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健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農民教育培訓作出部署,強調要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2020年是中央農廣校成立40周年,在此重要時間節點,2020年12月12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會議暨農廣校發展座談會在京召開,回顧總結農民教育培訓發展歷程和成效經驗,研究部署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本期專題刊發座談會精彩發言摘登,敬請關注。
2020年是中央農廣校建校40周年,也是我們各單位聯合辦學40周年。很高興和大家相聚一堂,共商農民教育培訓大計,共推鄉村振興大業。在此,我代表農業農村部,向中央農廣校建校4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農廣校體系干部職工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向各聯合辦學單位及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李克強總理要求,要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并對中央農廣校建校40周年專門作批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總結成效經驗,分析情況問題,部署推進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工作。
剛才,我們觀看了專題片,農廣校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做了大量工作,成績有目共睹。民建中央李世杰副主席、國家林草局張永利副局長作了講話。一會,聯合辦學單位其他同志還要交流下步工作意見,桃林同志將對有關工作作具體部署,有關司局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方面意見。
一、聯合辦學成效顯著,農廣校體系貢獻突出
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辦學單位的支持推動下,農廣校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大發展大跨越,已經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體力量、“三農”政策宣傳的重要窗口、農村農民服務的有效渠道。
一是教育培訓體系不斷健全。1980年,農業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合組建了中央農廣校,這是中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體制機制的重大創新。后來,聯合辦學部門逐步增加到 17 個。各部門定期會商、整合資源、傾斜支持,設立專項資金,開設廣播電視專欄, 開展農民學歷教育,全面推進農民教育培訓。中央和省市縣都建立了農廣校,辦學鏈條一直延伸到鄉村,把農民教育培訓辦在鄉村、辦進產業鏈、辦到田間地頭,育人天地間,形成了部門聯動、上下貫通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二是教育培訓手段不斷豐富。建校初期,農廣校原名為中央農業廣播學校,主要依托廣播進行遠程教學。上世紀 80 年代后期電視開始普及后,又增加了新的教學方式,1987 年更名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到本世紀初,農廣校搶抓信息革命機遇,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新媒體一起抓,形成了全媒體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化農民教育培訓機制模式。2020年疫情期間,中央農廣校就通過云上智農開展技術培訓2000多萬人次,為2020年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作出了更大貢獻。
三是教育培訓功能不斷強化。農廣校堅持服務“三農”,著眼不同階段農業農村人才主要問題,針對性開展教育培訓。創辦初期到上世紀90年代,針對農村基層干部知識學歷普遍不高的矛盾,以學歷教育為重點加強農村基層干部培訓。上世紀90年代,全國1/3的鄉鎮干部在農廣校取得第一個學歷證書,農廣校被稱作基層干部培養的“搖籃”。新世紀頭十年,針對農業生產多樣化和農民工大量進城的技術需求,大力開展農業技術和務工技能培訓,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就業增收。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新形勢下“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突出問題,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40年,農廣校堅持“農”的定位,著眼“廣”的機制,在農民教育培訓上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一”。一是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農民。組織實施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農民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育等系列工程,培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層次農民近600萬人,系統培訓農民 3000多萬人,打造規模宏大的現代農業土專家、鄉村振興田秀才隊伍。二是傳播了一大批強農惠農政策。發揮全媒體優勢,累計制播廣播電視節目3萬多小時,上線網絡學習資源8000多個,全面宣傳解讀重大強農惠農政策,廣泛傳播農村新人新事新風尚,推動中央“三農”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三是推廣了一大批先進實用技術。結合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動植物疫病防控、水肥資源集約利用、農產品產地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4億人次,開展脫貧攻堅專題培訓118萬人次,幫助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養出好的糧食和農畜產品。
回首農廣校走過的40年,既有篳路藍縷、開拓創新的艱辛,更有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的喜悅。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也離不開農廣校體系上下的團結一心、艱苦奮斗,離不開各聯合辦學單位的大力支持、悉心指導。實踐充分證明,聯合辦學、體系發展這條路子是對的,行之有效,我們要繼續堅持,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強化體系建設,把新時代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抓得更實更好。
二、貫徹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著力推動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這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階段新征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落實落細中央決策部署,發揮好農廣校體系主力軍作用,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高質量發展。重點把握好“三個三”。
第一,做到“三個面向”,打造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現在看,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還是個突出問題。農村實用人才只有 2200多萬人,高素質農民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不到一半,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任重道遠;農村高技能人才、雙創帶頭人等十分緊缺,鄉村“誰來振興”還未完全破題。“十四五”要扭住農民教育培訓這個“牛鼻子”,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要面向農業現代化培養人。現代的農業離不開掌握現代生產技能的農民。要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導向,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綠色優質產品供應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加快培育造就一支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要面向農村現代化培養人。鄉村全面振興是全方位的振興,各行各業各類人才都需要。要圍繞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文化事業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加快補上農村社會事業專業人才隊伍等短板。要面向農民現代化培養人。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要圍繞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開展教育培訓,加大農村科普教育力度,普及推廣新理念新思想新風尚,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推動建設和諧穩定的文明鄉村。
第二,抓好“三個轉變”,提高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質量。農民教育培訓,是一個春風化雨、成風化俗、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在方式方法上既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愿意學學得進,也要求創新,讓老百姓愿意學方便學。要轉變觀念。多年來,農民教育培訓主要通過財政項目來推動,就湯下面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新階段新要求,這種觀念一定要轉變。要堅持以農民為中心,課程設計、培訓安排都要從農民需求出發,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從任務型向服務型轉變,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真管用。要轉變內容。過去,農民教育培訓主要是農業生產技術。現在, 農民的需求層次大大拓展,既要學種養,還要學加工; 既要學生產,還要學管理服務。我們的培訓內容也要相適應轉變,從突出產中向全鏈條拓展,從突出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拓展,從突出生產向經濟社會全領域拓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要轉變方式。現在農民基本都有手機,這是個非常大的變化。農民教育培訓的方式也要隨之轉變,把手機變成新學具、新農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地方就是通過手機視頻等方式把春耕技術送到了家中。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從以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從灌輸式向參與式互動式轉變,更好滿足農民多樣化學習需求。
第三,突出“三個健全”,構建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新體系。2020年中央 1號文件明確提出,整合利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科研院所等各類資源,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農廣校要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要健全聯合辦學工作機制。聯合辦學是農廣校的特色與優勢,要進一步加強。健全定期會商、信息共享、資源共惠等機制,定期召開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農廣校發展改革重大事宜。每年召開聯合辦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會議,研究年度重點工作。開展信息動態交流,推動相關資源力量更多支持農廣校,促進聯合辦學取得更大實效。要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發揮好農廣校體系覆蓋廣、影響大的優勢,帶動農業科研院校、農業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民教育培訓事業中來,共同強化組織服務職能, 強化培訓能力建設,形成協調對接、共建共享、優勢互補、高效協作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要健全農民教育培訓政策體系。推動加大農民教育培訓政策支持力度,研究整合相關扶持政策,探索建立集教育培訓、技術推廣、經營服務、創業支持于一體的全程教育培訓機制,支持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取得更大發展。
三、切實抓好自身建設,奮力開創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發展新局面
中央農廣校是農民教育培訓的專門機構,肩負著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歷史使命。新階段新任務,農廣校要在部黨組的領導下,在聯合辦學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緊緊圍繞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育培訓能力,努力推動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要強化黨建引領,堅持正確辦學方向。中央農廣校名字里帶有中央,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也是全國農廣校體系的龍頭。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好用好總書記“三農” 工作重要論述,開展好農民思想文化教育,宣講好黨的“三農”政策,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要強化隊伍建設,淬煉本領改進作風。著眼新時代新征程,推動干部職工知識更新、能力提升,加快補齊農村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培訓短板,加強基層校長、一線教師和農民教育培訓管理者三支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農民教育培訓質量效果。要弘揚新風正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傳承發揚“愛農奉獻、創新融合、擔當篤行” 的農廣價值觀,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瞄準事業發展重點難點,出實招求實效,做到忠誠干凈、擔當作為。
三是強化支撐保障,推動農民教育培訓新跨越。農廣校和農民教育培訓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幫助。部內各司局單位要加大對農廣校支持力度, 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希望各聯合辦學單位把農民教育培訓擺上更加重要位置,納入本部門本系統規劃,在政策制定、財政項目、教材更新、田間學校建設、農民職業教育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共同推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加快發展。
同志們,抓好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使命光榮, 任務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全面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加快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