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香港立法會過去不時有反對派議員以出位言論博眼球,甚至采取暴力行徑。25日,立法會大會通過修訂《議事規則》決議案,引入“停賽”機制。
按照新的議事規則,立法會主席有權將行為極不檢點的議員“點名”,再由大會表決是否暫停其參與議會事務的職權;首次被罰會被禁止參與會議一個星期,再被罰“停賽”就會倍增至兩周、四周甚至八周等。
“停賽”規則除了可制約“勇武派”議員外,也有方法對付“拉布”招數。頭條日報網稱,這次修訂再進一步縮減議員在部分議案的發言時間,使日后大部分議案辯論限于4小時內完成,“簡單而言,上述所有招數統統被廢武功”。此外,香港立法會25日還通過民建聯議員葛佩帆提出的“徹底改革通識教育科”議案。多名議員批評現行通識科已變形走樣,有必要徹底改革。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改革后的科目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認識國家、培養慎思明辨和公民素養;而改革通識科的另一重點是加強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和《基本法》等。
建制派召集人、商界議員廖長江稱,近年反對派濫用議事規則程序,有必要針對性地進行修改,而修訂沒有削弱立法會功能,反而可撥亂反正。議員葛佩帆稱,她一直希望加入立法會為民請命,沒想過竟然要打架,不止一次報警,甚至要入院驗傷;反對派議員往往提出無知的問題,侮辱官員及建制派議員,聽他們發言“猶如浪費生命,更是浪費香港的時間”,希望修訂議事規則后可以為民生做實事。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議員林健鋒說,現在香港市民一想起立法會,便會想起“拉布”“搞事”和“流會”,立法會變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令工程超支延誤,影響經濟、社會和民生。他直言香港目前已元氣大傷,因此要提高立法會效率。議員何君堯還表示,香港過去一段時間發生了“好多難以置信的破壞”,但在中央協助下可出現奇跡。他對比內地的發展速度稱,不要浪費時間、金錢以及投票給議員的選民的期望。
頭條日報網25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反對派議員近年不時有出位言論及舉動,尤其每次特首赴立法會時,他們必有“動作”,輕則喊口號,重則上演武斗,前特首梁振英曾在出席問答大會時遭泛民議員擲玻璃杯。但在現行議事規則下,只能將其驅逐出場或動議罷免,實在太寬松。尤其曾延宕半年的“內務委員會(內會)選主席”風波,更是令建制派心有余悸。2019年,內會主席李慧瓊因要再次競選主席,不能主持內會主席選舉,因此按規定由內會副主席、公民黨的郭榮鏗主持,結果召開多次會議后仍然未能選出主席。文章認為,為避免類似事件重演,有必要對議事規則做出修訂?!?/p>
環球時報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