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川兒

2020年12月29日,英國倫敦大本鐘進行新年鐘聲測試
北半球進入寒冬后,全球范圍內新一波疫情已經撲來。一個更嚴峻的現實問題橫亙在各國面前:率先緊急通關的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等第一批“種子選手”,對大幅變異的新冠病毒是否還有效?
截至2020年11月,各國的疫苗訂單已達96億劑。一款疫苗可發揮實效幾成,不僅取決于其對付病毒的有效性高低,還要考慮副作用、抗體維持時間等等。
自12月中下旬英國、南非、尼日利亞各自獨立發現本國已蔓延大幅變異的新冠病毒以來,盡管斷航、封國措施不斷,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其他國家報告本國被上述變種病毒入侵。
英國官方確認,已在倫敦等地占主導的這種變種病毒,傳播速率要比普通病毒高70%左右。
世界衛生組織安撫性地表示,這是新冠疫情發展和演變中的一環,無須過度擔心:病毒變種后確實看似更易傳播,但沒有證據顯示變種病毒會讓宿主癥狀更加嚴重。
美國頂級抗疫專家安東尼·福奇對目前通行的疫苗表示有信心。他說,多數病毒如流感病毒的變異不會干擾疫苗的功能,并且新冠疫苗不像流感疫苗那樣,易被病毒的變化影響。“新冠病毒變異的速度沒有流感病毒快,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不同于過去的針劑,極有可能抵抗住變異。”
美國政府疫苗研制“曲率極速行動”計劃的首席科學顧問蒙塞夫·斯勞伊亦表示,破壞疫苗需要病毒的基因編碼多次發生改變,一兩次變異尚不足以產生破壞。
“雖然經過證實新冠病毒變異之后的傳染性有所增強,但并不說明其致病性也相對增強。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變異之后能夠使疫苗失效。”一位從事抗病毒免疫研究的醫療工作者這樣總結道。
其表示,新冠病毒變異之后,對當下的檢測方式以及治療方式都沒有造成嚴重影響。針對新冠的滅活疫苗依然能夠覆蓋變異后的病毒,并且起到一定的免疫保護作用。
對于疫苗研發商來說,病毒出現大幅變異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在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其技術能力的突發檢驗。和輝瑞聯合開發疫苗的德國BioNTech首席執行官烏古爾·沙欣就表示,雖然病毒在不斷演化,但其中的關鍵靶點沒有發生變異。“在過去,每次病毒出現變異,公司內的測試都顯示疫苗對新的病毒仍然有效。”甚至他還稱,從技術上說,該公司能夠在幾周內生產出應對病毒變種的新疫苗。
輝瑞方面則更有“遠見”地指出,新冠病毒之所以在一年來不斷發生變異,是因為其作為一種RNA病毒,用于復制的酶在復制病毒時很容易出錯—因此輝瑞在開發疫苗時采用了信使RNA技術,相較傳統的疫苗技術,在病毒完成變異后,如果出現了現有疫苗未覆蓋的病毒株,輝瑞可以通過改變疫苗中的RNA序列,來匹配新的病毒。
可并非所有的研究者都對疫苗針對變異病毒的適配性持樂觀態度。在美國本土,就有不止一位生物學領域專家表達了對于變異病毒毒株的擔憂。亞利桑那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邁克爾·沃羅貝就公開稱:“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公共衛生官員似乎淡化了新冠疫苗或將無效的可能性。”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英國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在遺傳物質上與普通新冠病毒有17個不同之處。對此,沃羅貝表示:“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見過這些不同之處,變種新冠病毒非常不尋常。”
一種更可怕的隱患也在科學界引起了討論。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接種疫苗,或將促使病毒發生新的變異和適應,以躲避或抵抗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有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就認為,大規模接種疫苗將導致類似的變異更加常見。目前全世界已多次出現獨立發生的變種病毒,這說明大幅變異對病毒有利。
據科學界估計,要最大程度減少病毒變異的機會,需要在接下來推廣大范圍疫苗接種的一年時間里,讓全球約60%的人產生免疫,并在此期間減少確診病例。
從這個“群體免疫”的角度來看,當前問世的疫苗能否有效減少無癥狀感染的情況,比較關鍵。
在對美國食藥監局申請緊急授權時提供的資料中,莫德納公司的新冠疫苗臨床數據就顯示,在第一針接種后、第二針之前,疫苗可以降低約2/3的無癥狀感染,預計完全接種兩針后預防效率更高。
在疫苗競賽下,這對于其他疫苗研發商來說是一種壓力。各款疫苗公布成果并上市后,疫苗的研發計劃仍在同步進行。其他疫苗能否完成減少無癥狀感染者的任務,也將成為非常重要的比拼指標。
要在一年內讓全球60%的人產生免疫,這是一個理想境界。
由于目前問世的大部分新冠疫苗都需要注射兩劑,若要覆蓋全球78億總人口的60%~80%,以達到所謂“群體免疫”的效果,全世界的疫苗總需求將突破100億劑。
這將對各大藥企的產能和全球供應鏈提出極大挑戰。而對那些在疫苗競賽中暗自較勁的國家來說,考驗的是疫苗業的發展水平、國家財力甚至外交能力,以及疫苗本身的產能和利潤。
從地區公共防疫的宏觀角度來看,各國對疫苗的搶購行動既現實又殘酷。據統計,在這場體現綜合國力的疫苗競賽里,全球14%人口所在的高收入國家,已訂購了所有前景良好的新冠疫苗產量的53%。

2020年12月29日,希臘雅典,新冠疫苗被運送至韋尼澤洛斯國際機場
在西方率先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的英國,向輝瑞訂購了4000萬劑疫苗,并訂購了1億劑即將結束臨床試驗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而歐盟目前訂購的所有新冠候選疫苗,在全部獲得審批的情況下,最多可以為成員國確保近20億劑疫苗。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已訂購的新冠疫苗共2億劑,其中一半來自輝瑞,另一半來自莫德納。而莫德納近日還允許美國再訂購4億劑疫苗,這意味著美國至少可以確保6億劑疫苗供應。
作為對比,據預測,在67個中低收入國家,每10人里僅有1人能在2021年年底前接種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研發的整體效果高于預期,但從完成臨床三期試驗的疫苗有效性數據來看,各款疫苗之間的差異相對明顯。
信使RNA核酸疫苗公布的有效性數據最為亮眼。輝瑞和BioNTech聯合研發的疫苗有效保護率達到95%,莫德納公司的疫苗則有94.1%。
但由于RNA分子不穩定的緣故,信使RNA核酸疫苗的儲存運輸條件,相較其他疫苗更為苛刻。輝瑞疫苗在零下70攝氏度的恒溫環境中能保存6個月,在2~8攝氏度條件下卻只能保存5天。
腺病毒載體疫苗的生產成本,相對沒有那么高昂,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更具大規模生產的可能性。阿斯利康的腺病毒疫苗綜合有效性為70%,安全性仍有待驗證。盡管該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存在爭議,其仍處在上市第一梯隊中。
三期臨床試驗何以關鍵?疫苗在歷經早期研究、臨床前研究、一期臨床和二期臨床后,到達三期臨床試驗時,需要在有疾病流行的真實環境中,在大規模人群中,長時間觀測疫苗的保護效率和安全性。
在以往的疫苗研發中,這一階段的試驗耗時通常以年計。新冠疫苗用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從研發到上市的過程,著實讓民眾喜憂參半。
而滅活疫苗的研制原理是,在實驗室里通過培養、分離出尚攜帶感染性的病毒后,使用化學方法將其殺死,從而剔除致病能力并保留抗原性。“特制”的病毒被注射進人體,能對健康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刺激,達到產生新冠病毒抗體的最終目的。
但這種“特制”病毒或者說疫苗抗原,它的制作對生產環境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在生物安全防護三級(P3)實驗室里方可培養,對大規模投產形成制約。有公開報道稱,國內的滅活疫苗在早期進行研發時,就有醫藥企業因缺乏P3實驗室生產環境,需要到國家疾控中心生產制備疫苗。
重組亞單位疫苗的生產不需要完整病毒,安全性更高,且易于大規模生產,成本更低,但距離上市尚早。2020年12月底,有研發單位方針對這種疫苗啟動全球范圍的關鍵三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