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建設】2020年,民革江蘇省新增基層委員會1個、總支1個,支部8個;全省共有基層組織429個,包括22個基層委員會、38個總支,369個支部,民革基層組織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民革江蘇省委制訂《民革江蘇省委員會2020年黨員發展規劃》,提高重點分工領域黨員比例。拓展重點分工領域黨員發展渠道,力爭形成民革在“三農”領域的智力優勢和組織優勢,在部分涉農單位實現黨員發展零突破。全年共發展新黨員486 名,其中,民革重點分工領域黨員280人,占全年新發展黨員總體的57%;民營經濟人士14人,占全年新發展黨員總體的3%。截至10月底,全省民革黨員8100人,平均年齡51歲,重點分工領域黨員占比提高到40%。年內,民革江蘇省委發展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40余人,初步建成一支200人左右的代表人士隊伍。截至年底,民革江蘇省委黨員中有處級以上實職干部113人;長江學者4人,杰出青年7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2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1人,教育部“青年千人”4人,江蘇省“333 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48人,“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級人才工程培養對象30余人;知名企業家、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等10 余人。
【參政議政】2020年,民革江蘇省委提交的5篇素材被民革中央采用為全國政協大會發言和集體提案。在中共中央半年經濟工作高層協商會議上,提交的《關于增強中國經濟內循環動力的對策建議》被民革中央采用。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會和“三農”工作對口協商座談會上,就“全面提升農產品銷售市場監管水平”和“建立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激勵機制”作發言。在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交大會集體發言1篇、書面發言5篇、個人發言2篇、集體提案13篇。全年提交省政協主席專題協商會發言材料2篇,常委會專題協商會發言材料7篇。民革江蘇省委圍繞年初確定的8個重點課題、27 項一般性課題、22項信息類課題開展調研。圍繞“江蘇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課題,形成《堅持人才先行,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調研報告。民革黨員參與撰寫的《提升我省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途徑》調研報告獲省長吳政隆批示。通過“直通車”渠道,向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報送4篇調研報告,其中《關于全面加強城市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治理的建議》得到省委書記婁勤儉批示,《高標準改善蘇北農房應解決好三大問題》得到省委分管領導批示。2020年,民革江蘇省委共報送信息500 余篇;被全國政協采用18篇,中央統戰部采用2篇,民革中央采用90 余篇,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協、省委統戰部采用110 余篇次。民革江蘇省委對口南京市開展為期5個月的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工作。以街道、鄉鎮和基層干部樹立新發展理念是否牢固、企業主體責任是否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是否走過場、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監管執法是否寬松軟、問題清單是否整改、專項整治計劃是否符合進度要求、專項整治有哪些積極探索和有益的經驗等為重點,在依法行政、危化生產、水利生態、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行業開展調研監督,形成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報告。
【社會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民革江蘇省捐款捐物累計5377.84萬元(其中,支援湖北黃石市和陽新縣款物189萬元)。民革江蘇省企業家聯誼會和11 名黨員分別被民革中央評為民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張桂平被江蘇省政府評為江蘇省抗疫先進個人。繼續做好納雍縣豬場鄉對口扶貧工作和安順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推進衛生醫技人員培訓、學校對口幫扶等8 大類33個幫扶項目。“博愛之光”“同心·博愛”和“博愛·牽手”3個“中山博愛工程”系列有序開展。民革江蘇省法律工作者聯誼會舉辦線上婦女兒童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律咨詢暨研討活動。助力湖北解決特色農產品滯銷問題,參加“全國消費扶貧月·江蘇行”活動,民革江蘇省委發動千余名黨員參與,累計購買農產品價值50.4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年民革江蘇省各級組織扶貧投入282萬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214 名;法律援助實施案例188 例,開展法律咨詢和普法活動172次;基層組織開展助貧濟困、義診、關愛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活動481次。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堅持和平統一基本國策,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五項重大主張,推進蘇臺融合發展,做好涉臺參政議政工作。《為當前全省臺企復工達產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撐》的調研報告,得到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張伯軍批示;組織并參與民革中央調研組在江蘇的“把握5G 商機,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調研。參加民革中央舉辦的祖統工作第27次兩岸青年觀點線上論壇和線上講座。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發展】2020年,民盟江蘇省新發展盟員554人,平均年齡37.58歲,發展代表人士23 名。截至年底,全省共有盟員20624人,其中高教界盟員占28.1%,中上層人士占91.7%。鞏固民盟在高校的傳統特色,新建民盟常州大學總支、民盟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支部等高校基層組織,同時加強在文化界、科研院所的發展工作,發展國家杰青、青年長江、國家優青、青年千人等一批代表人士。年內,民盟江蘇省培訓新盟員1176人次,骨干盟員1294人次;并推薦176 位代表參加中央統戰部、民盟中央及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等舉辦的培訓班。民盟江蘇省委先后召開全省高校骨干盟員座談會、政府實職人員和特約人員座談會,針對性地加強指導培養,其中1 名盟員當選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常委,2 名盟員被增補為江蘇省政協委員。2020年,民盟盟員5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人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0人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5人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人獲評長江學者,2人獲評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人獲江蘇省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1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參政議政】2020年民盟江蘇省委主委應邀參加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0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就科創企業發展即席發言,發言內容作為政協信息報送,獲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在中共江蘇省委主持召開的黨外人士協商座談會上,就江蘇“十四五”時期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提出建議。向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交大會發言6篇、集體提案24 件,2 件集體提案被列為主席督辦提案。向江蘇省政協主席專題協商會議和議政性常委會議提交發言6篇。舉辦第十一屆江蘇教育發展論壇,48篇優秀論文結集出版,向省政府報送《關于助推我省各級各類學校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議》,并獲省長吳政隆、副省長馬欣等省領導批示。舉辦第三屆江蘇文化發展研討會,盟內專家圍繞“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提交論文88篇,《推進農村文化旅游融合,助力鄉村經濟振興》等論文轉化為社情民意信息后被全國政協采用。舉辦第八屆江蘇城鎮化建設研討會。52 位盟內專家圍繞“城市社區治理”建言獻策,意見匯總后向省政府報送《關于提升我省城市社區治理水平的建議》。舉辦第七屆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研討會,全省提交調研報告12篇,論文10篇。全年共向民盟中央、江蘇省政協、江蘇省委統戰部報送社情民意信息分別為435條、452條、463條,被采用88條、104條、56條,其中獲中央統戰部采用5條、中共江蘇省委采用22條。先后協助配合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和副主席曹衛星率隊就“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建議”“立足現代化強國建設要求,提升城市品質”在南京、無錫、泰州等地開展調研。民盟江蘇省委中標2020年盟中央調研課題6 項。提交《關于長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政策創新的建議》等調研報告。圍繞城市發展、高等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主題,向民盟經濟、教育、法制、民生論壇投稿,提交的10 余篇論文獲評優秀論文。中共江蘇省委召開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啟動會,委托民盟江蘇省委對口蘇州、宿遷兩個設區市,圍繞安全生產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經過調研、座談等,民盟江蘇省委反饋意見22條,專家提出意見37條,市級組織調研形成建議46條。
【社會服務】疫情期間,482 名盟員醫護工作者在湖北、江蘇抗疫一線開展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民盟組織和盟員共捐錢款747.3萬元,醫療物資折合1315.8萬元。向黃岡市婦幼保健院和黃石市中心醫院分別捐款30萬元,向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捐贈價值40 余萬元的醫護物資。在各級抗疫表彰中,1 名淮安盟員獲“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1名蘇州盟員獲“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稱號,1 名南京盟員獲“2020年全國優秀醫院院長”稱號等。民盟江蘇省委和4個設區市委、17 位盟員獲民盟中央表彰,5 位盟員獲“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向貴州畢節捐贈“江蘇民盟(無國界)獎教金”10萬元,完成連續七年捐贈獎教金承諾,同時捐贈30 架無人機,承諾每年幫助培養100 名無人機駕駛員;先后組織民盟徐州、蘇州市委向甘肅省天祝縣捐贈價值5.2萬余元的圖書、教學設備及防護用品;組織無錫盟員捐贈5萬元,幫助四川涼山10 名貧困大學生繼續學業;協調盟員向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捐贈10萬元助學款;組織民盟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支部向泗陽雙語實驗學校捐贈愛心圖書11 箱;聯合中科健康產業集團在南京市六合區樊集中科希望小學頒發獎助學金11.2萬元;組織省直科技第三支部等在南京建寧中學開展科技講座、藝術欣賞等活動;支持省直文化一支部在怡馨花園小學等開展足球進校園活動;組織新聯會、企聯會的盟員企業家向貴州望謨捐贈善款7.18萬元。常州民盟定向捐贈特殊教育學校14萬余元,關愛殘障學生成長。蘇州民盟連續12年幫扶民工子弟學校,捐贈獎學金。2020年,民盟江蘇省委圍繞“自貿片區與樞紐經濟區聯動建設”,形成致中共江蘇省委的建議信《關于建立江蘇(連云港)綜合物流樞紐的建議》。在常州市金壇區舉辦第十屆江蘇民盟現代農業專家行活動,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辦第八屆江蘇民盟“助你啟航”校園招聘會,提供14400個崗位,開通“求職直通車”直播帶崗活動,給在外地實習無法返校應聘的學生提供網絡應聘通道。年內,民盟江蘇省盟員書畫、醫療等專家,開展“寫春聯、送健康、迎新年”“江蘇民盟百名書畫家新春送福”活動。民盟蘇州、鎮江、淮安、揚州等市委會組織廣大盟員和社會愛心人士與困難家庭愛心結對,捐贈閑置智能設備用于學生上網課。民盟南京、鹽城、無錫等市委會開展“黃絲帶”幫扶行動,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法律知識輔導。民盟徐州、常州、南通、連云港、鹽城、宿遷等市委會創建“三鄉工程”“心聯在線”“星火助推”“為愛行走”“除心結、破窮根”等品牌活動,助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事業發展。民盟泰州市委舉辦第四屆“絲路信使”國際自行車賽。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建設】截至2020年底,民建江蘇省共有會員13507人,其中新會員452人,經濟界會員占73%,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占27%,政府和司法機關會員占16%。加強人才儲備和培養工作,初步建立183人的后備干部隊伍,為2021年江蘇省民建市級組織換屆做好人才儲備工作。著力將“民建會員之家”建設成為思想交流的橋梁、參政議政的基地、開展工作的平臺,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基層組織活力。全省共建成“民建會員之家”149個。
【參政議政】在中共江蘇省委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民建江蘇省委領導就江蘇“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意見建議。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系統推進政策清理 廣泛開展監督檢查 確保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落地生根》,被民建中央選定為民建界別發言材料,向栗戰書委員長作當面匯報。在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交大會發言5篇,集體提案21 件,其中《關于加快我省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提案被選為省政協主席會議督辦提案。《抓牢機遇力爭江蘇區塊鏈產業發展國內領先》,繼續聚焦數字經濟建言。全年民建江蘇省委共收到各設區市委報送的社情民意信息2000 余篇,向民建中央、江蘇省政協、江蘇省委統戰部報送信息962篇次,被采用236篇次,被全國政協轉送有關部門8篇。年內,民建江蘇省委形成《創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制度環境是“十四五”期間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鍵》課題報告,提交全國政協常委會作為小組發言材料。完成年度政黨協商課題《提高我省紡織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建設世界級先進紡織業集群》,報送中共江蘇省委。與民建鎮江、淮安、蘇州、揚州、南通等市委聯合開展調研,完成《引導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等5篇調研報告,作為江蘇省政協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發言材料。依托江蘇經濟現代化發展研究院,圍繞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課題開展學術研究,做好“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的發布準備工作。各設區市委創新工作,如民建蘇州市委參與發起成立“G60 科技走廊”九城市民建組織學習聯盟,助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成立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工作領導小組,撰寫《無錫連云港兩市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考察報告》,報送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
【社會服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據不完全統計,民建江蘇省累計捐款捐物合計4538萬元,其中捐款1923萬元;捐贈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物資折合人民幣2615萬元。緊急支援湖北省黃石市抗疫物資10 余批,價值150萬余元。民建江蘇省委共收集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的議政材料1300 多份,上報民建中央、江蘇省政協涉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社情民意信息610篇。其中,《建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措并舉幫助糧食進出口企業增信心 降成本渡難關》等3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轉送有關部門,《新冠病毒檢測開展中存在安全風險亟需重視》等8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每日社情》采用。民建江蘇省委出臺《民建江蘇省委關于加強聯系和服務會員企業家 助推會員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建立民建江蘇省委主委、副主委聯系會員企業制度。舉辦《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輔導講座,組織企業家會員參加建華課堂四省兩市民建企業家培訓、上海民建浦江論壇等。在民建中央召開的民建成立75 周年全國優秀會員和先進集體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民建南京、無錫、蘇州市委等13個集體被授予民建全國先進集體,31 名會員被授予民建全國優秀會員;民建南通、泰州、常州、揚州市委等4個集體被授予民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10 名會員被授予民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年內,民建江蘇省委為河北省豐寧縣捐款捐物合計244.72萬元,支持胡麻營鎮500 畝西紅柿大棚更換項目、樂國窩鋪村路改造以及貧困戶屋頂發電站建設等。民建南京市委與民進南京市委跨黨派合作聯動,對貴州、河北、甘肅2247 名初高中骨干教師進行線上培訓。民建江蘇省委在宿遷市花園村設立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成立省企委會鄉村振興專委會,長期對接花園村,并精選22個民建支部與花園村低收入戶結對,開展一戶一策幫扶。籌集關愛抗戰老兵專項資金,持續用于開展關愛抗戰老兵系列活動。與江蘇省計劃生育協會合作,在無錫市濱湖區雪浪街道融創城社區設立“思源工程——生育關懷行動”連心家園省級示范基地。全年民建江蘇省各級組織資助貧困地區學生2118人次,資助款463萬元。其中,普方助學項目資助學生321人,資助款 88.95萬元;e萬行動項目資助1588人,資助款388萬元。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建設】2020年,民進江蘇省共發展新會員602人,截至年底,全省共有民進會員13568人。引領每個設區市建成一個高質量、有影響力的“民進會員之家”,全面提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履職能力。指導各設區市委做好基層組織集中換屆工作,為地方組織換屆打好基礎。加大對會內代表人士的宣傳報道,推薦代表人士參加民進中央、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等部門舉辦的培訓班。1人獲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1人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參政議政】民進江蘇省委先后參與政府工作報告、省高院工作、“十四五”規劃以及中共江蘇省委委托課題“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學校‘縣管校聘’教育改革”等多篇高層協商調研報告、征求意見稿的起草或修改工作。民進江蘇省委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大會發言2篇,提案18 件,“關于加強我國科技服務業轉移經理人培養的提案”收到教育部公開答復,表示支持高校開展技術轉移學歷教育;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交集體提案25篇、大會發言2篇、書面發言4篇,其中《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努力書寫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嶄新篇章》受到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全年完成5 份建議信的撰寫報送,其中建議信《關于我省中小學疫情防控期間“穩學生、穩學業、不折騰、不誤學”的建議》得到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關于穩住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起好‘壓艙石’作用的建議》得到兩位副省長批示,《關于統籌健康江蘇規劃綱要,完善應對重大疫情平戰相融救治體系的建議》得到分管副書記批示。向省政協提交的《建立切合江蘇實際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兩篇材料,被江蘇省政協十二屆十一次常委會議采納為大會發言材料。2020年,民進江蘇省委向民進中央報送信息960篇、被采用170篇,采用量連續14年保持民進省級組織首位。先后與省政協、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院等部門開展聯合調研,形成多篇高質量政協發言。促成省內組織之間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的密切合作,創新嘗試由多個市委會合作開展關注課題,集中力量和資源,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根據中共江蘇省委分工,民進江蘇省委承接對鎮江、淮安的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民進江蘇省委與兩地中共黨委政府領導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深入一線、點面結合開展調研,按照序時進度形成情況反饋報告、科學提出意見建議,并在完成規定任務的基礎上提煉形成民主監督實踐體會,為相關工作的推進和完善貢獻智慧。
【社會服務】民進江蘇省各級組織發布抗擊疫情相關報道320 余篇,捐資捐物近4000萬元,民進會員肖佩華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稱號,民進南京中醫藥大學支部和10 位會員獲民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個人。為貫徹落實民進中央“同心·彩虹行動”要求,民進江蘇省委將對貴州省金沙縣、安龍縣的定點幫扶和支援西部貧困地區發展基礎教育事業納入年度考核指標。組織教育專家、名特優教師數十人走進金沙、安龍,邀請西部地區老師到江蘇,通過示范課、講座、交流座談等形式,傳授交流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校管理經驗。民進江蘇省無錫、南通市委承辦3 期“彩虹行動”培訓班,民進宿遷、常州、常熟市委等向幫扶學校捐資捐物40余萬元。民進江蘇省委總結安龍縣普坪鎮中心小學、南京五老村小學“同步課堂”教育幫扶項目的成功經驗,在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與安龍一中之間新建一組“同步課堂”,將這一教育幫扶新模式從小學拓展到中學,推動項目惠及更多貴州學子。年內,在民進江蘇省各級地方組織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葉研會、書畫會、經聯會三大會內社會服務工作平臺基本完成地方組織全覆蓋,組織“毫素深心”書畫巡展活動,獻禮民進成立75 周年,相繼在無錫、宿遷、淮安、南京、常州等設區市舉辦活動,提高對內凝聚力和對外影響力。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建設】2020年,農工黨江蘇省委發展新黨員682人,其中新主界別占新黨員總數11%,全省共有黨員14356 名;新成立基層組織15個,截至年底,共有675個基層組織。廣大黨員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4 名黨員獲“國家科學技術大獎”,2名黨員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1 名黨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 名黨員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2 名黨員獲“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稱號,6 名黨員獲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3名黨員獲“省科學技術獎”,3 名黨員入選“國之名醫”,2 名黨員獲“中國僑界貢獻獎”。全省獲中央表彰的優秀和先進黨員有66 名、優秀和先進組織44個。201 名黨員和100個基層組織被農工黨江蘇省委授予“先進個人”“先進基層組織”榮譽稱號,并為黨齡滿40年的老黨員頒發紀念章。年內,農工黨江蘇省委先后舉辦全省骨干黨員、社情民意信息、新黨員、經濟界骨干黨員等各類專題培訓班,選派黨員參加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舉辦的骨干培訓班,共有260 多名黨員參加培訓。經各地推薦,農工黨江蘇省委各專委會補充吸收約百名近兩年新入農工黨、年輕有活力、對黨務有熱情的骨干黨員。全省建成并掛牌“農工之家”240個,基層組織全部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場所。
【參政議政】在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農工黨江蘇省委共提交大會發言3篇,集體提案20篇。提交江蘇省政協主席協商會、常委會大會發言24篇。在江蘇省政協十二屆十一次常委會上,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健康江蘇”主題,提交10篇發言材料。農工黨江蘇省委先后與相關單位進行面對面協商辦理答復,其中《關于加強我省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建議》獲省領導批示。完成農工黨中央“公共衛生體系和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重點考察調研江蘇部分工作。2020年,立項聯合課題11 項,立項單獨課題41 項,全年結題45 項。根據中共江蘇省委委托“構建江蘇產才融合的人口發展政策體系”課題安排,7月中旬,赴南通、鹽城、蘇州開展重點課題考察調研,形成報告并在中共江蘇省委民主協商會上匯報。9月,舉辦“美麗江蘇建設學習研討會”。12月,為深入了解試點地區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目標,圍繞“江蘇率先實現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積極建言獻策提供第一手資料,赴常州溧陽市、蘇州昆山市、無錫江陰市開展調研。以“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為主題的農工論壇,評出優秀調研論文22篇。全年共收到信息約3000條,報送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1800 余條、省政協1100 余條、農工黨中央220 余條,被江蘇省政協采用90 余篇,省政協專報采用10篇,經農工黨中央轉報被全國政協采用19篇。《關于發展蘇州碧螺春茶葉產業的建議》獲省領導批示。根據安排,農工黨江蘇省委對口泰州和南通兩市,邀請從事質量安全監察、特種設備安裝監督檢驗和應急管理執法方面的黨員專家、重點高校化工學院教授,以及對口市化學化工方面和一線安全生產行政執法隊伍中的農工黨員參加現場監督工作,形成監督報告,進一步推動兩市抓實安全生產工作。
【社會服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農工黨江蘇省委向全省各級農工黨組織和黨員發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江蘇農工黨力量》倡議書,以及《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發動全省各級組織和黨員參與到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據統計,參與江蘇省一線救治和防控的農工黨黨員1546人,社會組織人員(包括黨員企業家和志愿者等)1641人。全省627個基層支部和9405名黨員參與捐贈,分別占基層和黨員總數的95%和68.4%。捐贈總額約5133萬元,其中現金748萬元,物資價值達4385萬元。廣大農工黨黨員在抗擊疫情中的突出表現,受到不同層次的抗疫表彰,其中1人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16人獲“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2人獲“全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8人獲江蘇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功獎勵,2人被評為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年內,農工黨江蘇省委印發《2020年度定點扶貧大方縣工作意見》,發出定點扶貧大方縣動員令,為大方縣捐贈現金、救護車、藥品器材等總價值96萬元。在無錫江陰市華西村舉辦“大方縣鄉村振興村干部培訓班”,組織大方縣52 名貧困村書記參訓。在農工黨中央幫扶大方縣評比表彰中,農工黨江蘇省委再次被評為“先進集體”,14 名農工黨江蘇黨員獲“先進個人”稱號。在環境與健康宣傳周活動中,農工黨江蘇省省直工委以及9個設區市委共進行12 場次活動,有200 多名黨員直接參與,受益群眾達4000人。11月,農工黨江蘇省委組織省直和南京市的黨員醫生赴蘇州吳江汾湖示范區開展醫療義診活動,在當地設立“農工黨江蘇省醫衛專家工作室”。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建設】2020年,致公黨江蘇省委發展新黨員251 名,黨員總數達4812 名。在“五維一體”共建模式的基礎上,推進以“聚力共建、共同發展”為主題的合作共建活動,不斷探索和豐富活動內涵和形式。堅持將“致公之家”建設作為致公黨江蘇省委有效實施“雙發行動”的重要抓手,引導各市和省直工委與基層支部、黨員共同發力,努力把“致公之家”打造成基層組織實體化綜合性的活動基地、履職平臺,推動思想政治建設、參政履職、海外聯絡、社會服務、自身建設等工作穩步開展。對致公黨江蘇省委專委會進行屆中調整和增補,充實壯大工作隊伍。
【參政議政】致公黨江蘇省委圍繞疫情防控、“十四五”規劃編制、政府工作報告等方面,在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上發表意見建議。在全國政協常委會議、江蘇省政協主席會議、常委會議上,圍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健康江蘇”、編制“十四五”規劃建議等主題,提交10篇發言,其中,報送的“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調研素材,被選為致公黨中央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的口頭發言。向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交大會發言33篇,集體提案、聯名提案和委員個人提案60 件,其中,3篇被省政協確定為口頭發言,3 件集體提案和1 件委員個人提案分別被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省政協主席黃莉新領辦、督辦。圍繞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準備全國兩會提案素材,其中15篇被致公黨中央和全國兩會采用。推進“匯智工程”品牌建設,舉辦第四屆“匯智論壇”,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和2035年遠景目標,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展示2020年致公黨江蘇省各級組織參政議政成果。致公黨江蘇省委領導多次赴徐州市圍繞安全生產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考察調研,與地方黨委政府、企業家召開座談會,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年共有700 多人次參與社情民意信息撰寫,向致公黨中央、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報送408條;向省政協報送245條。致公中央采用37條;中央統戰部采用5條,其中《零訊》3條;中共江蘇省委采用3條;省委統戰部采用18條;省政協采用21條,轉報全國政協30條。
【海外聯絡】致公黨江蘇省委采取“線上+線下”融合的工作新思路,整理更新“引鳳工程”留學人員資源庫,為進一步做好精準服務奠定基礎。在常州、蘇州舉辦“2020引鳳工程項目路演對接會”,32個線下和線上項目團隊,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管理等領域進行路演展示和現場對接。海外疫情暴發后,致公黨江蘇省委完成16個國家149 份防疫物資寄送工作,解決留學人員對防疫物資的迫切需求。在引導海外僑團馳援國內抗疫的同時,向海外集中捐贈防疫物資,幫助海外華僑華人堅守抗疫。向利物浦、曼徹斯特、利茲等十余個海外僑團,向旅法蘇浙同鄉會、德中環能促進中心、芬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等海外社團寄送防疫物資,普及抗疫知識,提振海外僑胞抗疫信心。組織“2020 引鳳工程貴州行”活動,通過留學人員向海外傳播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加強與涉僑涉外單位的交流合作、聯動協作,考察調研省歐美同學會史料館、歸國留學人員科技成果展和海歸人才創業孵化區;參加省僑聯“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出席共青團江蘇省委海外學子暑期江蘇實習項目啟動儀式,拓展工作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社會服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致公黨江蘇省各級組織和致公黨員通過海內外各類渠道捐款捐物達2640.7萬元。158 名致公黨員醫護人員逆向而行、奮戰一線,其中,3 名直接參加援鄂醫療隊出征前線;與湖北各市級組織開展“黃石+”模式的合作共建,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數百名黨員奮戰在省市縣(區)、街鎮、城鄉社區防護網絡中,近百名黨員工作在監測排查、預警疏導最前沿。開展致公愛心小包裹捐贈活動,協助海外僑胞防疫抗疫,致公黨江蘇省黨員和機關干部積極參與,捐款總額64.77萬元,位居各省級組織前列。率先在致公黨內開展“致力為公 四海同心”向海外集中捐贈防疫物資行動,捐贈6萬多只口罩等防疫物資。致公黨江蘇省委等4個集體獲“致公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14 名黨員獲致公黨中央表彰,4 名黨員獲“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致公黨江蘇省委領導班子成員多次走訪致公黨員企業,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及時幫助企業反映意見建議。統籌開展定點幫扶、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推進東西部協作等十項行動。做好重慶酉陽、貴州畢節七星關區定點扶貧工作,推進貴州、四川、云南、陜西等對口地區和省內困難群眾幫扶工作。承辦致公黨定點扶貧和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基層干部培訓班,精準提升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的綜合本領。組織致公黨江蘇省黨員企業家和引鳳團員赴畢節開展脫貧攻堅成效調研考察,為畢節脫貧攻堅匯聚力量。開展助力酉陽消費扶貧行動,動員全省致公黨員通過“酉好貨”等平臺購買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共完成消費扶貧31.29萬元。2020年,致公黨江蘇省各級組織開展幫扶活動162次,捐款捐物197.63萬元。致公黨江蘇省委調研組連續四年赴四川瀘州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并向致公黨中央提交調研報告。瀘州所屬區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持續推進“致福社區”品牌建設,全省致公黨組織服務社區工作機制基本形成。與貴州省扶貧基金會合作,開展助力西部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行動,為西部地區優秀學生接受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幫助;繼續與江蘇省中華職教社聯合在徐州開展教育幫扶活動。鼓勵黨員圍繞中心任務和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發揮自身特長優勢,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和志愿活動。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建設】2020年,九三學社江蘇省委發展九三學社新社員530人,新社員平均年齡37.8歲,其中高級職稱的社員212人,占比40%;主體界別366人,占比69.1%。截至年底,九三學社江蘇省共有社員12042人,平均年齡55.1歲;其中高級職稱的社員7563人,占比62.8%;主體界別9205人,占比76.4%;共有基層組織570個,其中基層委員會74個,支社486個,小組10個。九三學社連云港市委成立青工委,至此,九三學社江蘇省共有10個市級組織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突出政治培訓,拓寬培訓渠道,據不完全統計,九三學社江蘇省全年參加九三學社中央培訓的社員30 余人次,省級培訓280 余人次,市級培訓900 余人次。九三學社江蘇省社員為江蘇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據不完全統計,6人主持或參與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人主持或參與的項目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6人主持或參與的項目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4人主持或參與的項目獲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人獲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1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1人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特等獎并被授予“當代發明家”稱號。1人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2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人獲第20 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1人被評為第五屆江蘇省“百名醫德之星”等。
【參政議政】九三學社江蘇省委領導多次參加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座談會、協商會、通報會,就政府工作、人事安排等提出建議和意見。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江蘇省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建議案24 件。參加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向會議提交大會發言1篇,書面發言2篇,集體提案18 件。在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1人代表九三學社江蘇省委作《做強環保產業 守護綠水青山》大會發言,1人作《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會發言。組織社內省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開展“科技創新”專題視察活動。在江蘇省政協主席專題協商會議上建言《強化要素保障 助力鄉村振興》《關于制定〈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的幾點建議》,在省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建言3篇。《關于打造高水平工業互聯網 助推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被列為江蘇省政協主席會議重點督辦提案,《關于加強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發展農業產業的建議》被列為省政協副主席督辦提案。九三學社江蘇省委主委周嵐《關于深化改革 形成更有力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政策體系》的建議以民主黨派直通車報送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得到省委書記婁勤儉批示。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機制研究”為調研主題,赴安徽合肥、銅陵實地調研,形成《鑄造國之重器 實現硬核創新 爭取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江蘇》報告報送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參加九三學社中央2020年度黨派大調研,形成《健全制度 完善機制推進江蘇國有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調研報告上報九三學社中央。與九三學社南通市委開展聯合調研,完成《發展養老事業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調研報告。提交九三學社中央《關于推進稻谷收入保險擴面提質 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等4篇提案材料。對口揚州、鹽城兩市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先后在兩市召開情況交流座談會9次,調研考察7次,向中共江蘇省委提交安全生產專項民主監督的情況報告。2020年,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共收到信息1569篇,上報九三學社中央586篇。向江蘇省政協和省委統戰部報送信息650篇,有2篇被中央統戰部《零訊》采用。
【社會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投身江蘇省內抗疫救治工作一線的九三學社社員近750人,有近250 名社員奮戰在聯防聯控第一線。九三學社江蘇省各級組織和廣大社員直接及促成捐款近670萬元、捐物價值近5730萬元。在九三學社十四屆四中全會上,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和南京市委等6個九三學社組織被九三學社中央表彰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22人被表彰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1人被表彰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湖北抗疫一線優秀社員。在鹽城召開全省社會服務工作會議,就《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員會關于加強新時期社會服務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聽取建議。
“百名專家進鄉村行動”是九三學社江蘇省委重點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全省共有75個專家工作站。九三學社常州市委成立“繁星公益”九三學社專家工作站。九三學社鹽城市委赴建湖縣蘆溝鎮開展“送農技進鄉村”活動。九三學社南通市委積極開展送農技下鄉活動,先后舉辦蔬菜種植技術講座22 場,培訓農民近2000人。九三學社徐州市委助推“三鄉工程”,服務地方鄉村振興。九三學社連云港市委與南京大學等委員會合作,推動當地企業轉型升級。九三學社南京農業大學委員會在云南省開遠市知花小鎮成立“陳發棣”專家工作站。東臺光正眼科醫院送醫下鄉普查眼疾共265個村次,免費為群眾普查眼疾1.5萬人次,免費白內障手術805人次。九三學社張家港基層委員會聯合社區創建“九三紅星”服務品牌。九三學社南京市委多次聯合明基醫院、市慈善總會開展健康“進社區”“進校園”活動。2020年第32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期間,九三學社江蘇省社各級組織共舉辦活動67 場,發放資料6360 份,捐贈價值近20萬元的物資,1萬余人次受益。
(省委統戰部 鐘 山)
【組織建設】2020年,全省工商聯系統所屬商會組織總數4325個,位居全國第一;會員總數35.85萬個,位居全國第二。省工商聯、省民政廳等部門探索異地商會歸口管理和規范登記路徑。加強省直行業商會動態管理,依規注銷9 家不符合辦會要求的商會。推動129 家商會被認定為全國“四好”商會,數量位列全國第一。高質量承辦全國工商聯商會工作會議,精心謀劃“德勝門大講堂走進江蘇”活動。徐州市工商聯加強全國性區域商會聯盟建設,鹽城市工商聯開展“訪老鄉、看故鄉、建家鄉”活動,南通市工商聯組建長三角南通商會聯盟,連云港市工商聯打造“六為”商會等,賦予基層商會改革發展新內涵。江蘇省商會黨組織覆蓋率、應建盡建率提高到50%以上。建立直屬商會黨建工作數據信息庫,舉辦商會黨建先鋒分享活動,發布19個“書記項目”,推動黨建與會建有機融合。無錫市工商聯搭建“非公黨建、紅色先鋒”商會黨建聯盟,泰州市工商聯建立“四同步”黨建工作機制,連云港市工商聯實施“四步階梯工作法”等,不斷摸索商會黨建新模式,形成齊抓共促的新格局。
【參政議政】推動省市建立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協調機制。開展“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集中調研走訪6491 家企業和商會組織。實施惠企政策落實情況調研評估。南京市開展“服務民企365”行動,鎮江市構建信用修復“三個一”新模式,宿遷市建立“護企456”工作機制等,推動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省工商聯首次發布江蘇民營企業200 強和創新100 強,鹽城市聯動發布民營制造業企業50 強、服務業企業10 強,提振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省工商聯繼續深化“1+N”工作合作機制,密切與40 多家部門合作。聯合金融部門舉辦銀企對接活動,累計授信628億元;建立與省科技廳常態化合作機制,巨鯊顯示、無錫寶通首次獲技術創新獎;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共同開展招聘周活動;與省生態環境廳建立支持企業綠色發展工作機制,發放30萬份《服務企業生態環境政策口袋書》,發布《江蘇生態文明20條》。持續開展民營企業進高校“三個一”品牌活動。打造江蘇省中小微企業委員會服務的樣板工程,宿遷市工商聯依托中小微企業委員會,開展金融法律等特色服務。省工商聯成立馬來西亞、墨西哥和肯尼亞江蘇商會,與省商務廳建立對口聯系工作機制,與省貿促會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蘇州市工商聯落實企業家月度沙龍“三項機制”,淮安市工商聯打造“黨政親商會”,南京市工商聯推行企業家服務日早餐會,徐州市工商聯建立“政企交融匯”機制,鹽城市工商聯開展“同心助企·三位一體”季度沙龍,揚州市工商聯建立政務服務專員機制等,形成全省政商關系良性互動、共促發展的濃厚氛圍。省工商聯向中共江蘇省委、政府建言獻策,形成重要調研成果11篇,其中4篇獲全國工商聯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民營進出口企業問題困難調查報告》獲省委書記婁勤儉批示,推動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的工作機制和措施出臺。發揮民營企業調查點“數據陣地”作用,入庫企業總數提升至2300 家以上,全年完成調查任務12次,填報問卷13000 多份,轉化為成果10 余篇(件)。深化“3+6”省政協委員活動機制,開展智能制造提速復工復產等主題考察調研活動,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匯智聚力。將31 類100 多項民營經濟數據納入“江蘇省部門綜合統計一套表”,實現《江蘇民營經濟季度運行報告》定期采集和科學分析機制。
【社會服務】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疫情期間,江蘇省民營企業累計捐款捐物21.67億元。2人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人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6名企業家被表彰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65 家企業被全國工商聯評為抗疫先進民營企業;6 家企業、8 名企業家被評為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波司登、恒力、永鋼獲第11 屆“中華慈善獎”。省工商聯呈報《重點民營企業請求解決事項一覽表》等調查報告和62條社情民意,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專門作出批示,推動解決復工復產突出問題。推動出臺“蘇政50條”和“惠企22條”,編發《疫情防控涉企政策摘編》,發布“減免房租倡議”,僅常州市減免費用達3億元。利用江蘇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近3000 家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需求87億元;推廣“無接觸貸款”等融資平臺,為200 多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啟動“暖企抗疫、一路同行”法律公益行動,全方位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充分發揮精準扶貧基金效用,實施幫扶項目50個;打造泗洪縣“光彩安居工程”,解決465 戶特困群眾的住房問題。實施“百企幫百村”活動,累計落實幫扶項目6500個,幫扶經濟薄弱村4200個、低收入人口20.8萬人。參與“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匯通達等25 家民營企業集中簽約,在5000多個村啟動聯建項目超6000個。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帶動6.1萬人增收脫貧。省工商聯與省法院簽署建立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協作機制的框架協議。開展“法治體檢四進四送”專項行動,推動部門合作共建志愿服務團隊231個,走訪民營企業5925 家、商(協)會185 家,化解矛盾糾紛2349 件,挽回經濟損失9億余元。加強企業維權和商會調解,指導建立調解機構440個,實現省市工商聯與司法系統工作聯系全覆蓋;全年開展法律培訓961 場,調解受理案件1775 件,調解成功案件772 件,涉及金額近1.9億元。
(省委統戰部 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