玄武湖—雞鳴寺—北極閣公園—和平公園—神策門公園。
紫荊段(解放門至太平門):情侶園—九華山公園。
梅花段(太平門至中山門):白馬公園—前湖公園—中山植物園南園—琵琶湖公園。
桃花段(中山門至東水關、華嚴崗門至神策門):小桃園—繡球公園—八字山公園—閱江樓景區—月牙湖公園—光華門遺址公園。
杏花段(東水關至集慶門):東干長巷公園—中華門城堡—武定門公園—水關遺址公園—白鷺洲公園。
海棠段(集慶門至定淮門):莫愁湖公園—南湖公園—漢中門廣場—烏龍潭公園—清涼山公園—國防園—石頭城—古林公園。
通過花卉品種規劃實現櫻落玄武、紫氣東來、梅俏鐘山、桃源獅山、杏花秦淮、海棠石城的主題立意。
2.片:多元氛圍,豐富五個特色主題花卉片區。
主城范圍內現有以梅花為特色的梅花山片區和以薔薇為特色的頤和路片區,通過本次規劃布局,建議新增三處主題片區:以牡丹為特色的明故宮片區、以石榴為特色的老城南片區、以木蘭科為特色的雨花臺片區。最終形成梅毓鐘山、民國風情、故宮芳華、榴戀老城、蘭熏雨花意境的五大主題片區。
3.線:凸顯精髓,煥彩六個特色街巷。
通過分析建筑形式、文創內容與特色業態,將六大特色街巷分為三個類別。
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熙南里文化街區、夫子廟歷史文化街區為明清傳統建筑風貌歷史文化街區,花卉形態建議采用帶街區傳統元素的容器花卉與藤本植物,體現古風古韻。
新街口商業區屬前沿都市風貌現代商業街區,花卉形態建議采用簡潔時尚的容器花卉與時令特色花卉,體現絢爛活力。
1912商業街區與長江路民國歷史文化街區屬民國建筑風貌藝術文化街區,花卉形態建議采用質樸的容器花卉、時令特色花卉與藤本植物,體現端莊雅致。
(三)設計策略——六字手法對全城花都氛圍的渲染
采用“花園、花路、花墻”六字手法全城渲染花都氛圍。全城范圍內都貫穿六字準則進行營造。
三大策略支撐下,實現“一環、五片、六街區”的南京主城花卉布局結構。
四、策略指導下的具體設計亮點
(一)明城墻公園環花卉主題設計
以紫荊主題段(解放門至太平門)為例。首先確定該段的重點區域為情侶園濱湖線和花卉園片區—龍蟠路—九華山城墻沿線,為契合紫氣東來特色主題,主題植物選用加拿大紫荊、丁香、紫葉李、紫薇。其中情侶園至百花園段,選用加拿大紫荊、丁香、紫薇;九華山段選用紫葉李、郁李。其他搭配植物有紫藤、郁李、木槿、郁金香、二月蘭、柳葉馬鞭草、桃花、鳶尾、紅花酢漿草。
(二)特色片區花卉主題設計
以明故宮片區為例。該片區主要公園包含明故宮遺址公園、午朝門公園、東華門遺址廣場、西華門遺址廣場、南京博物院、原國民政府舊址等。核心打造春夏兩季,主題植物選用牡丹與芍藥,搭配植物為繡球,區域內道路重點展示牡丹、草本繡球、粉團莢蒾;沿路圍墻采用凌霄與薔薇。
五、構建世界級人文花都城市的賞花藍圖
通過系統科學的花卉布局規劃最終得出依托于明城墻格局、由十二種主力花卉構成的主城賞花藍圖,理論角度實現花繁四季的格局。
以春季為例。1-3月,以玉蘭、海棠為主,觀花點在雨花臺風景區、情侶園、玄武湖公園、中山植物園、白鷺洲公園、莫愁湖公園、清涼山公園;3月,以櫻花、桃花、二月蘭為主,賞花點在小桃園、八字山公園、閱江樓景區、月牙湖公園、光華門遺址公園、白馬公園;4月以牡丹、芍藥、紫荊為主,賞花點在古林公園、明故宮遺址公園、午朝門公園、情侶園、中山植物園、明故宮片區;4-5月,以郁金香、紫薇、薔薇為主,賞花點在頤和路街區、熙南里、中山植物園、情侶園、玄武湖公園、老門東;5-6月,以木香為主,賞花點在瞻園、玄武湖、北極閣、中山植物園、梅園新村、總統府、古林公園。
以秋冬為例。9-11月賞菊,賞花點在玄武湖公園、莫愁湖公園、雨花臺風景區、中山植物園;8-10月賞木芙蓉,賞花點在月牙湖公園、明御河公園;9-10月賞桂花,賞花點在玄武湖公園、鐘山景區、古林公園、雨花臺風景區、閱江樓景區、月牙湖公園、清涼山公園;1-2月賞臘梅與梅花,賞花點在梅花山、明孝陵景區、中山植物園南園、前湖公園、琵琶湖公園、下馬坊公園、博愛園、白馬公園、瞻園、雨花臺風景區梅崗、古林公園、莫愁湖公園。
參考文獻:
[1]《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公眾意見征詢[EB/OL].[2020-12-22].http://www.nanjing.gov.cn/hdjl/zjdc/yjzj/201812/t20181225_1347617.html.
[2]南京市綠道總體規劃(2019-2035年)[EB/OL].[2020-12-22].http://ylj.nanjing.gov.cn/njslhylj/201911/t20191118_1710417.html.
作者單位:
江蘇大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