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英
【摘要】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近年來中考的常考題型之一。本文從修辭、遣詞造句、表現手法、描寫角度、蘊含的哲理五個方面舉例構建了賞析散文語言的基本思路,旨在使學生從語言賞析的迷蒙狀態逐漸走向明朗、清晰,逐步提高賞析語言、品味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散文語言,賞析方法,例談
近年來,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中考命題者的首選材料,其中,語言賞析是中考必考題型之一。所以,學會賞析散文語言,從中汲取營養,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還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培養審美能力。
一、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散文語言
散文的語言常常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立意形象表達得直觀具體、豐潤圓滿、生動逼真,使感情表達或淋漓酣暢或委婉含蓄,為文章增色添彩。
常見答題形式:運用××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春》
賞析: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與喜愛。
二、從遣詞造句的角度賞析散文語言
散文語言常使用一系列生動準確的動詞、形容詞等,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常運用疊詞疊句增強文章的節奏感和音韻美;常運用流暢勻稱的長句、簡潔精美的短句等形成一股強大的感情氣流。
常見答題形式:運用××詞(或句式),寫出了××的特點(或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背影》
賞析:“攀”“縮”“傾”等動詞準確地刻畫出父親在這特定的環境下的動作,表現了父親愛子的深情,使父親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也使父親的關愛深深地刻進了我們的心里。
三、從表現手法角度賞析散文語言
散文語言常借助一些寫作技巧(表現手法)來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象征、對比、反襯、側面烘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
常見答題形式:運用××(表現手法),寫出了××的特點(或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朱自清《春》
賞析: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寫出了“花下”蜂鬧蝶舞的喧鬧沸騰的景象,側面表現了春花的繁茂、鮮艷和香甜,表現了作者對春花的喜愛之情。
四、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散文語言
散文語言常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勾勒形象。比如運用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從觸覺、聽覺、味覺等感官的角度來描寫景物;運用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心情等。
常見答題形式:運用××描寫,描繪了人物××的形象,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或運用××描寫,渲染了××的氣氛,烘托了××的心情。
例句:“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朱自清《春》
賞析:該句從觸覺和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的風描寫得形象之極,寫出了春風柔和、清新的特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表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五、從蘊含哲理的角度賞析散文語言
散文語言不僅優美生動,而且有的語句含蓄委婉,富含哲理。賞析這類語言,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抓住中心詞,挖掘出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也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的角度進行體會。
例句: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宗璞《紫藤蘿瀑布》
賞析:該句把花和人遇到的不幸放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認識,立意高遠,哲理深刻。花和人遇到的不幸終究是有限的、暫時的,而生命的長河才是無限的、永恒的;面對生命長河的流淌,人們沒有理由消極悲觀,無所作為,而應珍惜生命、擁抱生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匯入到生命的長河中去。
散文語言的多樣性決定了語言品味形式的多樣化,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拘泥于以上方法,而要根據具體文本靈活變通。
參考文獻:
(1)《絕妙小品文》梁衡? 時代文藝出版社
(2)《蘇教版語文教學參考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3)《談散文語言的品味賞析》,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