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堃
?案例
放學回家的路上,小湯感到十分難堪。他覺得身邊走過的每位同學,似乎都在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自己。小湯只想快點回家,把自己關進房間好好靜一靜??墒牵秩滩蛔》磸偷厮剂恐骸岸愕眠^今天,明天又該怎么辦呢?每天都要坐在教室里上課,其他同學又會怎么看我呢?”
讓小湯產生如此困擾的,正是今天剛剛結束的班委競選。
小湯從初一開始,就一直擔任班里的班長一職。兩年時間過去了,身為班長,小湯在各個方面的表現,也一直都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充分肯定。小湯原本以為,自己的整個初中生涯都能擔任班長。誰也沒想到,這才剛剛升入初三,小湯就在班委競選中落選了。
回到家中的小湯,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難道是初三新來的班主任對自己有意見?或者是自己在無意中得罪了一些同學嗎?還是自己真的太大意了,沒有盡全力地去準備這次班長競聘?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縈繞在小湯的心頭。他不知道該不該把這個糟糕的消息告訴父母,也不知道明天該以怎樣的狀態面對老師、同學以及新一任的班長。
曾經在網絡上流行過這么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構建出一個如魚得水、一帆風順的理想狀態。然而,稍有生活經歷的人都會明白,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此,我們總會像小湯一樣,應對一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而那些不好的變化,就被我們稱之為失敗或失利。
體驗過失敗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感覺非常糟糕。沒有人愿意使自己深陷于失敗的情緒之中,但是又很難有效地去面對和處理這種不良的情緒體驗。難道那些在一切挫敗面前,能夠輕松做到一笑了之的人,真的是天生就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嗎?
其實,要想坦然面對一切,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困難。首先,我們有必要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在影響著我們面對失敗時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外在的事件并不是使人們產生某個情緒或行為的直接原因,在外在事件與個體反應之間,還存在一個重要的中間過程,即個人對于這件事情本身的理解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情緒ABC理論。
A激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指的就是外界發生的具體事件;B信念(Belief)指的是失敗這件事情的錯誤想法及其背后的潛在信念;C結果(Consequence)指的是個體面對這個外部事件所產生的具體反應。
身處同一境遇,不同的人之所以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正是因為每個人的信念都不盡相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過度在意激發事件和結果,對信念的關注卻遠遠不足。既然既成事實無法改變,要想轉變自身的情緒反應,最好的方式就是,調整和刷新那些讓我們陷入困境而又難以自拔的潛在信念。
那么,怎么做才能將潛藏于我們大腦中,像地雷一樣的潛在信念找出并及時清除掉呢?
第一步:掃描
全方位地掃描一下自己的大腦,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自然而然冒出來的各種想法和念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至少會符合“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的評價”“糟糕至極的結果”這三大特征的其中之一。
對于小湯而言,自己必須要當滿三年的班長,整個初中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就屬于對某件事情的絕對化要求。覺得自己沒有競聘上班長的職務,就是不好的、能力不足的、不被老師和同學看好的,這就屬于過分概括的評價。沒能順利當上班長,既給父母丟臉了,又被老師、同學看扁了,在班上沒有容身之處了,這就屬于糟糕至極的結果。
第二步:破除
當這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被我們一一掃描出來之后,我們就可以試著通過自我反問的方式來逐個破除它們了。
還是以小湯同學為例,他可以這樣反問自己:當不上班長的初中生難道都是失敗的嗎?一個優秀成功的人難道就沒有失敗、失利的時候嗎?因為一次班委競聘的落選,爸爸媽媽就對自己永遠地失去信心了嗎?一件令自己感到難堪的事情,難道會被所有人時時刻刻都放在心上嗎?
在這樣的強烈攻勢之下,再頑固的想法也會被我們徹底瓦解。
第三步:清零
任何的失敗,都不過是我們在當下對過去發生的某件事情的回顧與總結。既然過去了,我們就要懂得灑脫地揮手道別,冷靜地總結。因為,現在和未來還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如果我們一直帶著失敗的包袱負重前行,累積的消極情緒會將我們壓垮,那便是對成功的最大錯過!
當失敗的陰影揮之不去時,我們可以試著用文字的方式將這一切記錄下來。當所有的思緒和感受都落在筆尖和紙面的時候,就像是一個告別的儀式,讓失敗的陰霾從我們的內心完完全全地流淌出來。若干年后,當我們再度回憶起這些過往時,或許我們會從中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發現久違的內心力量!讓我們的心臟越來越強大的方法,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