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在全國政協的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黨員干部提出了一項新要求,發揚“三牛精神”,奮勇開創新局面。
他說,我們要深刻銘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百年艱辛歷程,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重溫塵煙往事,展望美好藍圖,誰不為之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在牛年將至的時候,千牛萬牛,仿佛都聽到了響亮的號角,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以更大的激情和努力,繼續為偉大的理想而奮斗。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牛是吃苦的符號,高尚的象征,任勞任怨的代名詞。牛以勤勤懇懇、埋頭苦干的精神,為世人所喜愛和贊賞。而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黃牛,又是牛族中的杰出代表和精神體現。
“孺子牛”一詞,出自《左傳·哀公六年》中的一個典故,原意是指父母對子女的極度疼愛。后來因為魯迅在《自嘲》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華。人們經常用孺子牛,來比喻那些心甘情愿為人民大眾服務和無私奉獻的人。
發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就是要心系人民、務實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心謀事,用心成事,把確定的目標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拓荒牛”一詞,起源于改革開放之初。因為有人把開拓創新的先行者比作拓荒者,并制作了拓荒牛雕像,所以拓荒牛便成為開拓精神的象征。拓荒牛的形象,即指在拓荒中發力,在拓荒中提升,在拓荒中打開局面。
發揚創新發展拓荒牛精神,就是要吃苦耐勞,肯干實干,敢闖敢試、破局開路,勇做改革實踐家、創新推動者。在認知上求真,在能力上求硬,在思維上求新,在勁頭上求拼,在作風上求實。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能夠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老黃牛”一詞,來源于農民對牛的一種美稱。老黃牛的“老”字,不僅指牛有了一定的資歷和年齡,更是指牛的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現代詩人臧克家曾寫過一首《老黃牛》詩:“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這也是對老黃牛準確而真實的寫照。
發揚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就是要像老黃牛一樣堅忍,無論刮風下雨,無論酷暑嚴寒,總是堅定不移,埋頭苦干。像老黃牛一樣誠實,不說空話,多干實事,不擺花架子,只注重實際行動。像老黃牛一樣溫順,在人民群眾面前,老老實實,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像老黃牛一樣負重,遇水蹚水,遇山爬山,成功不驕傲,困難不畏懼。
發揚“三牛”精神,既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挑戰。牛年號角已吹響,牛年要有牛氣象。我們相信,在新的征程上,萬牛齊發,個個奮力,必將使中國號巨輪,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