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科學是對方法的科學研究,用以促進系統地將經過驗證的臨床治療、實踐、組織和管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常規實踐中,從而改善健康。實施科學家是個人、團體、組織和系統行為改變方面的專家。目前已有百余種實施科學理論廣泛應用于不同領域。一項研究(Implement Sci,DOI:10.1186/s13012-017-0656-y)調查了來自12 個國家的223 名實施科學家,了解其在研究中使用哪些理論、使用理論的用途以及選擇理論的標準。最常用的理論包括實施科學整合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傳播、有效性、采用率、實施、持續性模型(Reach,Effectiveness,Adoption,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RE-AIM)、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理論模塊框架(Theoretical DomainsFrameworks,TDF),健康服務領域研究成果應用的行動促進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PARIHS)等。該研究列出了選擇實施科學理論的12 項主要用途和19 項標準。研究發現,實施科學家使用各種標準來選擇所采用的理論,但對于哪些標準最為重要并未達成共識;作者建議完善理論選擇的標準,促進在實施科學中更一致和適當地使用理論。《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的一篇文章(DOI:10.7507/1672-2531.202003238)系統介紹了實施科學理論的分類,總結了實施研究的5 個核心步驟(識別實施問題、識別實施決定因素、制定實施策略、反饋與評估實施、改進與可持續發展)及各階段研究工作可能需要參考使用的實施科學理論。這些文章可為開展實施研究、評價實施結局等提供重要指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2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