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瑜
“不會打乒乓球沒關系,你可以去撿球,撿球也能鍛煉身體喲。”
真是不好意思,現在你沒機會借著撿球鍛煉身體了,因為撿球這事兒已經被承包了!
不能忍受的撿球之痛
承包撿球這事兒的是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的學生姚妍。話說,15歲的姚妍可是飽受撿乒乓球之痛,每次練乒乓球光撿球就撿到“痛不欲生”。
一天,她和小伙伴又去體育館打乒乓球,發現小運動員們訓練后,場地上散落著大量的乒乓球,要收拾它們,可難為保潔阿姨了!但經過仔細觀察,姚妍發現,這些小球掉落在地上以后,都有固定的“居所”,有著一定的分布規律,即大多數球都在離墻壁30厘米左右的地方。
回到家后,愛思考的她開始快速地運轉大腦,通過網上搜索資料后,她發現,有不少關于機器人撿球方面的發明專利,它們都是人們的好助手。既然別人能發明這樣的機器人,那自己也試著做一個吧!
發明路上到處都是“坑”
但是,發明之路一點也不平坦。為了不與別的發明者“制造同款”,導致雷同或者侵權,她一邊繞開別人的設計路線,一邊思考創新的點子。
利用吸塵器的原理,把乒乓球吸進去?實驗后發現電機功率太小,行不通。用阿基米德螺旋管把乒乓球卷上來?尋覓許久,也沒有偶遇到適合的材料……經過很多次實驗,她還是沒有找到適合的辦法。
但是,失敗并沒有把她打敗,反而讓她從中總結出了經驗。
思來想去,她把鏟子作為機器人的“手臂”,并在上方設計一把滾桶型的掃帚,機器人在行駛過程中可以把乒乓球掃進鏟子里。一旦鏟子中的乒乓球收集到了一定的數量,在傳感器的幫助下,旋轉裝置就會把它們送到“儲存室”里待著。一番努力后,這個能收拾40厘米之內的撿乒乓球機器人誕生了。
可是,如果遇上喜歡亂跑的球,躲在了40厘米之外的地方怎么辦呢?
經過一番思考,她在機器人身上安裝了遙控接收模塊,遠程遙控機器人,把亂跑的小球也收入囊中。
科技改變生活,沒有什么難題是通過思考后,動手進行發明創造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思考新的方向,找到新的點子。小伙伴,你們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