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罵社區支書草包被拘”一事引發廣泛關注。一句“草包”能否構成被“跨市傳喚”“捉拿歸案”?領導干部因為群眾一句負面評價就能惱羞成怒,濫用權力?領導干部如何正確對待群眾“罵聲”?
因社區不開業主大會就讓新物業公司通過試用期,貴州畢節某小區居民任女士在微信群里與社區支書劉某起了爭執。劉支書的語氣很強硬:“開不開業主大會、怎么開是業委會的事。”任女士氣不過,就罵劉支書是“草包支書”。劉某隨即向畢節市公安局七星關分局洪山派出所報了警。2020年11月3日,任女士被洪山派出所的民警從貴陽跨市帶走并行政拘留3日。
2021年1月26日,畢節市公安局發出通知,經審查,該傳喚程序違法,依法撤銷七星關分局對任某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并責令七星關分局依法處理后續相關事宜。案件涉及的派出所所長及辦案民警已停職接受調查。
一句“草包支書”的批評,引致“捉拿歸案”“跨市抓人”的戲劇性一幕,引發廣泛關注。背后有哪些需要厘清的關鍵問題,又有哪些需要反思的問題?
需厘清兩個法理問題
一句“草包”能否構成被“跨市傳喚”“捉拿歸案”?其實,對于這一事件,有兩個關鍵點需要厘清:
一是一句“草包支書”是否構成了公然侮辱?
陜西圣拓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明濤認為,“草包”一詞,屬于群眾對社區領導工作不滿的“評價”,更像是一種吐槽行為,不屬于“侮辱”。“評價有正有負,負面評價必然會對被評價者的人格或者名譽造成不利,但不能把負面評價認定為侮辱或惡意性攻擊。因此,將該行為認定為法律意義上的侮辱顯然不妥。”另外,任女士罵“草包支書”是否構成侮辱,應屬于自訴案件。劉支書正常的途徑應是向法院起訴。此案中,警方的立案和處罰都缺乏事實依據。
二是異地傳喚被認定傳喚程序違法,到底違法在哪兒?
在這一事件中,按照任女士的說法,當地公安局諸多行為都有問題。比如,警方跨市傳喚、相關警員未穿警服、錄口供超時、無視當事人的申辯意見、沒有在下達拘留通知后24小時內聯系當事人家屬等。
法律專家說,如果畢節警方想異地傳喚,應當持傳喚證、辦案協作函和人民警察證,與貴陽當地公安機關聯系,在貴陽公安機關的協作下進行傳喚。因此,其異地傳喚程序違法,應當撤銷。
公權不能私用、濫用
“因為群眾一句負面評價就惱羞成怒、跨市強制傳喚,這是權力任性的行為。”北航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說。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這一事件,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公權私用、濫用的擔心。
一方面,作為社區的支書,聽取業主意見、回應業主疑問和不滿都是分內之事。而這一事件中,面對群眾的關切和質疑,劉支書的回應沒有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工作方式敷衍應付。當群眾吐槽時,劉支書選擇了報警,這種使用公權力的方法很可能擴大矛盾。
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是國家強制力的行使者。現代法治原則之下,國家強制力對公民之間產生的民事關系或者輕微人身沖突,都應堅持“謙抑原則”。換言之,即凡是適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種違法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將其規定為犯罪;凡是適用較輕的制裁方法就足以抑制某種犯罪行為,足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規定較重的制裁方法。因此,警方的執法權不能越權、濫用。此案中,警方跨市抓人、拘留等不當行為,屬于對警力、對公權力的濫用,侵犯了群眾的合法權益。
聽到群眾“罵聲”,領導干部怎么辦
其實,如何對待群眾的“罵聲”,檢驗著領導干部的氣量和作風。在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看來,當聽到群眾差評時,劉支書首先應反省自己在處理工作與問題時,程序上是否遵循了相關規定和法規,然后要依法依理作出回應。
其次,當矛盾激化,群眾產生情緒時,劉支書應將維護干群關系放在第一位,保持冷靜并作出相應的解釋,而不是直接“堵”上一句“你認為不合法可以去起訴”。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領導干部應彎下身子聽取群眾的意見、訴求,將群眾批評作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提升為群眾服務水平的契機。對于群眾的意見,要耐心聽取,群眾提出的正確意見,要及時回應解決;群眾提出的疑問,如果不熟悉、不了解,應該在第一時間查閱相關政策法規,想辦法解決。如果群眾只是因不滿意而有情緒,領導干部也應該有能包容、能理解的度量和善于化解的能力,而不是打壓提出批評的群眾。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曹鵬飛認為,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接觸的就是群眾,心里裝得最多的也應該是群眾。只有把以人民為中心切實落實到作風、服務的每件小事、每個細節中去,才能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支持。
(《瞭望》2021年第5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