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斌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
引言
地球自誕生起便有著不同種類的地質類型,大河山川,平原谷地,半島島嶼等等,這些地質類型在地球的數億年的演化中誕生,這些地質地貌正是因為是在不斷地演化變化,所以這些地質地貌才是極其危險的。不斷變化著的地質因為人為因素自然因素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對人類生命,對自然環境,對社會治安等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地質災害的類型大多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縫等,在一定的動力下誘發是地質災害的成因,擁有者突然、廣泛、地域、不可避免等特性。因此關于地質災害應當受到廣泛的關注,如何預防地質災害,如何解決地質災害發生后出現的問題,如何應對地質災害對于我們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面對這些問題以及困難,就此提出一些建議。
1、關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預防的必要性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巖土工程是施工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對于整個工程的完成以及后期質量的保證,巖土工程都承擔著極大的作用。巖土工程針對的是工程當中的地表和在地下的工程等工作方向,是一個工程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如果沒辦法很好的控制巖土工程那么整個工程的施工都會混亂。受到我們國家的施工技術原因以及各個地域的地質地貌不同的原因,國家在開展巖土工程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施工問題或者施工故障,給建設工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甚至有些工程事故還危害了施工人員的性命安全。正是因為我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的增長,對于地址的工程建設才會不斷的增加,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也正是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現如今,我國的地質災害不斷增加對于我國正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趨勢來看十分的不利。正因如此,對于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止力度不斷加大是很重要的。
2、我國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2.1、滑坡。滑坡作為一種非常常見的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山區地方,并同時伴隨著大量的降水,大量的雨水沖刷著山體,山坡上能夠阻攔雨水沖刷得植被越來越稀少,不斷的有雨水沖刷著山體上的泥土向下流去就造成了山體滑坡,一般發生山體滑坡的地區在我國的西南地區,我國的西南地區不僅降水充足而且多山地地形。
2.2、崩塌。崩塌是較陡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崩塌會造成建筑物的損毀甚至造成普通居民的生活問題,崩塌也會導致路段的損毀掩埋,所以崩塌帶給人們的損失不僅僅是建筑等方面的直接損失而是對人們造成長期的危害以及大量的經濟損失,需要的是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彌補一次崩塌所造成的損失。崩塌有時候還會造成河流的堵塞,河流一堵塞就會造成上流的土地被淹沒形成堰塞湖。給人們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2.3、泥石流。泥石流【1】是降大雨或者發大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它的流量以及整體面積較大,而滑坡是經稀釋土質山體小面積的區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通常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
2.4、地裂縫。地裂縫屬于地表變形,想地裂縫這樣的常見的地表變形還有地表塌陷等。我國有不少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地表變形現象,而這些地表變形造成的災害損失也給這些城市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在這些發生過地表變形的城市中,有些變形是單獨出現的而有些則是成群的出現,主要造成這些地表不斷下降變形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對于地下礦產的開采和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造成的地質災害,這種現象多發生在礦物密集地區,比如東北的采煤場等地,過渡的開采煤礦,開采煤礦的同時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來進行洗煤因此水資源也被不斷地開采浪費。
3、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3.1、應當完備施工技術標準
對于正在施工中的巖土工程只有不斷的完備施工中的技術標準才能有效地降低有關的地質災害,因此為了降低地質災害的頻率所以,在相關的資源開發的過程巖土工程可以參考相關的施工技術的規范標準來保證正在進行的巖土工程沒有違背我國現有的地質災害防治的標準。
3.2、地質災害的現場勘察
對于地質災害的發生與當地的地域面貌相關【2】,當地的地域是屬于高山地域就會發生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于當地的地域是屬于大江大河地域就會發生一些水土流失地表變形等地質災害。對于以上說的這些災害的發生,需要對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進行多方位的勘察,
如果有需要還需要對這些地質災害加派人手成立相關的小隊來進行地質災害的勘察。對地質災害進行勘查完之后需要對地質災害進行合理的分析,不僅要分析它的成因同時還要分析出災害對于人們造成的損失程度有多大的影響。
3.3、保護和治理自然環境
上面已經說過,大多數的地質災害其實都是由于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的【3】,毫無節制的開采礦產,不斷的浪費地下水資源,對山體上的制備只知道采摘卻并不知道防護,從而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地質災害,造成了不少人的損失,面對這種情況,現如今人們的做法應當是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減少對大自然的開發,急急地去尋找新能源代替舊能源,充分的發展第三產業,工業的模式也應當進行改革,不斷地創新,發展出一種全新的工業模式讓工業與大自然和平共處,開采自然的同時也在保護著大自然,做到了均衡發展就會減少大量的有關人類活動產生的地質災害。
3.4、災害預警
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時代到來讓人們不斷地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面對數據化的時代,人們將對于以后出現的相關地質災害做好有效的預防以及應對處理,利用大數據分析出上一次災害的程度再進行分析判斷出下一次災害將會出現在哪里以及下一次災害的危險程度并及時做出應對。
3.5、不斷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建設
想要減少更多的地質災害除了有效的防治以外,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地質災害工程的建設,建設護欄,建設攔截護障等方法工程可以有效地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可以減少地質災害對環境和人們生活環境造成的危害,對于巖土工程的施工,可以加強施工的安全,對于施工中的安全問題不斷的看重進行有效合理的預防,巖土工程當中可能產生的地質災害將不會發生。
3.6、通過對地質災害的檢測水平提升
通過對已知的自然災害研究勘測,自然災害都是有著很明顯的發生前兆的,比如地震發生前就會有小動物們表現得很慌亂,還會有些輕微的震動產生,再例如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的前兆就是伴隨著地震。像這種災害產生的前兆完全可以通過科技來對他進行監測,方便及時的對于將要到來的災害進行有效的應對,很大程度上減少自然災害對于人們所造成的損失,也可以更好更快的對于災后重建計劃的開展。
3.7、植樹造林改變地貌
通過有效的植樹造林可以增加當地區域的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從而不會影響施工工程的進一步實施,植樹造林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護當地區域的生態環境,還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針對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面貌不一樣采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除了植樹造林還可以退耕還湖,封山育林等等【4】。
綜上所述,對于巖土工程的地質災害應當積極地去面對,采取合理有效地應對措施,不斷地創新發展巖土工程不應被地質災害所阻礙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博林. 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對策淺述[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8.
[2] 李榮先. 淺析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應用[J]. 世界有色金屬, 2020(4):2.[3] 韓麗亞. 淺析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應用[J]. 風景名勝, 2020(2):1.[4] 咼健. 地質災害成因及其勘查方法淺述[J]. 2020.