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周其鑒(1893—1928年),廣寧縣東鄉新樓人,革命烈士,廣東省四大農民運動領袖(阮嘯仙、彭湃、周其鑒、黃學增)之一。
1918年秋,周其鑒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紡織科讀書。五四運動期間,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該校學生會會長、省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副會長。1920年11月,他和譚平山、阮嘯仙等組建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春,在廣州加入共產主義小組,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轉為中共黨員,是肇慶最早的共產黨員。
1922年夏,周其鑒在中共領導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廣東分部工作,參與創辦《愛群通訊社》,撰寫文章向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次年5月,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候補委員。6月,協助阮嘯仙等組建青年團外圍組織“新學生社”,在廣東、廣西等地發展社員,團結廣大學生參加革命活動。
1924年初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周其鑒出任中共廣東區委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4月,他回廣寧開展農民運動,在江屯圩成立廣寧縣農民協會籌辦處,發出《農會籌辦通告》《廣寧農會章程》。在發動農民建立農會的同時,積極進行建黨工作。10月,主持召開廣寧縣農民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成立廣寧農民協會和組織農民自衛軍的決議,并當選為第一屆縣農協執委委員長。11月,發展高玉山、高樹南等8人入黨,成立西江地區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廣寧支部,并任黨支部書記。從此,全縣19個區57個鄉均成立農協組織,發布《減租宣言》,組織農民自衛軍,后在省農運領導人彭湃和省鐵甲車隊、衛士隊的支援下,打垮地主豪紳的堅固堡壘—潭布水、旱樓和螺崗圩據點。武裝斗爭勝利捷報頻傳,轟動全縣,農民紛紛參加農會,農協會員增至5萬余人。周其鑒于1925年5月當選為省農協第一屆常務執行委員。
1926年1月,中共西江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周其鑒成為西江地區首任地委書記,兼任廣東省農民協會駐西江辦事處主任,后當選省農協第二屆常務執委,是廣東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北伐戰爭前夕,周其鑒到韶關任省農協駐北江辦事處主任,參與創辦“北江農軍學校”,使粵北農運迅猛發展。同年夏,擔任毛澤東在廣州主辦的第六屆農講所教員,講授《廣寧高要曲江農運狀況》,其撰寫的《廣寧農民反抗地主始末記》被毛澤東收入《農民問題叢刊》(卷三),供學員學習。1927年出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組織北江工農自衛軍,任北江農軍副總指揮。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率工農革命軍1000多人北上武漢,轉赴江西,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1928年1月23日,周其鑒在清遠縣葫蘆嶺村不幸被捕。3天后被清遠反動民團頭子潘伯良秘密殺害,壯烈犧牲,年僅35歲。
今年6月28日,肇慶周其鑒公園正式開園,公園設置展示周其鑒生平事跡的長廊,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