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玲婷
摘 要:通常人們一想到秋天就會聯想到秋楓、銀杏等極具季節特征的植物。這是因為這樣的植物自帶秋季的季節屬性,另外也是因為落葉喬木是營造美麗的落葉景觀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落葉與微風的互動往往可以給人以美麗生動的視覺體驗。在城市中,營造落葉景觀可以讓城市更加有變化,讓原來略顯單一的城市變得多姿多彩。在鄉村當中,營造落葉景觀可以使鄉村更加具有古老神秘的美感,美好得讓人向往。在婺源石城,秋楓成為了這一地區的地標性特色。每年許多的攝影師和觀光客都會來到婺源石城欣賞秋楓,感受當地的風俗文化。文章以婺源石城為例探討鄉村落葉景觀與婺源石城的聯系以及落葉景觀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的影響與作用。
關鍵詞:落葉景觀;鄉村旅游;秋楓;婺源石城
在當代城市的喧囂中生活的人們看慣了刻板單一的現代建筑,也看慣了車水馬龍的城市夜景,更加渴望看到自然生態美景。這就使得那些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區會更加受到歡迎。這也是由于人們內心深處對于大自然的向往。有人說秋天是一個溫暖的季節,因為它處處都能擊中人們內心的柔軟。在城市中,落葉景觀與城市一貫的刻板作對比,能夠讓人眼前一亮。而在鄉村中,落葉景觀更多的是與周圍的環境交融在一起。人煙稀少的村落彌漫著歷史的氣息,浸染著文化的氛圍,再以秋楓點綴,微風徐來,落葉灑下,為古老的村落平添一分秋意。那一份古老的歷史記憶也隨之如同畫卷般徐徐展開,訴說著村落流傳的故事。在婺源石城中,這些落葉景觀更是將這一分秋意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落葉景觀的基本概述與發展
(一)落葉景觀的基本概述
落葉景觀通常是指以落葉喬木為主形成的季節性景觀,常見于秋季。落葉景觀的季節性變化是由于落葉喬木本身具有季節性生長特征。落葉景觀中的落葉喬木一般都有較寬較薄的葉子,每到秋冬季節,便會落下。一般來說,落葉景觀的造景通常與常規植物造景相結合,在四季有綠的基礎上增加景觀的色彩豐富性和層次多樣性。落葉景觀也往往融合了藝術性手法,運用植物優美的線條、豐富的顏色來達到使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效果。
(二)鄉村落葉景觀的發展
在當下,落葉景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熱愛。這是因為當下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與審美意識的加強。在城市園林景觀當中,落葉景觀已經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得到了更多的應用。許多城市已經開啟了“落葉不掃”活動,在一些非商業中心以及郊區的道路上保留了許多美麗的落葉景觀帶。落葉變成了道路景觀帶的裝飾,讓道路變得生動活潑。落葉景觀之美,美在生態,更美在細節。另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落葉景觀更是比比皆是,應用很廣。這首先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秘的遠山黛影,靜謐的落葉之林,無一不是大自然的創造。人們也逐漸發現了這樣的場景非常具有美感和震撼力,因此一些鄉村旅游也開展了落葉景觀的設計。有的時候,鄉村落葉景觀的營造和人們常說的場所精神有一定的聯系。在塑造鄉村景觀之前,一定要先去挖掘這個場所的精神內涵。簡而言之,場所是由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相結合的有意義的整體。在鄉村旅游景觀當中,自然環境指的是原本的鄉土植被以及生態系統等等,人造環境便是建筑、道路、小品等等。只有將這些內容與當地文化結合起來,才能讓整體景觀看起來協調統一。
二、鄉村旅游景觀中落葉景觀的作用
(一)增加景觀造景層次
落葉景觀的垂直結構一般具有四個層次: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地衣層。每一層的植物在不同的季節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喬木層,通常是指溫帶的落葉喬木,在秋冬季時葉片散落,極具美感。灌木層,通常是指在喬木層下方的植物群落里擴展著灌木枝葉的一層。如果喬木層生長旺盛濃密,那么灌木層生長則較為緩慢。如果喬木層生長得比較稀疏,那么灌木層則生長得比較好,枝葉繁茂。草本層,通常是指群落內草本植物所占的層。在落葉喬木層下,一般到春天才會出現,具有一定的季節變化性。苔蘚地衣層,通常是指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濕地區的蘚類。這四個層次的生物群落互相影響。隨著自然光照變化的影響,生物群落之間的溫度和濕度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在生物群落當中,光的強度越往下越減弱。一般來說,喬木層的光照最充足,灌木層和草本層的光照相對來說有所減少,苔蘚地衣層的光照就是微乎其微。正是由于這樣的層次組合使得整體落葉景觀無論是在色彩上還是形態上都更加豐富,更加具有美感。
(二)豐富造景植物的種類
一般來說,生活中見到的比較高的樹木都屬于喬木,比較低矮的樹木都屬于灌木。其中喬木又有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之分。一般在秋冬季節葉片全部掉落的樹木為落葉喬木,反之則是常綠喬木。在景觀設計中常用的落葉樹有楓樹、銀杏、水杉、海棠等。絕大多數落葉喬木的枝葉都有季節性變化,夏季郁郁蔥蔥,秋冬季落葉。常用于景觀造景的常綠喬木有很多,如香樟、黑松等。一般來說,常綠喬木是指四季常綠的樹木,整體形態較大,葉片新舊交替,所以它可以一年四季都保持常青。在景觀造景中,一般會把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整體景觀顯得更加生動。植物種類的豐富會讓整體景觀在視覺上顯得更充實,更有層次。另外,在搭配造景植物時,也需要考慮到植物的存活周期,盡量做到讓人們四季有景可看。
(三)增加的色彩多樣性
通過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的合理配置,不但可以使場景呈現出豐富的季節性變化,也可以使場景在色彩上更加豐富多彩。許多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特征,比如落葉喬木中的紅楓呈現的是濃重的紅顏色,而常綠喬木中的大葉女貞呈現的是亮綠的色彩。紅楓與大葉女貞的搭配會給人眼前一亮,色彩絢麗之感。落葉景觀的色彩搭配上往往重點突出落葉喬木的色彩,常綠喬木的色彩通常做搭配使用,整體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四)營造特定氛圍
在落葉景觀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開始注重環境氣氛的營造。這是由于環境氣氛可以調動觀賞者的情感,使觀賞者對該景觀有一種情感上的認同,這也是當今設計的重點之一。景觀氛圍的營造與人的情感、四季不同的情境以及周邊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通過這些方面的設計,能夠營造出一個符合人們情感需求從而引起人們共鳴的景觀氛圍,甚至可以讓人們把當前的美景和名畫、古詩聯系起來,使景觀更加有意境和深度。在打造落葉景觀的時候,這種氛圍感的特征則更加明顯,往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鄉村旅游景觀中落葉景觀的塑造——以婺源石城為例
(一)鄉村落葉景觀中對植物的選擇——以婺源石城為例
在落葉景觀的植物配置上,通常以本土樹木為主,在這個基礎上再配置其他種類的植物。這樣是為了更好地挖掘本土樹木的價值,也是更好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從而把當地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來。在婺源石城中有許多的古楓,樹木的高度都在幾十米,整體看起來非常壯麗。另外,在紅楓林當中還生長著許多其他樹木,比如楠木和紅豆杉等。婺源石城中主要的落葉喬木就是紅楓。每當秋季來臨,石城中的楓葉落下,形成美輪美奐的落葉景觀。楓葉灑滿地面,游客踏步過去,柔軟的腳感仿佛與大自然來了一個親密接觸。當風拂面吹過,大片的楓葉隨風飄落,這樣的場景便成了攝影愛好者捕捉畫面的最佳時刻。鄉村在落葉景觀營造上往往可以保留一些樹齡較大的落葉喬木,再種植一些同類落葉喬木,使其形成規模化效應,在視覺上也更加壯麗,使人印象深刻,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鄉村落葉景觀的色彩搭配—以婺源石城為例
在落葉景觀的色彩搭配中,改變以往以常綠樹為主要色調的設計手法,利用落葉喬木來點綴整體景觀,選擇大規模種植落葉喬木,來營造秋意正濃的落葉景觀,使落葉景觀擁有了動人心魄的氛圍。在一些景觀設計中,許多設計師選擇了落葉喬木來作為主要色調,以常綠喬木作為背景色,讓整體景觀在色彩上更加富有變化,在色彩層次上更加豐富。在婺源石城中,這樣的表現手法就應用得淋漓盡致。在漫山遍野的紅楓中搭配常綠喬木,使得景觀色彩層次上更加豐富,讓人流連忘返。
(三)鄉村落葉景觀的氛圍營造—以婺源石城為例
氛圍的把握是落葉景觀營造中最吸引人的點。氛圍營造得是否成功決定落葉景觀的成敗。在營造落葉景觀氛圍時,必須注意環境和建筑的統一,把整體形態和色彩的變化結合起來去創造特殊的氛圍,使人身臨其境。在婺源石城里面秋意氛圍十分濃厚的原因就在于在落葉景觀中原本就存在的百年古楓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清晨,晨霧繚繞著這個村莊,徽派建筑的白墻青瓦與百年古楓的濃重色彩相呼應,形成了不一樣的美感。白色墻面和深色青瓦的對比,古楓和薄霧的結合,極其雅致統一,造就了婺源石城這個地區得天獨厚的美景。正是這樣秋意濃重的氛圍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的到來。落葉景觀對于“形”也是十分重視的,因此植物形態的塑造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觀賞者可以通過對眼前的信息進行有效梳理,引發自身的審美興趣,進而享受到深層次的意境美。
四、結語
鄉村旅游與落葉景觀的聯系日益緊密。在當前,有很多類似婺源石城這樣的地方在發展旅游,但是經濟收益和人流量均不是很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地區沒有認清自身優勢和特色,也沒有把握好能夠留住游客的吸引點。這些地方往往各個景點之間并無聯系,且沒有特點,難以讓人進入這個氛圍真切感受到這個景點的魅力。鄉村旅游是非常適合打造落葉景觀的。第一,鄉村地區自身樹木較多,存在著許多百年古樹,本身自然條件較好。第二,鄉村區域打造落葉景觀與其本身鄉村文化相適應,并不會突兀,反而十分協調。第三,相較于打造其他山水型景觀,落葉景觀是在原有植被基礎上突出落葉喬木的特點,成本較低,對于一些剛剛開始打造旅游業的地區比較適宜。第四,落葉景觀更加有利于對于生態的保護,不用過多地改造地形以及伐木。總的來說,婺源石城是把握好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其打造的秋楓落葉景觀是該地區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值得其他想要打造鄉村落葉景觀的地區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洪亮平.城市設計的歷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高澤慧.解析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意境營造[J].現代園藝,2019.
作者單位:
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