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況】2020年,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廠一級 A 提標改造工程、如皋市龍游河寶塔河水環境治理工程、高淳區高崗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愛綠植綠護綠共建宜居美麗常州的探索實踐和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綠化建設等 5個項目獲“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截至年底,全省累計有 185個項目獲得“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
【如皋市龍游河、寶塔河水環境治理工程項目】該項目是如皋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總投資約5億元。通過實施水系溝通、河道拓浚、控源截污、補水活水等系列工程,有效解決兩條河道部分河段填埋、局部水體黑臭等問題,河道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恢復城市水域面積約5萬m2,切實改善城市水環境、水景觀,并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治理中注重“用水點亮城市”,一并解決城市公共空間缺乏問題,新增綠地22萬m2、慢行步道11km,并將如皋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開放式、生態化、高品位的濱水空間,為居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極大改善人居環境,得到居民廣泛支持和認可。
【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廠一級A 提標改造工程項目】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廠原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 排放標準,根據省、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要求,2016年底南京市啟動一級A 提標改造工程。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設計處理規模64萬m3/d,于2017年5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建成投入試運行,已滿負荷運行,出水達一級A 標準,污水處理能力提升至67萬m3/d。該項目對長江水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該項目注重以科技驅動改造,與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合作開展相關關鍵技術研究,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在提標施工過程中,連續36 小時帶水作業順利完成新老廠主工藝管道接駁,實現不停產作業。
【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高崗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高崗村地處小茅山田園綜合體西北入口,是高淳慢城核心區的門戶,銜接漆橋古街與山慢城景區,緊鄰游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景區。村莊戶籍人口138人,常住人口39 戶、80人。2018年,清華大學與高淳區人民政府簽約,在此建設江蘇省第一家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以高崗耕象和清華讀意為主題的耕讀公社項目。該項目從三個方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益探索:以“高校+村集體+村民”多主體參與鄉村振興,以“建筑+大地景觀+基礎設施+精神品質”全方位改善人居環境,以“土地制度改革+人才引入+產業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具體工作中,倡導保護性改造、微整治,積極利用現代營造技術和建筑理念,順應原始村落肌理,修舊如舊;結合景觀營造,恢復種植村莊周圍閑置、拋荒農田,并與農事體驗等結合,提升大地景觀品質;結合高淳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按照“確權、賦能、搞活”的基本思路,圍繞土地、產權進行改革,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提升鄉村價值;利用國資平臺作為經營主體,豐富鄉村發展的人力資源要素;精心構建學生課外實踐、研學培訓等活動,將傳統鄉村文旅觀光轉向教育研學領域,實現鄉村精神文明品質的同步提升。
【常州市“愛綠植綠護綠 共建宜居美麗常州”探索實踐】常州市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為目標,積極創新公眾參與機制,多維度營造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氛圍,包括:開通微信公眾號和App,吸引近百萬網友參與相關活動;策劃組織創建生態園林城、園藝講堂等主題活動,極大提高全民愛綠建綠護綠意識;依托公園、綠地、植樹基地、園藝中心等平臺,采用認種認養、出資捐建等方式,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植物種植和撫育管護等。通過以上措施,常州市建立起市民共建共享城市園林綠化的新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鹽城市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綠化建設項目】該項目始建于1965年成立的國營東臺市林場,是國家沿海防護林重點建設基地和國家生態公益林保護基地,是江蘇沿海第一片萬畝人工林,也是全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對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護地區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項目建設以“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貴在和諧”為理念,立足沿海特困地生態修復,改良鹽堿土壤,進行森林植被恢復、濕地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營建。在保護森林與濕地資源的前提下,實施森林撫育,控制林業生產強度,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帶動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促進森林經濟發展;同時,積極拓展森林科普、休閑、游憩等功能,滿足人們親近大自然、養生休閑的需求,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得到良好發揮。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先后獲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和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